教我如何不想他:流傳至今,仍保持著鮮活的藝術生命力,有何特色

2019-09-19   向陽光

雋永有致,餘韻迴環

——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創作背景及美學分析

一、創作背景

中國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是我國最早的藝術歌曲之一,可以說是我國藝術歌曲的經典之作。這首作品凝聚了詞、曲作者的心血。該歌曲的詞作,是劉半農教授於1920年9月在英國倫敦留學時寫的,劉半農通過形象的語言,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內心無限真摯的戀情,有著強烈的思念祖國和懷舊的感情,是中國早期廣為流傳的重要詩篇。該詩詞由於音韻和諧,語言流暢,1926 年,對語言學頗有研究的趙元任,在當時出於與劉半農教授的共鳴,特意選取了劉半農創作的新詩《教我如何不想她》,譜寫成一首歌曲。不久,《教我如何不想他》,很快便在群眾中間流傳開來。優美真摯的歌詞配以委婉吟韻般的曲調,使得它在藝術歌曲的殿堂中大放異彩。

趙元任為此詞譜曲,也是藉以表達自己對親人、家鄉、祖國的深切懷念。故而《教我如何不想他》潛藏著無限深厚的思情、思鄉、思國之愛。說「思情」,則是因為遠在異國他鄉的劉半農同樣思念和自己一度相依相伴、患難與共的恩愛妻子朱惠,《教我如何不想她》除了思念祖國,還有思念妻子的因素。而趙元任和楊步偉,也是一對相敬如賓的恩愛夫妻。

沐浴著幸福美滿的情愛生活的趙元任當然也推己及人、換位思考,把這首歌曲譜寫成優美動聽、傳情達愛,為當時愛國青年學生們最愛的浪漫歌曲。作品中的「他」既蘊藏有思念愛情、愛人與友情、友人(隱喻對故鄉的深情懷念)的因素,更可以當成是思念家鄉、祖國等非常廣泛的理解。

趙元任以優美雋永的音樂,給歌詞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儘管趙元任把詩中的「她」改成「他」,並非是未經考慮的不經意之舉,而是要給人以更多「想像」的空間,更為含蓄深邃。「他」,使這首歌具有更深廣的音樂美學價值。這首歌的旋律優美深情,一是運用了我國戲曲的唱腔,富有「中國的韻味」;二則又融進了西洋風格的曲式構思和轉調等多聲技法,表現了思念和嚮往層層交織的深摯情意。

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初刊登於1928年版的《新詩歌集》,隨之在國內傳唱,是「五四」以後在知識界流傳很廣的優秀歌曲之一,後成為20世紀30年代風靡一時最為流行的獨唱歌曲,很多人都以為是「窈窕淑女」所作。這首歌曲以優美流暢的旋律,通過對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各種自然景色富於詩情畫意的描寫,引人入勝地表現了情絲縈繞的青年獨自徘徊吟唱的感人場面,表達了主人公對「他」的思念。同時也反映了「五四」時代的廣大進步青年學生們在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潮流中,為執著、純真的愛戀而盡情歌唱。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趙元任最喜愛的一首藝術歌曲。歌曲的音調吸收了京劇的曲調,但我們從中根本聽不出單純的京劇音調來,因為完全揉合在作者創作的調子裡,我們只覺得曲調新鮮、優美動聽,充滿了詩情畫意。像這樣成功地吸取民間音調創作,至今仍是我們創作上應當借鑑的。

