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晨花了三千多萬想知道的巴菲特投資哲學,都在這本書里

2019-09-08     清麥

6月1日上午,第20屆巴菲特慈善午餐在eBay上拍賣結束,孫宇晨以456.78萬美元的天價拔得頭籌,並輕鬆打破此前345.68萬美元的最高紀錄。

孫宇晨

巴菲特慈善午餐自2000年開始,至今籌集資金超過3000萬美元,所得資金全部捐獻給慈善機構葛萊德基金會,主要為舊金山無家可歸者提供食物、醫療、住房、職業培訓等慈善服務。

而在這背後,中國老闆們為舊金山的慈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據統計2000拍賣至今,中國"老闆"貢獻了三分之一的善款,包攬了4場巴菲特午餐。

第一位,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2006年以62萬美元中標;

第二位,"私募教父"趙丹陽,2008年以211萬美元中標;

第三位,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2015年以234.57萬美元中標 ;

第四位,區塊鏈項目創始人孫宇晨,2019年以456.79萬美元中標。

而這四位,以天價所想換取的巴菲特投資聖經和策略指點,其實在霍華德·馬克斯2011年出版的《投資最重要的事》中都應有盡有。

霍華德·馬克斯

霍華德·馬克斯和巴菲特一樣,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是價值投資最堅定的踐行者,也是全球最大的不良資產購買者,管理著上千億美元規模的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巴菲特每年的致股東信和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備忘錄是投資圈人士的必讀之物,而這本《投資最重要的事》就是他過去20年所寫的投資備忘錄的精華集錦。

巴菲特曾經強調過投資成功必須將用腦和用心相結合:"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的成功,並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秘密的信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思考框架作為決策的基礎,並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思考框架造成侵蝕。"


根據巴菲特所說的用腦和用心,對《投資最重要的事》進行梳理。

市場——並不總是有效的

"地上是十美元嗎?"學生問

"不,那不可能是十美元鈔票,"教授回答說,"即使有,之前肯定早已經被人撿起來了。"

教授走了,學生撿起了鈔票,去喝了一杯啤酒。

這個小故事舉證了20世紀6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理論"有效市場假說"的現實反例,雖然"有效市場假說"成為後續諸多經濟學說的理論基礎,但在真實世界中,市場價格受投資者情緒、信息接收程度等多因素影響,很難與資產內在價值劃等號。而作者霍華德·馬克斯同樣不認同該理論中將收益和風險掛鉤的方式。

正是市場的無效性,給投資者獲得超過平均市場表現的業績提供了可乘之機。抓住市場缺陷,甄別那些被錯誤定價的商品,買賣轉手之間就能獲得巨額回報。

行業——歷史就是不斷的循環往復

萬事萬物都有自身的周期性,盛衰和漲落不僅適用於自然,也適用於市場和企業,因此對於未來,你不能預測但你可以準備。

就像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世界金融海嘯,2003-2007年的高速發展讓人們陷在繁榮的表象中難以自拔,繁榮導致借貸條件進一步下調,高槓桿破裂後每個人都承受了巨額損失,而巨額損失使得借款人變得謹慎並提高借款基本條件,因此大量借款人債務違約,整個社會經濟由繁榮轉向衰退。

此刻蟄伏已久的逆向投資者趁機以低價收割優質資產,經濟復甦開始,而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必將還會在未來反覆出現。

哲學家桑塔亞納說過:"忘記過去的人註定會重蹈覆轍。"因此,面對周期時我們雖然不知道要去向何方,但我們要明白我們身處何處。觀察四周,從這些觀察中傾聽市場的聲音,並指導我們的行動。

投資者是樂觀還是悲觀?

媒體名嘴們認為該入市還是該出市?

信貸周期處於資本易得還是難得的階段?

市盈率是處在歷史高位還是低位?

········

企業——內在價值為本

對內在價值的準確估計是價值投資的根本出發點。目前市面上對價值的分析方法大體上分為兩類,分別是基本面分析法和歷史分析法。

  • 基本面分析法

以公司特性為分析基礎,常見的方法有價值投資法和成長型投資,價值投資法核心在於判斷證券的內在價值並在價格偏離內在價值時買進或賣出,核心判斷依據是公司創造收益和現金流的能力。對內在價值的準確判斷能夠幫助你在市場價格的起起落落中始終坦然處之,擁有堅定的持有股票或以極低價格買進股票的自信;而成長型投資相比於價值投資對當前性價比的追求來說,更看重企業未來的成長潛力。成長型投資更具戲劇性,而價值投資更具持續性。

巴菲特

我國目前諸多獨角獸企業例如京東等,都是在成長型投資判斷中快速崛起的,用戶數、變現潛力、平台價值這些未來的光明前景足以讓投資者忽略他們暫時性的虧損。

  • 歷史分析法

是基於證券自身價格行為研究的,將決策建立在對未來價格走勢預期的基礎之上,常見的方法有技術分析法和動量投資,核心依據就是我們所熟知的K線圖這類歷史趨勢,技術分析已隨著隨機漫步假說的出現而日薄西山,只能作為其他手段的一種輔助證明,而動量投資基礎原理和技術分析一樣,只是在一天之內多次換手罷了。

1998-1999年日間交易者興起之時,許多非專業投資者湧入市場,其中一位奉行動量投資的人士二十四小時恨不能把眼睛粘在股票交易螢幕上,第一天早上10元買進,晚上閉市時11元賣出,第二天20元買進,22元賣出,第三天30元買進,33元賣出,看似撞了大運選到了質優股,但是動量投資下實質只盈利3元而已,要是換價值投資者,那可是盈利23元之多,加上槓桿係數財富直接翻了好幾倍。

