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名菜,菜名很有意思,叫做八仙過海鬧羅漢。
這是山東魯菜,還是孔府菜。羅漢是指主食材——雞。原料多樣,形如八仙。孔子曾說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所以,孔子的後人在飲食方面秉承了祖先的一貫思想,創造出了孔氏烹飪式菜肴,獨具特色而自成一派。
八仙過海鬧羅漢
孔府菜到宋朝就成名了,到清朝則成為官府菜。孔府菜的第一等宴席用來招待皇帝和王公大臣,第二等的喜慶壽宴則為普通官僚和富商所享。孔府菜色相精美,味道絕俗,用料高級,烹飪方法高明,而且代表的文化意義深遠,在中國傳統名菜流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現在來看一下孔府菜中的名菜——八仙過海鬧羅漢。
孔府菜
作為孔府喜壽宴第一道菜,選用的是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蘆筍和火腿,這麼個「八仙」。
南宗孔廟
具體做法是,要將雞脯肉剁成泥,在碗底做成羅漢錢狀,稱為「羅漢」。製成後放在圓瓷罐里,擺成八方,中間放羅漢雞,上撒火腿片、薑片及氽好的青菜葉,再將燒開的雞湯澆上即成。舊時,此菜上席即開鑼唱戲,在品嘗美味的同時聽戲,熱鬧非凡,也奢侈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