二、作品簡介

趙元任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作曲家,他的音樂作品,既有高度的作曲技巧,又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他在民族化的實踐方面,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民族化和聲的嘗試、民族民間音調的選取、在詞曲結合上對聲調與音韻特點的考究等等。尤為可貴的是他以「五四」愛國精神對待音樂創作,他的作品在題材和立意方面都具有較深的意境。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通過描寫風景如微雲、微風、水面、魚兒、海洋、月光等來表達對人的感情;或者說描寫白天、黑夜、暮春、深冬,也就是描寫春、夏、秋、冬四季,通過寫景抒發心中的思念之情。可以看作是一首愛情詩,懷念人的詩,或思念故土愛國的詩。總之,是重複懷念之情。作曲家趙元任在深刻領會歌詞含義的基礎上,發揮了高度的藝術想像力和作曲技能,使歌詞更增添了光彩。這首歌曲流傳至今,快滿百歲了,一直傳唱不衰,歷久彌新,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此。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有著很多它本身所獨有的藝術特性,自問世以來就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結接受和喜愛,甚至到了現代,還能經常在音樂會上聽到這首歌曲。因為此歌男女高、低聲部都可以唱,故而筆者就這首歌曲的藝術特徵及演唱處理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便今後演唱此作品的歌者準確把握。

三、美學分析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我國的一些進步音樂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藝術歌曲,反映了那個時代追求進步思想的要求。趙元任先生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正是這些作品中的代表作。趙元任生長於中國,並對中國文化有著深刻體會,同時又留學美國,對西方文化也有著深入的了解。特殊的人生經歷,使得這位學貫中西、才華橫溢的作曲家的作品,既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又包含西式作曲技法的西方音樂文化特色。他在《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作品中,以中國特有的民族五聲音階為曲調基礎,並將京劇西皮原板過門的音調加以變化,作為前奏和間奏,既加強了全曲風格的統一,又使作品的民族風味顯得格外鮮明突出。這首歌曲流傳至今,仍然保持著鮮活的藝術生命力。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一首通譜歌,也是一首帶有抒情性質的歌曲。歌詞分為四段,分別從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中,選取了微雲與微風、月光與海洋、落花與魚兒、枯樹與野火等富有詩意的畫面,展示了作者濃烈的思戀、熱愛之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歌曲是「情景交融」的極好說明。下面,我就從曲式結構、調性布局、和聲織體、表演藝術四個方面,為大家解讀。

1.曲式結構

作曲家大概是出於對歌詞結構的考慮,這首歌曲採用了變奏曲式,通過引子主題三次變奏尾聲的結構框架,將歌詞與歌詞之間、歌詞與樂曲之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曲式結構圖示如下:

引子 主題 Var.1 Var.2 Var.3 尾聲

b — a 間奏 c — a' 間奏、引子 c'— a" 間奏 d — a (間奏變體)

1—4 4—12 12—18 22—30 30—36 44—51 51—58 62—66 66—72 72—76

EBEeGeE

對於全曲旋律的創作,趙元任也有其自身的藝術特色。樂曲以一個短小而輕柔的引子開始,只有一個4小節樂句的規模,是以主三和弦的分解和弦為骨幹音的樂句,音樂清晰而明朗,由鋼琴與小提琴共同陳述:

引子的速度不快,為適度的中速,這為樂曲感情的抒發提供了一個寧靜平和的基調。樂句可分為兩個樂節,每一樂節有兩小節。音樂是建立在E大調主和弦基礎上的,採用了富於流動的3/4拍為其基本的節奏框架。兩個樂節的節奏相差無幾,占主要地位的附點節奏與前後緊貼的八分音符,形成一種極富彈性的韻律,好似小船在平靜的海面上隨風飄蕩般的感覺。

作為一種背景材料,它將貫穿於整個音樂過程,成為樂曲內在的統一因素。

歌曲主題一開始,便是在這種微波蕩漾般的動感之中呼之欲出的,旋律是那樣地自然、口語化。這是一個夾帶一句襯詞的四樂句樂段,樂段結構並不十分工整,共14小節,但是這並不影響樂曲結構上的美感。這個樂段的旋法簡練,曲調親切、生動,恰切地表達了歌詞所需要的意境和情緒:

1=E 3/4

歌曲的第一樂段是全曲的主要基調,整個旋律都是圍繞這一主題在創作。第一樂句的旋律起伏比較小,音符基本上都是以級進為主,感情平和而細膩,感情豐富。平靜、柔和的旋律,配以3/4 的節拍,造成一種異常恬美、幽靜的氣氛。這裡,歌詞是結構相似的排比句,音樂也採用了相應的手法;第二樂句和第一樂句基本相同,是對第一樂句旋律的重複,只是在第3小節上稍加改動。作者在「微雲」、「微風」上做了簡單的處理,既有相同之處,又有細微的差別:第二樂句在「微」字上加了個上方小三度而後下行,這一細微的變化,足見作曲家在詞曲結合上的精雕細鏤。這兩個樂句中的「微雲」、「微風」,是春天的感覺,有一種向上的情緒。顯得感情細膩而又富於變化;第三樂句隨後來了一個很大的變化:「啊…….」前面對景色的描述,在這裡感情也隨之抒發出來了。最後,引出了「教我如何不想他?」這一中心議題。

這個部分是弱起,鋼琴伴奏在這裡一定要輕而連貫,不能張場,依舊以E作持續音,保持著引子中所提供的節奏型背景材料,默默地為旋律提供鞏固的和聲基礎。從其內部結構來看,整個部分就建立在一個主和弦的框架之中,色彩單純,氣息平和,與歌詞的文學意境十分貼合。同時,當旋律在上方積極流動時,伴奏就抓住旋律進行配以分離的和弦;當旋律停下來時,伴奏便開始為其添加色彩。因此,二者的整體效果很是精緻,巧妙。主題結束後,又一段4小節的間奏出現,它一方面起到收束主題情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下一段的變奏作一個情緒上的鋪墊。這段間奏是從引子發展而來的,規模、節奏均與引子相同,只是旋律進行上剛好與引子相反。引子中附點與八分音符的節奏第一次結合時,旋律先抑後揚,間奏中同樣之處則先揚後抑;引子中附點節奏第二次出現時,是通過上行跳進的方法迸發出來的,間奏中同樣之處則是通過下行跳進低回前進。伴奏也稍有所改變。引子中鋼琴伴奏基本是跟隨小提琴旋律的,但仍舊有些差別。而間奏中則絲毫不差緊貼著小提琴。同時,由於和聲功能上的變化,從下屬到主的進行改為六級和弦到二級各弦再到主和弦的進行。因此,在音響效果上、情感宣洩上,都會有所變化。

樂曲的變奏一(第二樂段)和變奏二(第三樂段)也與主題(第一樂段)同樣:平靜、優美,旋律手法簡單平易,音樂形象鮮明生動。

變奏一的結構、規模與主題完全一樣,也是一個四樂句樂段,可分成兩部分:前兩個樂句為第一部分,後三個樂句為第二部分。內容同樣是先敘事後抒情。即第一部分(第二樂段前兩個樂句)先描寫清涼的夏夜:既寫了天上的月光,又描述了地上的海洋。可以說是對主題(第一樂段)的再現。「月光」、「海洋」正似海水輕輕拍打著海岸,這是一種擬人的手法,作者的愛慕之情又隨之流露出來。表現了作者對故鄉(或者對親人對「他」「她」)愈發強烈的思念。

變奏二固定的四樂句樂段重新填寫了第三段歌詞。即第三樂段寫秋季:水面的落花、水底的魚兒。該曲調從容不迫,逼真地描述了落花在水面「慢慢流」、魚兒在水底「慢慢游」的生動形象。

上面兩段曲調的節奏、音型基本上類似,但它們又各具有自身的感情色彩:第二樂段旋律連綿起伏,仿佛在讚頌著「月光」、「海洋」相戀的綿綿深情;第三樂段中的「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他?」這兩個樂句的節奏、附點非常清晰,情緒更為激動,這種附點的節奏,常常是表現一種不安的情緒。

6=e

這裡的調性突然從前面間奏末尾的E 大調轉入其同名(e)小調,旋律(見上例處)顯然是具有朗誦調的特點。這個音調雖然僅只一個短小的樂句,但卻給人以異峰突起的感覺。為了加強全曲的統一感,這一樂段的最後一句(見上例處)又從e 小調回到其關係大調(G 大調)上。作曲家根據歌詞情感的需要而創造性地借鑑西歐作曲技巧,豐富了歌曲的藝術表現力,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變奏三的結構、規模沒有絲毫變化,但樂段的感覺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也就是說,第四樂段是寫枯樹、冷風、野火、殘霞,這是冬天的感覺。這個樂段,同樣借鑑了西歐作曲技法。它的調性又轉回e 小調,旋律建立在和聲小調上,情緒黯淡、淒涼、抑鬱:

