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很顯然,中國在物流等領域領先西方四五年

2020-03-27     中國社會科學網

美國Vox網站3月25日文章,原題:送貨上門如何幫助中國度過其新冠病毒危機,美國需要奮起直追 疫情最嚴重時,中國民眾即便閉門不出,訂購的食雜用品通常也能很快送達。儘管亞馬遜在疫情前大舉投資以兌現縮短送貨時間的承諾,但中國同行已號稱90%訂單能在24小時內送達顧客。「中國在物流、數字商業及零售領域顯然領先西方四五年」,全球數字商業顧問、《新零售:誕生於中國走向全球》一書作者麥可·扎庫爾如是說。

隨著北美疫情惡化,這種差距變得越發明顯。食雜店貨架空空和對衛生紙的無盡需求,令我們最大的電商亞馬遜不堪重負。隨著該公司忙於為消毒液等高需求產品進貨發貨,其他非必要商品交付時間可能長達一個月。推特上充斥著對沃爾瑪等零售巨頭的投訴,包括商品售罄、無法交付等。對一些顧客來說,這只是煩惱,但對依賴此類服務的殘疾人或老年人來說,這變得很危險。在多倫多,我祖母自3月17日以來就一直試圖像往常那樣在沃爾瑪為每周的食雜用品下訂單,但最早送貨或自提時間已被推遲到下月中旬。(我們已為她送去一些,但那些附近沒親屬的老人怎麼辦?)



鮮有專家認為美國零售商為迅速惡化的危機做好準備。2019年電商僅占美國零售總額的11%,節假日升至14.6%,但仍遠遠無法滿足人們在遏制疫情措施日益嚴格時的需求。

疫情期間,中國快遞巨頭也不免遭遇物流問題,但他們擁有美國競爭對手所不具備的優勢。中國大部分消費者已在很大程度上網購:2019年該國線上零售市場價值約占該國零售總額的35.3%;為保護顧客和快遞員,中國企業推出「無接觸配送」;對倉儲自動化、送貨無人機和快遞機器人等的大舉投資,令中國主要電商相對不易遭遇用工荒;中國人網購需求旺盛,與企業成功地把線上線下購物體驗和物流經營融為一體不無關係。

美國零售商能否展現中國企業的靈活性,目前不得而知,尤其是鑒於他們更依賴集中化的大型倉庫,而非中國那種由實體店和較小交付中心組成的配送網絡。多數專家認為,至少短期內(美國零售業送貨)推遲不可避免。業內人士說:「即使坐擁全世界的資金和人才,我們目前也無能為力,將不得不在如何配送商品方面作出重大改變。」(作者希拉蕊·喬治-帕金,王會聰譯)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希拉蕊•喬治-帕金,王會聰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qIuHHEBiuFnsJQVED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