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我為什麼願意做教師?徐世貴:教師快樂工作的秘訣!

2022-09-27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魏書生:我為什麼願意做教師?徐世貴:教師快樂工作的秘訣!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道在日新。 德貴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我為什麼願意做教師

作者|魏書生

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我只想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價值的普通人,一個稱職的教師。

無論是在初為人師的上世紀六十年代,還是已經走過大半個人生歷程的今天,這個念頭,在我的心中始終未曾變過。在文章中,在著作中,在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演講和報告中,我不止一次說過,我屬於願意做教師的這一類人。

魏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四個途徑

魏書生:我一直努力做三件事——寫作既是輸出,也是輸入

在我看來,教師的工作儘管不乏清貧,而且頗多辛勞,但對於喜歡和熱愛這一行業的人來說,它也自有吸引人之處,這一吸引人之處的最佳表現,在於教師的勞動有三重收穫。

第一,收穫各類人才。

農民勞動,收穫糧食蔬菜等農業產品;工人勞動,收穫鋼鐵機器等工業產品。農民工人生產出了社會需要的糧食機器,看到自己生產的糧食機器服務於社會,滿足人民的需要,於是產生幸福感、自豪感。

教師呢?教師的直接勞動對象是人。一個知識面很窄、各方面能力很低的娃娃,經過幼兒教師、小學教師、中學教師、大學教師的精心培育,就成了知識較豐富,有一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才了。看到自己培養的人才在工、農、商、學、兵戰線上為黨為人民做著實實在在的貢獻,哪一位教師能不感覺到幸福自豪呢?

第二,收穫真摯的感情。

教師除了收穫各類人才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收穫,就是真摯的感情。

人都是有感情的,特別是學生時代培養的感情尤為真摯。師生的心與心之間的呼應就像人們在群山之中得到回聲一樣,教師對著學生心靈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學生便在心靈的深處回應:「我尊重你,我理解你,我關懷你……」

年復一年,教師就像從一條河的岸邊接一屆屆新生上船,用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把他們送到理想的彼岸,讓他們奔向遠大的前程。

學生們不僅在船上時不斷表達著對老師的滿腔熱情和真摯的愛,就在他們奔向遠大前程以後,三年、五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以後還不斷表達著這種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

公式可能淡漠,定理可能忘記,而師生之間培養起來的真摯感情,卻常常經年累月不僅不淡忘,甚至會越積越深。

有許多畢業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同學不是相約重到母校聚會,去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激之情嗎?

第三,收穫創造性的勞動成果。

我之所以愛教書,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覺得教師從事的是最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它的每一段時間、每一處空間都有科研題目,都能有新發現,能看到學生中新的、積極上進的因素,能看到教師自己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潛能,還能看到環境中的各種有利因素。

教書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總想,同一課書,能有上百種甚至上千種講法。我們應該研究更科學的講法,即使今天這種講法比昨天科學,那也僅僅是向後看得出的結論。向前看呢,一定還有更科學的方法等著我們去探索研究。

為師從教多年,我邊工作邊探索研究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百多篇文章,出版社先後出版了《魏書生教育方法100例》《魏書生語文教育改革探索》《魏書生教育文選》《班主任工作漫談》《教學工作漫談》《好學生,好學法》等書籍。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勞動確實有利於收穫科研成果。

有人說,教師像蠟燭,燃儘自己,照亮別人。其實各行各業的人,誰又能不像蠟燭呢?一個人來到世間,便像一支蠟燭點燃,燃儘自己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家都相同的。

不同點在於有人只燃自己卻不肯照亮別人,甚至去傷害別人,有人卻想方設法去照亮別人。同樣是燃儘自己,為什麼不去照亮別人呢?照亮別人不是一種幸福嗎?教師的職業恰恰是最有利於照亮別人的職業。

從文化積累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上說,我們的理想社會,也是在人們的心靈不斷地被照亮的過程中,通過無數心明眼亮的人去拼搏、去奮鬥、去犧牲才實現的。從這個意義上思考,教師工作的深遠意義又遠不止上述的三重收穫。

我希望,每一位教師都能喜歡熱愛自己的工作,並且從這一工作中收穫職業的、精神的幸福,並逐步走向人生的完滿。

來源:中國網教育、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從一個人到一群人——2022年教師節致新教育同仁

謝維和:教師怎樣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敬仰?——三個因素導致了師生關係的變化

教師快樂工作的秘訣!

