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這10家蒼蠅小館,又小又破,卻是老爸們的最愛

2020-06-23     泉州舌尖美食

原標題:泉州這10家蒼蠅小館,又小又破,卻是老爸們的最愛

如果母愛是大篇幅的煽情與色彩

父愛也如同本色般,緘默而克制

他明明那麼愛你

可卻總是欲言又止

父親總是把真心話

藏在酒里、藏在酒醉後...

今天

點三五種下酒菜

再就一壺小燒酒

慢慢聽他說

...

01°

『 阿樹滷料 』

· 一天能賣幾百斤 ·

1909年始創,用近百年的藥鹵秘方熬煮,五代人的傳承這家滷料名店,我不允許你沒來過!

「我們家的滷味沒有添加劑,一天能賣幾百斤滷料。」

滷料每天都能賣光,每一種都有人喜歡,老闆實在說不出到底哪幾種賣得最好!

時間:周一到周日 11:30-23:00(賣完就關)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海濱街道新華北路13號

02°

『 西街阮記田螺王 』

· 老字號大排檔 ·

西街阮記田螺王把大排檔開成老字號,用了將近30年的時間。

店裡單是田螺每天都會炒上幾百斤。

花生醬炒田螺,頭一回聽,老闆說這是他自創的做法,加花生醬爆炒獨此一家,就算別家有也是模仿。

時間:周一到周日16:00 - 凌晨2:00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西街514號(近三遠花園)

03°

『 春哥鐵板燒 』

· 一根烤白果打遍天下 ·

從一天只賣十幾根烤白果,到賓客盈門,春哥的鐵板燒若沒有點本事,還真沒法堅持13年!

春哥家的肉,那是真沒話說,五花肉焦香有嚼勁;雞軟骨超級脆嫩;鐵板青椒大腸一點都不重口!

時間:晚上17:00-凌晨2:30

地址:泉秀路586號(大華酒店斜對面)

04°

『 河啊烤鴨 』

· 性價比超高 ·

「我先付你錢,等一下記得給我留一隻啊!」

河啊饞嘴鴨香得隔一條街都能聞到!性價比在九兒吃過的烤鴨里也排得上號,35元一整隻。

高溫高壓爆烤出來的鴨子表皮色澤金黃,薄薄一層脆皮酥酥油油,肉又嫩又厚,一定要趁熱吃,會爆爆爆爆爆汁!

時間:09:30-20:30

地址:新華北路196號(新華北路和西街交叉口東南50米)

05°

『 陳叔鹵大腸 』

· 在東菜市場擺了37年 ·

「鹵大腸我做了30多年了,我從部隊退伍以後就來了。」

今年已經61歲的陳叔,鹵大腸做了37個年頭,這份堅持占據了他一大半的人生。

天然香料滷的大腸,味道醇厚,肉質飽滿,吃起來嚼勁十足。

陳叔說,鹵大腸的香料不是市場上買的化學香精,都是自己配的,八角、香葉、桂皮等,怎麼吃都不會厭。

時間:下午13:00- 晚上19:00(賣完收攤)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東街東菜市場

06°

『 屈記鴨頸 』

· 主打幹濕鴨脖 ·

沒有人能在燥熱的沒食慾的夏天拒絕這樣的一鍋滷味!

這家來自武漢的滷味已經開在六灌路15年了,主打幹濕鴨脖,進門就看到滷味擺得整整齊齊,口味任選。

店裡滷味偏清爽,很適合做下酒菜。干鴨脖口感偏硬,但是越嚼越有勁,濕鴨脖帶著滷汁的佐料,香湧入口,肉質很嫩!

時間:上午9:00-凌晨5:00

地址:泉州市豐澤區六灌路電業局至美食街轉角處對面

07°

『 阿肥炸料店 』

· 萬物皆可炸 ·

阿肥炸料店在水門巷6號,門前擺滿了各種炸物,單看招牌一點也看不出它就是「不吃後悔」的水門巷炸料第一家。

「我在這裡十幾年啦,是水門巷第一家賣炸的,後來那些都是看我賣得好,跟著我開的。」

阿姨家的醋肉個頭很大,炸得酥酥脆脆,粉薄肉厚,除了酸酸的醋味還有濃郁的酒香味!

時間:上午6:00-凌晨22:00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水門巷6號

08°

『 阿方滷料 』

· 花巷老字號滷料 ·

阿方繼承父親的手藝,在花巷一開店就是20年,陪著老巷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在深夜時,不知道又安撫了多少困頓的靈魂。

雞爪、鵪鶉、豬肺、滷蛋、鴨爪、牛肚、豬耳朵……小小的推車裡裝了數十種滷料,色澤金黃漂亮,看著就食慾滿滿。

時間:下午開始賣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花巷60號

09°

『 林記片皮鴨 』

· 泉州第1家片皮鴨 ·

想在泉州吃烤鴨,大部分人都會選擇林記,這家開了15年的小店,在泉州的烤鴨界還是相當有名氣。

選的鴨子很是講究,要有油感,但不能膩,本地的水鴨正是合適。點上半隻,骨肉分離裝成2盒,2-3人吃,不多不少剛好。

時間:上午9:30-售完

地址:泉州市豐澤區豐迎路2號

10°

『 阿山薑母鴨 』

· 手藝簡單卻不平凡 ·

阿山的薑母鴨區別其他家的,可能是來自張林的獨特做法:會有麥芽糖為薑母鴨提色增香,也因此口感更甜,上色也深,看著著實誘人。

每一塊肉也都是超大的豪放派,難以想像咬下去被肉慾塞滿嘴的滿足感!口口都是酥香軟爛,令人回味無窮。

時間:上午8:00-晚上8:00

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新門街北區10幢9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gGH44HIBd4Bm1__YNk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