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加強北極軍事存在的現實路徑

2020-05-07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0年3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正式批准出台《俄羅斯2035年前國家北極政策基礎》。該文件是俄羅斯國家安全保障領域的戰略規劃型文件,旨在保障俄羅斯在北極的國家利益。眾所周知,近年來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升高,對人類而言曾經是環境惡劣的北極,開發和利用難度正在逐步降低,因此成為國際熱點地區。此次俄方在文件中指出,由於外國試圖修改涉及北極經濟和其他活動的國際條約條款、擴大在北極的軍事存在,以及外國及國際組織阻止或詆毀俄羅斯在北極從事合法的經濟和其他活動等,導致地區衝突風險增加,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安全正面臨威脅和挑戰。因此俄方在文中提出了保障北極地區軍事安全的幾項主要任務。無疑,該文件的出台,不但凸顯了俄羅斯對於北極的重視,也將再次喚起全世界對於北極軍事化問題的關注。



  北極地位日漸提升

  北極地區是指以北極點為中心的廣闊地區,北極之所以成為焦點,與其豐富的資源和關鍵位置有關。從北極航道戰略價值來看,據預測,到2040年北極冰川將融化殆盡,屆時在通過北極的三條航線就會開通,即北海經俄羅斯北極沿岸和白令海峽到達日本的東北航道,從加拿大東北部戴維斯海峽開始沿該國北部海岸到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西北航道,以及穿越北極點的中央航道。這些航道將有助於形成一個囊括俄羅斯、北美、歐洲、東亞的環北極經濟圈,並對世界經濟、貿易和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刻影響。如一旦西北航道和東北航道開通,會成為聯繫東北亞和西歐,聯繫北美洲東西海岸的最短航線,不僅可以節約大約40%的運輸成本,還可能成為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馬六甲海峽的替代選擇。

  從大國軍事博弈來說,根據當年「航天學派」秉承的以北極投影為基礎的地球觀,美蘇本土隔著北冰洋相距最近,因此該學派創始人亞歷山大·德塞維爾斯基設想的東西方對抗將越過北冰洋,而不是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所以北極才是「決定性地區」。現在北極廣袤的冰層為美俄戰略核潛艇提供了極佳掩護,而且北極彈道也是雙方以彈道飛彈打擊對方本土的最短路線(對於轟炸機理論上也是如此),因此北極對大國的戰略安全也極其重要。

  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傳統安全問題再度升級

  冷戰時期,北極地區是美蘇兩家軍事對峙的前沿陣地。冷戰結束後,傳統安全矛盾得以緩解,北極國家開始探索在該領域的合作與治理,北極一度成為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的典範。但是近年來國際局勢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尤其是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美國和歐洲國家開始對俄羅斯進行一系列嚴厲經濟制裁,引發西方與俄羅斯關係的逆轉和惡化,進而導致全球各地區地緣政治矛盾重新凸顯,傳統安全問題再次成為焦點。而「隔冰相望」的美俄也在北極地區開始針鋒相對,使得北極再次成為地緣政治對峙的焦點和新競爭熱土。

  目前北極國家開始重視北極的傳統安全意義,重新在北極加強部署軍事力量。從特朗普上台後開始,美國的北極戰略出現了較大轉折,開始強化軍事存在。在「美國優先」理念的驅使下,特朗普不但退出了《巴黎協定》,前任政府的北極氣候政策也被旁置,阿拉斯加及其北極海域的能源和資源開發得到進一步重視。同時特朗普政府將國家安全戰略重新調回大國競爭,對於俄在全球關鍵地區拓展影響力的行為十分忌憚。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認為與他國在北極發生碰撞的可能性在增加,因此其北極政策中的軍事意味漸濃。2019年6月,美國國防部發布新版《北極戰略》報告,明確將中國、俄羅斯定義為在北極地區的戰略競爭對手。報告指出,在國防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國防部將繼續準備和部署聯合部隊,以確保北極是一個安全和穩定的地區,美國的國家利益得到保障,美國的國土得到保護,各國合作應對共同的挑戰。2019年11月,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特倫斯·奧肖納西上將在加拿大召開的「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上發表講話時表示,美國需要在北極投資打造預警系統。2020年3月,美國海軍向國會表示,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對北極地區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強,以加強美國在北極的軍事存在和兵力投射。按照這樣的趨勢,只要美國政府依舊用冷戰眼光來看待其他大國的發展和崛起,那麼未來美國軍事力量在北極地區的擴大化和常態化只是時間問題。另外,北歐國家丹麥於2009年宣布組建北極聯合指揮部,在格陵蘭島建立「圖拉」空軍基地,組建北極快速反應部隊。挪威緊隨其後,將軍事指揮部大本營移到北極圈,並從美國採購F-35戰機以加強在北極的軍事部署。此外,挪威、英國、芬蘭、瑞典等北約國家每年都舉行代號「忠實之箭」的演習,為介入北極衝突做準備。這其中,由於俄美兩國的北極關係構成一直是推動北極國家關係發展的主導型力量,因此在一系列軍事化步伐中,美俄的動作也最為引人矚目。