6=e 3/4 4/4

突然,曲調又由e 小調轉向同主音的E 大調上,歌聲逐漸變得明朗而富有生氣:

1=E

(前3=後5)

這首歌的主題是「想他」,其結尾是渴望。在變奏一(第二樂段)中的旋律與主題(第一樂段)雖有一點小小的變化,但還是在主題(第一樂段)的基調上發展變化起來的。樂句從六級音開始,採用跳進與級進相交替的方法,尤其是每一小節連接處四度、五度甚至七度大跳,使得旋律線條起伏跌宕。

《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作品的歌詞分成四段,而且每一段都能夠迴轉似的點明主題「教我如何不想他?」所以歌曲前面三段的最後的樂句都是一樣的,而到了第四段的最後的樂句因需要情緒的升華,故在音調上作者做了一些變化,而節奏性和間奏沒有改變。因此,整部作品的一致性就得到了協調。由於歌曲是以「情」為中心的,幾段音樂用不同的調式和調性來變化幾個不同的情感意境,故而旋律的線條顯得優美而細膩,曲調中透出無盡的纏綿。詞作者與曲作者就是這樣的巧妙聯合,天衣無縫,給人們創造出了一個音樂與詩詞相交匯的極高境界。縱觀全曲,它仿佛一座宮殿,宮殿內有四間規模一樣的屋子,但每間房屋裡的擺設卻各有異同。顯然,這體現了作曲家的心智,那是一種極具藝術理性的鋪陳,而不是隨字定腔的感性創作。

2.調性布局

作曲家將最主要的主題音調定在每個樂段第三句的第三分句,即「教我如何不想他」。這個樂句的曲調富於濃郁的民族特色,該樂句既是歌詞的中心句,又是歌曲的點題樂句。「教我如何不想他」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聽起來非常親切、流暢,究其原因乃是這個樂句的。音調與京劇音樂中西皮原板的過門音樂有著密切的姻緣關係:

這個主題共出現了四次,隨著每段歌詞意境和感情的不同,作曲家對它們的調性布局也作了細緻入微的處理:第一次收束在原(E)調上;第二次向上跳進七度收束在屬(B)調上,第三次轉調,收束在臨時主(G)調上,第四次旋律作了些改變,提高八度達到全曲高潮,仍回原(E)調。雖然每次調性都有變化,但旋律卻基本保持原貌。這種特殊處理方式,不僅使歌曲的主題鮮明突出,而且使這一富有民族特色的樂句得以貫穿全曲,從而更加顯示出這首歌曲的民族風格和整體感覺。

可見,調性變化是作曲家用以刻畫這首感情多變的歌曲所運用的重要技法。整首歌曲的調性布局為:EBEeGeE 。在這首短小的歌曲中,竟出現了如此頻繁的轉調而又不使人感到多餘,正表現了作曲家寫作技藝的高超。

3.和聲織體

關於歌曲的和聲及伴奏織體,其特點也是十分明晰的。歌曲的鋼琴伴奏就像一首弦樂四重奏,和聲明晰、清秀。在一些地方為了加強旋律給人的印象,索性用同主旋律的八度來伴奏(如每樂段:「啊」的地方)。主長音的使用也是此曲和聲的一個特點,如前三個樂段的每段前兩句,幾乎都在主長音上。無論上面的和聲如何走動,主長音的存在給人一種平穩的感覺,同時,到第三樂句終止時,又顯得語氣很突出。在節奏安排上,一小節中長音符用在前面,短音符用在第三拍。伴奏中幾乎也是這樣處理,在每個樂段的前兩句鋼琴伴奏中,最高聲部自成一個優美的旋律,這個旋律和助奏的提琴的旋律、人聲的旋律以重唱或重奏的效果相配合,造成一種和諧、優美、富於想像力的音畫。

