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彭芝:教育經費應向培養教師、校長傾斜——基礎教育,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2022-08-02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劉彭芝:教育經費應向培養教師、校長傾斜——基礎教育,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教育經費應向培養教師、校長傾斜

——中國基礎教育出現的問題,

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

作者| 彭芝

談教育為誰服務

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

有學者說,人類文明的進化有三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發現了人,將人從神的籠罩下解放出來;第二個階段是發現了女性,將女性從男性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第三個階段是發現了兒童,將兒童從對成人的依附中獨立出來,世界更加充滿陽光和美好。今天的中國,正處在第三個階段,發現兒童的階段。

我們研究中國的基礎教育,必須與發現兒童這個大背景大課題相適應。我們從事基礎教育,也必須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牢固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我們基礎教育出現的問題,有這樣那樣的各種原因,但最深層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把兒童作為中心、沒把學生作為主體。在中國,發現兒童的歷史任務還沒有完成。我們在辦學過程中想問題幹事情,更多考慮的是社會、教師、家長,而不是學生。

當前,我們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發現兒童,把社會的還給社會,把教師的還給教師,把家長的還給家長,最後,讓學生顯山露水,真正成為主角。教學的出發點是學生,落腳點還是學生。按教育規律辦事,最重要的是按兒童生理心理的成長規律辦事,社會、教師、家長都要為兒童服務,而不是為兒童做主。我們的教育,終極目標是讓兒童在快樂和幸福中學有所成。發現兒童,中國的基礎教育才能進入新天地,邁向新時代。

當代有許多新做法新探索新經驗:如跑班,把自主權還給學生;如減負,讓學生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如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和特長都能挖掘出來並充分發揮等等,其實都是在從不同的方面發現兒童。發現兒童,是個大課題,我們現在才剛剛破題,充其量還是剛剛開局,今後要做的事更多。但只要我們始終以發現兒童的眼光和襟懷來辦教育,教育自會呈現一派新氣象。

談教育培養什麼人

要培養學生成為受人尊敬的人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人預測,再過十幾年,我們可能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一個國家的崛起和發展,一般都是三步曲。第一步,成為大國;第二步,成為強國;第三步,成為受人尊敬的國家。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我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正在向強國邁進,最終,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受人尊敬的國家。一個國家要真正受人尊敬,不僅要有強大的經濟和強大的國防,還要有強大的文化和被世界認同的價值觀念。我們的教育,要順應這個大趨勢。

應該承認,目前的基礎教育,與這種大趨勢還不太適應。我們經常教孩子如何出人頭地,如何走捷徑獲得事業成功。這樣的勵志是不行的,必須改變,改變要從教育改起。我們的教育,要從大處著眼,要從長遠著眼,要從教學生如何成功轉向教學生如何受人尊敬。與成功相比,受人尊敬是個大概念,是個高級概念,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必然是個事業成功的人,但一個事業成功的人並不一定受人尊敬。

談教育怎麼培養人

教育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不斷超越的過程

豐子愷先生曾說過,人的生活有三種境界,一種是物質的境界,大致在衣食住行的層面;一種是精神的境界,主要指文學藝術等雅致和情趣;一種是靈魂的境界,那就是有理想,有終極關懷,有博大情懷。物質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特別是對城市人而言,都沒有問題了。但是關於靈魂的世界,是否沒有問題?

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整天和學生在一起,大家都有同感,現在的教育工作,效果還不太讓人滿意的,不是物質境界的教育,不是精神境界的教育,而是靈魂世界的教育。教育工作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不斷超越的過程,讓學生超越物質的生活而進入精神的生活,超越精神的生活而進入靈魂的生活,讓學生有充實而強大的心靈、美麗而高潔的靈魂。

談創新人才教育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應涵蓋基礎教育

我們國家現在迫切需要培養大批的創新人才。關於創新人才的培養,特別是關於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我們一直堅持了30多年。我們在尋找優秀學生、培養優秀學生過程中形成的人才培養觀念和教學模式,也成為撬動中國教育改革的一股力量。國家提出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下簡稱「拔尖計劃」)、「中學生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培養計劃」(以下簡稱「英才計劃」)。我國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進入了起而行之的征程,而且起點高、平台很大、開局很好。下一步怎麼辦?我想,一個重要的內容是「拔尖計劃」應該向下延伸,在全國也選擇20所左右的優質中學創辦「拔尖人才」早培班,形成拔尖人才培養的「一條龍」,讓拔尖人才的培養基數更大、基礎更牢。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國家戰略,毫無疑問,應該涵蓋從高等教育到基礎教育等各個學段、各個環節。在人才培養上,有一個經驗屢試不爽、百發百中,那就是只要從娃娃抓起,必定大有前途、事半功倍。在中國辦事,還有一條經驗也是屢試不爽、百發百中,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只要黨和政府真正重視,民眾也堅決支持,再難的事也能辦成。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也不例外,只要形成拔尖創新人才的國家戰略,只要堅持從娃娃抓起,啟動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計劃,我們在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上,一定能成大格局,出大成果。

談教育均衡

教育經費應向培養教師、校長傾斜

我們國家這些年投入了大量經費,幾乎所有校舍都在改造,尤其是邊區、農耕地區,他們都有一些校舍的硬標準,校舍的硬體設備都已經跟上了,還有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網絡課程都跟上了。但是現在沒有跟上的就是優秀教師、校長群體的數量,優秀教師數量、優秀校長數量還不夠。我們要培養大批的優秀教師、優秀校長,國家政府應該把經費向培養教師、培養校長這方面傾斜。而我們培養出的這些老師,也應該有評價機制。 看一看各個地區哪些學校的校長和教師達到了優秀水平,應該怎麼鼓勵他們,把他們的資源輻射到周邊,為更多人服務。這應該是一個國策,就是研究如何大批量的培養校長和教師。

我們還應該動員那些學術不錯、品質不錯的人,希望他們能夠從事教育,我們也應該動員那些優秀的老師能夠終身從教。再有就是動員各個地區的名校,他們除了辦好自己的學校以外,應該拿出一些精力幫助區域內,甚至是區域外的學校,把這些學校辦好。如果大家都伸出援助的手,我們發展起來就會快一些,也就是說教育部門、地方政府和學校應該進行聯動。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也是一個非常艱苦的工程,但是我們還應該堅定不移地往前走,希望能夠比較快的速度促進教育均衡。

來源|人大附中、新華網、京城教育圈等、守望新教育、中國教師報公號、 光明社教育家。

以行動書寫,用生命言說——新教育是由無數鮮活的實踐和生動的教育敘事組成的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dcdde49b974675503e7a1356b34a2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