  俄羅斯不斷加強在北極的軍事存在

  在烏克蘭危機後,面對從西而來的圍堵,俄羅斯更加注重東向和北向的發展。為了爭奪和保護在北極的利益,俄在北極的軍事存在也迅速擴大。2014年俄羅斯在北方艦隊基礎上組建了北極戰略司令部,以協調俄羅斯在北極地區部署的所有軍事力量。同年俄羅斯完成了北極「三葉草」軍事基地的建設工作(該基地是俄在北極的最大軍事基地,能起降包括遠程戰略轟炸機在內多種戰機)。從2018年起,俄羅斯開始大規模翻新擴建北極地區的機場和軍事基地,並計劃重啟蘇聯時期的13個航空基地。同年2月,俄羅斯國防部宣稱俄軍已成立了一支專門負責北極考察的集團軍。目前俄軍已經在北極地區部署了極地版「棱堡」岸艦飛彈防禦系統,以及「鎧甲」-SA 、「道爾」-M2DT以及S-400防空飛彈系統。

  此外,作為北極地區行動的必要裝備之一,俄羅斯本就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破冰船隊(40艘左右),而俄方並未就此滿足,近來還大力研發新型破冰巡邏艦與核動力破冰船。現在俄已經研發了三艘極地版核動力破冰船,分別是「北極號」、「西伯利亞號」以及「烏拉爾號」。其中首艘「北極號」的反應堆裝置已於2019年啟動,計劃於今年交付使用。而俄羅斯首艘23550型破冰戰艦「伊萬·帕帕寧號」與常規破冰船不同,它既能獨立在北極地區執行破冰和科研任務,還具備作戰能力,俄方打算用其參與北極軍事爭端的用意十分明顯。而就在不久之前,俄防長紹伊古在國防部部務會議上表示:「俄羅斯正在完善北極地區和北部邊界的防空系統。北方艦隊編制內又新建了一支防空師。」

  據報道,此次《北極政策基礎》中對未來俄在北極的軍事動向提出了更為細緻的指導,主要包括:實施一系列綜合舉措防止對俄使用軍事力量,保護俄羅斯主權和領土完整;提高俄軍部署在北極地區的部隊、其他軍事單位和機構的戰鬥能力,維持其一定水平的戰鬥潛力,確保能完成擊退侵略者及其盟友的各項相關任務;完善對俄羅斯北極地區空中、水面和水下態勢狀況的綜合監控系統;建立和升級現代化軍事基礎設施,為俄軍部署在北極地區的部隊、其他軍事單位和機構提供生存與活動保障。

  可以看出,隨著相關文件出台,俄羅斯於北極的軍事建設步伐會邁得更大也更快。綜上,隨著未來美俄等大國都將北極視為己方擴張的重點方向,再加上傳統安全觀念的回歸,兩者都將加強軍事力量建設作為其強化對於北極影響的重要手段,因此北極軍事化必將成為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對此中方應予以充分的重視。

  (作者系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察哈爾學會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蘭順正

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官方微信公眾號cssn_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d_i7HEBnkjnB-0z6sP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