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魚腥草

2020-02-05     美象府

作者:安子;編輯:徐無鬼

魚腥草,是江南人對蕺菜的俗稱。春日,柳枝綻出新綠芽時,諸多野菜也飄出清新的香味。善吃的江南人從被人們遺棄多年的魚腥草嫩嫩根莖中發現了其天香之味,是炒臘肉的最香原配料,於是,魚腥草便走進江南人家廚房,與「藜蒿炒臘肉」試比香。

涼拌魚腥草

歷史上,有一個吃魚腥草的人吃出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故事。這個人就是越王勾踐,他臥薪嘗膽,采蕺食蕺,苦心之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勾踐帶領越國人打敗吳王夫差的故事一直為後人所稱道。至今在原越國的古都紹興,有一座蕺山,就是當年勾踐采蕺菜的地方。

《名醫別錄》曰:「蕺菜,生濕地,山谷陰處亦能蔓生,葉如蕎麥而肥,莖紫赤色,江左人好生食,關中謂之菹菜,葉有腥氣,故俗稱魚腥草。」江左,即長江東南地區,水域豐饒的長江東南最適宜蕺菜生長,因居濕地而生,葉中有一股濃烈的水腥氣,故以魚腥味而得名。其實,每種野菜都有著其特殊的野香,不然就不叫野菜;魚腥草的魚腥氣,只要處理得當,不但沒有腥味,而且還能揮發出一種類似肉桂的香氣。

藜蒿炒臘肉

魚腥草是春日江南地區普通野菜,在水鄉江南,以前則看做是一種野草,老家人喜歡叫它為「折耳根」。在老家江南的田埂上、荒野里、池塘邊,都能找到這種生命力極強的草本植物。春天的泥土肥沃,伴著布穀鳥的呢喃,魚腥草紛紛探出頭來,這時候,我和一群夥伴們拿著小鏟小鋤,提著小籃,沿溝渠湖岸田野一路尋去,照那冒頭的地方一鋤頭下去,一塊土翻上來,便可以聞到泥土滋潤的魚腥草根芬芳氣息。

新鮮折耳根

每年的春季,是吃野菜的大好時節,對魚腥草一直有著難忘的香飄飄記憶。魚腥草花開,不在陽春三月,偏偏開在火熱的盛夏蟬聲里,永遠的絳紫色,因為錯過了花期,更顯得樸素和淡雅,它無心招蜂引蝶讓它們纏綿於花中,好像甘於獨立自在清閒生活。想起魚腥草剛冒綠的季節,嫩嫩的莖稈卻成了一種美味,夭折在餐桌盤碟中,有點「兔死狐悲」之感。 魚腥草有特殊異香味,與香菜、榴槤等是同一類奇香味食物,用來煲湯炒臘肉易為人接受,但若是用來涼拌或清炒,獨特的風味就看各人食好了,愛者喜歡,厭者捂鼻。

魚腥草,極普通的草,浸潤飽滿著冬日寒氣春天泥香的一種草根,人們把它裝在盤中,在吃膩大魚大肉之後,吃上它一兩次,咀嚼的不是野味野香,而是一種鄉野風情,一種春日氣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LCCIXAB3uTiws8KmmQ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