作者|徐世貴

帶著快樂去工作,說來是一句普通話,真正做起來不是很容易,但是它一定是有秘訣的。

如何做一名快樂的老師呢?來看看特級教師徐世貴給各位老師的建議吧!

願每一位老師都能在工作、生活中收穫到快樂!

1、快樂產生於教育信念之中

人生有三種力量最寶貴:信念、情感、專業。信念又是重中之重。

為什麼從事同樣的工作,有人沒有職業倦怠,有人職業倦怠非常嚴重?有人每天抱怨,有人緘口不言?在學校越是工作很努力的教師,越不抱怨;越是工作不努力的教師,抱怨越多。

失敗者總在怪別人,成功者總在檢查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反差?最重要的是教師職業信念不同。所以,教師能否帶著快樂去工作的關鍵,還是看能否修煉好自己的內心。

內心怎樣去修煉?教師要認同職業信念並內化,也就是真心認為教師事業是有價值的工作,有生命力的工作,投身於它,可以帶來生命的滿足感。

陶行知先生就曾說過:「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崇拜的學生。」

職業認同,簡單來說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和有意義的事,也就是把有意義的事做成有趣的事,把有趣的事做得有意義。

全國名師吳正憲說:「教師工作是我生命的重要經歷,我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付出,我也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收穫。我收穫了孩子們的那份真誠與渴望,收穫了老師們的那份熱情與期待,收穫了社會的認可與尊重。同時,我也收穫了自身成長道路上的成功和歡樂,實現了生命價值與教師職業生命價值的和諧統一。」

吳正憲老師的職業信念應該成為青年教師努力的方向。青年教師要在工作中找到快樂,首先要像吳正憲那樣有教育情懷,樹立職業信念,對教育工作有認同感。

2、快樂產生於不抱怨的奮鬥之中

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如果你靠別人的努力才能發光,你只能算是一個燈泡。我們應該成為發動機去影響別人,在別人停下來的地方,多走一步。

教師的快速成長源自向上生長的內驅力,強大的內驅力來自責任感、使命感與擔當精神。如果能把今天平凡的教育事業與國家、民族的未來時時聯繫在一起,我們不僅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內驅力,而且每天都是快樂的。

有的教師走上工作崗位,滿眼是不公平,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處處抱怨。非但工作干不好,而且沒有快樂而言。

其實工作中不抱怨,你就贏了。人活一世,總會遇到幾場風雨,總會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與其抱怨,不如改變;與其生氣,不如爭氣!

不抱怨,是人生應有的態度。抱怨是最消耗能力的無用行為,正如比爾·蓋茨所說:「人生是不公平的,習慣去接受它,永遠不要抱怨。有工夫抱怨不如把抱怨的時間轉化為行動。跌倒了就爬起來,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抱怨有什麼用。」抱怨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讓自己消沉,讓別人討厭之外,別無用處。

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格局越大越不糾纏,智慧越高越不貪婪。有人對120位優秀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問「您一生最大的追求是什麼」,119人(約占99.2%)認為自己一生最大的追求是「工作成功,做出貢獻」。在奮鬥中享受奮鬥帶來的快樂,這就是有意義的人生,有價值的人生。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教師每天也會面臨著很多煩惱。

學生用他的無知與偏執讓你生氣,家長對孩子的偏愛與袒護讓你動氣,領導對你的誤解和不公讓你慪氣,而自己有時也無端地低著腦袋生自己的悶氣,這些氣爭先恐後地彙集到你身上,就成了一堆惡氣。氣生了不少,但問題解決不了。