價格——買好的不如買得好

任何投資都不具備絕對的高收益,只有在定價合適的時候它才具有吸引力,低價買進是成功賣出的一半。

價格除了內在價值這一重要影響因素外,更多會受到投資者心理、技術的影響,引入人類心理後,價格變得格外波譎詭異了起來,從供求角度出發,未來證券價格的變化取決於未來青睞這項投資的人的多少,而人心變化無常,難以預測,能夠做到在各種逐利熱潮中保持清醒就已然難得,這也是價值投資者的必修基本功,世人皆醉我獨醒。

著名的荷蘭鬱金香事件絕不亞於華爾街黑色星期四,並直接導致了當時的金融中心荷蘭的迅速衰弱,當時鬱金香屬於稀有花卉,故而贏得了權貴階層的青睞,投機商瞄準權貴心態後開始了針對鬱金香的投機行為。他們先是出高價收購鬱金香球莖,然後以更高價格倒賣給宮廷的貴族們。在發橫財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投機者加入買賣鬱金香球莖的狂潮中,球莖價格也從最初的64荷蘭盾飆升至1668盾。

荷蘭鬱金香事件

但當市場上再也沒有新的買家接手後,這虛幻的價格泡沫無聲破裂,一瞬間荷蘭鬱金香的價格瞬間跌到冰點,交易所內傳出各種歇斯底里的聲音,整個阿姆斯特丹沉浸在一種末日般的氣氛里,同年4月27日,荷蘭政府在哀鴻遍野的情況下終於出面,下令終止所有鬱金香合同的買賣。以低於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才是最可靠的投資獲利渠道。

風險意識——理解、識別並控制

投資和未來息息相關,而應對未來永遠避不開應對風險,理解風險,識別風險,控制風險,是投資步驟中不可或缺的風險三步走。

風險內涵就是損失的可能性, 短暫且難以衡量,當牛市到來、市盈率高企、槓桿濫用成為社會常態時,人們通常願意進行高風險投資,因為傳統、安全的投資承諾收益少得可憐,但當大多數投資者都對風險持有樂觀態度,態度從"不管價格怎樣,我都不會碰它"變成"對我來說,它似乎是一項可靠地投資"時候,人們願意為風險支付的溢價就越來越低,資本市場線也越發平緩。

正如巴菲特所說,"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會發現誰在裸泳。"貫穿長期投資成功之路的是風險控制而非冒進。在每一次狂熱的激進浪潮中,時刻叩問自己"好到不像真的"、"他們在想什麼"。

逆向思考——"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普通思維者,"這是一家好公司,讓我們買進股票吧。"

逆向思維者,"這雖然是一家好公司,但人人都認為它是好公司,所以股票和定價過高,讓我們賣出股票吧"。

上面就是常規思維與逆向思維的差別,而你要想獲得超過平均水平的回報,那麼你的思考必然需要比常規思維更加深邃、複雜而迂迴,跟隨群體共識只會讓你與市場波動共振,從牛市到熊市,從估價過低到估值飛漲。而無法做到低買高賣的你,又怎麼能從市場中掘金呢?

你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去挑戰群體意志,這信念的基礎就是你必須在用腦推理和分析後對於公司的準確判斷,明白大眾的錯誤所在,只有這樣你才能堅持原有立場。看到別人沒看到的品質,並將這種品質轉化為現實,是傑出投資者所必備的兩個基本要素。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全球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的金融機構達到14家,高盛到2008年8月的損失僅為38億美元,對比消失的貝爾斯登、美林、雷曼兄弟,成為金融危機中為數不多的堅挺存在,但為了提振市場信心,貯備充足的糧食過冬,這家全球最大的投行仍然啟動了超過百億美元的融資計劃。

高盛

同年9月,巴菲特宣布以50億美元購入高盛的優先股,雖然高盛有權在任何時間回購,但必須支付10%的溢價;同時巴菲特還獲得了認股權證,有權在五年內的任何時間以115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價值50億美元高盛普通股。這個價格比高盛當時的市價還低8%。

進入2010年,高盛股價回升到180美元/股。這筆成本為50億美元的巨額投資,僅兩年時間就為巴菲特帶來超過70%的收益。

情緒五宗罪——貪婪、恐懼、從眾、嫉妒、自負

投資是一種人類行為,而人類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很少有人能夠深刻而理智的看待事物及變化並承受其中的心理影響,價值投資說到底是和自己的情感相鬥爭的過程。

貪婪使你過分樂觀,壓倒你的常識;與貪婪對應的是恐懼,過度憂慮妨礙了你採取本應採取的積極行動;而從眾心理致使人們放棄自己的獨立性和懷疑精神,在市場波動中暈頭轉向;最後嫉妒和自負讓你徹底的喪失理性,風險和價格的考量都被拋諸腦後,未來無盡的損失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那麼怎麼才能克服促使人們做出愚蠢投資的心理衝動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無外乎三點,一是對內在價值有堅定的認識,二是在價格偏離價值時,堅持做該做的事。三是透徹理解市場所處的周期及市場對極端市場投資過程的潛在影響。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滬深300下跌25.15%,創業板指下跌27.34%,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較年初股價增長的僅有305家,而股價腰斬的股票則高達454隻,占總數量的12.73%。

而一級市場日子也難過,根據投中研究院《2018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的數據,2018年VC/PE募集完成基金共858支,同比下降27.1%, 募集總規模1116.35億美元,同比下降60.16%,遠未達到年初基金目標募資規模6522.8億美元。

中國的資本市場似乎還未從2015年牛市後的寒冬中走出來,多閱讀、多思考、多交流,在冬天儲備自己的能量,為下一個春天做準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iZc2GW0BJleJMoPMfG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