4.表演藝術

《教我如何不想他》既然是一首藝術歌曲,自然是服務於人聲。通觀這首歌曲的歌詞、曲調及伴奏織體的特點,「自然」就是演唱這首歌曲的「神韻」。

歌唱方法

演唱藝術歌曲尤其是對於一個專業的演唱者來講,科學的演唱方法尤為重要。打開頭腔共鳴,獲得高位置,打開喉嚨形成管狀,上下一致,聲區統一,氣息通暢。聲音要鬆弛而明亮。運用正確的發聲位置演唱歌曲。只有掌握科學的方法,才能正確地發聲。正確發聲機能的活動是建立在最大限度地運用共鳴,而不是用喉頭的力量,不是用氣息壓迫它,而應當是柔和地有彈性地運送氣息,引起腔體整體的共鳴。有了這個基本條件,再就是理解歌曲的思想內涵,最後全身心地投入情境之中,抒發情感(此乃以下具體論述)。

感情發展

《教我如何不想他》全曲以柔和、恬靜的聲音徐徐展開,自然、明麗,透著淡淡愁緒的樂思。演唱時,要注意氣息的均勻、流暢,避免聲音的做作,樸實地表達含蓄、蘊藉的感情,傾訴特定歷史時期深沉而熾熱的愛情。正如前面談到的,這首歌曲演唱最要下功夫做到的就是曲調和語言結合得自然。這首歌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整個曲調進行和語言的四聲大多符合,所以演唱時,歌者要隨著歌曲感情的發展,並注意字的聲韻,當揚則揚,該抑則抑。要做到既不隨意,也不雕飾。只要韻味自然出,情致就會盎然來。

歌曲的前奏悠揚而飄遠,第一樂句「天上飄著些微雲」應緊隨著這種感覺,如同即興從心中到口中哼出的一樣;第二樂句「地上吹著些微風」,其中「微風」的「微」字用「16」唱,

演唱時歌者應該進入冥想的狀態。想像微風吹拂樹葉,把自己帶到樹枝輕輕搖擺,自己的頭髮也隨風飄動。接著引發出親切、感人、充滿溫情的E大調旋律。不要只在嘴唇上用力,口腔要給點空間,在咽腔咬准「微」字。旋律雖然稍有變化,但仍須保持這種感覺;第三樂句的感情由原來的平靜、柔美略有上揚,「啊」字開始漸強,「微風吹動了我頭髮」至「發」字到達高潮,「發」字的後半段一個下滑,聲音轉弱,「教我如何不想他?」一句猶如進入美妙的瞑想。這裡要找到一種「閉上眼睛,想起心愛的人兒」時的美好感覺。

整段的旋律較為平和,音域跨度不大,故較易演唱。但要注意音色的變化:聲音一定要輕而實,音色要明亮,當唱到最高音升F時,要在真聲的基礎上滲入假聲,歌唱者心裡一定要體會到一種思念的感情。

第二樂段要承續前面瞑想的感覺。前兩個樂句「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如同仍舊沉浸在與愛人共度的美好時光中。

到第三樂句,「啊」字聲音漸強,「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感情漸趨熱烈。是啊,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夜晚,想起與愛人共同度過的這樣的夜晚,是多麼思念他啊。於是順理成章地引出第四樂句:「教我如何不想他?」這裡的旋律,作曲家在第三樂句採取了與第一樂段同樣的處理,「夜」字前半段達到高潮,後半段一個下滑。但後面則與第一樂段的不同,採用了一個上行七度,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將熾熱的感情推向一個新的高峰。演唱時,歌者一定要將這種思鄉之情體現出來,聲音要明亮,同時要帶有一絲淡淡憂傷。其中描寫的月光、海洋、炎夏來臨要多一些平穩、靜止和懶散的感覺。這裡還要注意與第一樂段形成對比,造出層次感。

第三樂段感情漸趨平復,如同再度回到回憶的夢想中一樣,心有所想,口有所唱。前兩個樂句「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聲音要如同流水一般,從嗓中「流出來」,更像是哼出來的一樣,用音樂的美使語言的美得到延伸。