所以,我們得學會原諒,學會寬容,尤其是要學會化解,隨時準備把煩惱丟到垃圾桶里,努力做個快樂陽光的老師。

不要埋怨環境,相信積極心態能改變自我。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快樂產生於不抱怨的努力奮鬥之中。青年教師工作中應儘可能多一些努力奮鬥,少一些抱怨,自然會找到快樂。

3、快樂產生於有意義的生活之中

人能走多遠?這事不要問兩腳而要問志向。人能攀多高?這事不要問雙手而要問意志。有的青年教師走向工作之初,急於掙大錢,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很容易使人誤入歧途。

人們往往更看重方法,而忽略了目標。比如從北京到深圳,去的方法有很多種選擇:飛機、高鐵、自駕等。如果你目標確定得很準,方法選擇又很合適,就容易實現你的理想。如果你一開始確定的目標不對,那麼即使你選擇再好的方法,也很難實現你的理想。

比如你把自己一生的奮鬥目標就確定為追求金錢、追求物質生活,那麼,即使選擇再合適的方法,乃至你這個目標達到了,你也不幸福,因為你的目標定位錯了。

所以,對於青年教師的工作方向乃至人生理想,有一個目標定位的問題。目標定位準了才能找到幸福快樂,目標定位錯了不可能找到幸福快樂。

錢是人生需求,但是不是人生追求。教師靠什麼在學校立住腳跟,建立威望,找到幸福和快樂呢?錢靠不住,權靠不住,真正靠得住的是專業。官位是臨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身外的,專業特長永遠是你自己的。專業不僅給你帶來財富,更能給你帶來快樂和幸福。把工作轉換成人生樂趣的教師是最聰明的。

在我們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應該提升我們的精神境界,讓我們的靈魂去追趕我們的腳步。當然,我們所提倡的並不是去追求清高,而是不因物慾橫流而迷惑,擁有一種平常心,一種踏實的人生態度,對工作、學習和生活始終保持積極陽光的心態。

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占有什麼,而在於追求的過程。正如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所揭示的,滿足人的物質需求並非是人生最終價值,自我實現才是人的最高境界。

家有房屋千萬間,每晚只住三尺寬;家有良田千萬頃,每日只吃三頓餐。其實,人生精神富有比物質富有更重要。

4、快樂產生於專業成長之中

我很喜歡這句話:生活可以是苦的,也可以是甜的,但是不能沒有味道。

青年教師在工作之初遭遇困難挫折是很正常的,因為恰恰是在這種坎坎坷坷、曲曲折折的奮鬥中才能體驗到人生的幸福和快樂。

要有積極競爭的意識:作為青年教師,要想讓自己被老教師或者教研組長或者是學校領導重視,就要時刻有積極向上的狀態,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課堂,求得老教師的指導,參與青年教師的課堂評比,在參與競爭中磨礪自己。

要扭轉自卑情緒:青年教師,面對有經驗的教師,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一無是處。因此,在教研組活動中,不敢發言,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缺少了自己的教學想法,總想依賴於別人,總怕自己說錯。青年教師需要謙卑,但不需要自卑,要扭轉自己的自卑情緒,陽光開朗,努力學習,擁抱生活。

我還很欣賞特級教師賁友林的這個建議:工作中要經常問自己三個問題。

(1)教這麼多年的書,你是越教越聰明還是越教越愚蠢?

(2)做這麼多年的老師,你是越來越幸福還是越來越痛苦?

(3)你對於你所教的這門學科,是越教越有興趣還是越教越覺得乏味?

越教越聰明,越教越幸福,越教越有興趣,這恰是教師工作的目標,同時也是快樂的源泉和秘訣,青年教師們,朝著這個方向和目標努力吧!在教師人生中,你一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

來源|大夏書系。從2003年成立至今,大夏書系已經出版了700多種圖書,書脊上方的那一枚紅色小印章陪伴多少教師從青澀走向成熟,願教育路上,你我攜手,追夢同行。

如何成為反思型教師?——課後反思的要點和路徑

崔洪霞:新時代教師應具備的學生觀:具體、真實、成長

遇見美好,向美而行——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428b744841d1e8e020f8042746293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