在注意語言美的同時,使聲音柔和、集中、均衡。而後,一個突然的轉調,由原來的E大調轉為G大調,歌者在演唱中的情緒也要隨之轉變,由原來的思念、懶散到不安。把不安的感覺唱出來,前後兩個樂句要有對比。「燕子你說些什麼話?」一句採用西洋作曲技巧,極大地豐富了戲劇性的表現力。主人公被雙燕呢喃從回憶中驚醒,看到成雙成對的燕子,想到孤身一人的自己,不由得「教我如何不想他?」。這一分句的旋律與第一樂段的旋律聽覺效果相同,但感情已大不相同。它更迫切,憂鬱和煩躁之中帶有那麼一絲的無奈與惆悵,一絲長久思念卻無法相見的無奈與惆悵,這為後面的進行預伏了暗示。演唱時,歌者對這兩個樂句的節奏、附點要唱得非常清晰,情緒要更為激動一些。

第四樂段開頭是小調性質,悲悽、荒冷,「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這一幅冷酷的圖景,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感情已與前截然不同。

第三樂段末的暗示明朗化,戀人的戀情遭遇了阻撓和破壞,遇到了危機。但調式馬上又轉回大調,「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感情有所轉變。正如一句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我們可以套用為:「看到了晚霞,朝霞的升起還會遠嗎?」這是一種對阻撓勢力的宣戰,對自己意念的堅持,堅信真誠的愛情必將完滿。演唱時,歌者應注意:要把枯樹、暮色、殘霞唱得沉重一些,「殘霞」二字,將時值唱足,特別是「霞」字和它前面的裝飾性的半拍,要強調唱得有韻味些,把字念好,其中的「搖」和「燒」要唱出一種深深的痛苦。緊接著「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對這一信心的肯定,非但要想,還要相見,更要永遠在一起。

這首歌的四個樂段,最後的結尾都落在「教我如何不想他?」上,要把「教我如何不想他?」這個樂句的韻律唱得非常講究,在節奏上不能太機械,而要有點中國古代書生吟誦詩詞那種韻味。

總之,這首藝術歌曲,在二度創作上,唱的感覺應年輕些,要忠於原作的語言。也就是說在語言上更年輕些,音色更明亮些。

以上是對全曲感情脈絡發展的解讀。當然,演唱中除了要把握這些感情處理之外,還要注意,音程跳動時要保持歌唱狀態的統一和呼吸的穩定,以自然流動的聲音表現春風習習、月光

依依、秋水悠悠、殘霞勻勻的燦爛可愛絢麗多彩的自然景象,表達綿綿的情思和濃濃的依戀。

高潮處理

一首歌曲的華彩,其高潮部分是整首作品的靈魂。對於演唱者來說,高潮部分處理的成功與否往往會成為其演唱是否成功的關鍵。全曲的高潮就是這首歌曲最後一個樂句,所以,歌者在演唱這一樂句時,要特別注意,結尾的高音不要像西洋歌劇一樣以雄壯、戲劇化的方式收束,要達到一種吐字親切、聲音通暢的效果。這裡,有一種在逆境中展望美好未來的感覺。作為全曲的高朝部分,只有歌者將此樂句處理好,才算把握了這首藝術歌曲的靈魂。

《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著名作曲家趙元任先生在「積極探索具有我國民族特性的藝術歌曲的創作模型及其規律,把民族的審美習慣與西洋音樂創作手段結合起來」的道路上,創作出的一批「既具有時代性、民族性又有創新性的音樂作品」中的一首成功例子,這首作品將中國特有的語言學、音韻學同西洋作曲技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如趙元任所說的:「作品中只有做到了有『中國特別的風味』才能為中國藝術歌曲作出『有個性的貢獻』。」故而該作品已成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寶庫中一首經典藝術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藝術歌曲自問世以來,一直以她優雅的風格和深刻的愛情意味打動著人們,不僅成為音樂會上經常上演的曲目,而且被定為高等音樂學府的優秀聲樂教材。建國以來,我國老一輩的聲樂藝術家們曾多次演唱這首歌,從而使之更加煥發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