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任武佳碧 安世豪重返中國加速奧迪「重回第一」| 汽車產經

2020-03-27     汽車產經

曾經在華完成銷售網絡整合,推動奧迪銷量翻番的安世豪重回中國,背後是奧迪在華加速轉型,鞏固領先的決心。

文 | 黃持

3月26日,奧迪官方發布人事變動消息,4月1日起,安世豪(Werner Eichhorn)將接替武佳碧(Gaby-Luise Wüst)全面負責奧迪在華相關業務。此前,安世豪負責大眾汽車北美市場的營銷、銷售及售後工作,而武佳碧將在之後出任大眾汽車品牌全新管理職務。

奧迪汽車股份公司財務、法務及中國業務董事安諾博士(Dr. Arno Antlitz)表示:「安世豪是一位傑出的銷售專家,在中國擁有多年經驗。對於他的任命,我們感到非常高興,他將憑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為奧迪中國再創輝煌。」同時,安諾博士還說:「我們非常感謝武佳碧的辛勤付出,她為奧迪在中國的未來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顯然,任命對中國市場非常熟悉的安世豪負責奧迪在華業務,是奧迪對於在中國市場加速轉型,鞏固優勢並重回第一的期待。

1 重回第一的願望

在2019年法蘭克福車展上,汽車產經曾經採訪武佳碧,她說:「我來到中國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把奧迪重新帶回豪華品牌第一名的位置。」

也許如今這個目標要交由安世豪來繼續完成,但武佳碧從2018年4月開始負責中國大陸及香港地區銷售業務,再到12月開始負責奧迪在華業務管理及合資夥伴項目管理工作,直到2019年7月被任命為奧迪中國總裁,短短兩年時間內已經讓奧迪在中國的發展呈現出了積極的變化。

武佳碧將出任大眾汽車品牌全新管理職務

也許這種變化很難用銷量數字來評價,但應該看到,至少在去年「BBA」單品牌在華銷量的差距都只在千輛級別,奧迪並沒有丟失位置。與此同時,我們還能感受到奧迪新一代產品在市場中逐漸提升的認同感以及奧迪品牌正在呈現出的年輕化與未來感,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2019年,奧迪放下銷量的包袱,重構品牌、產品以及服務體驗:導入e-tron、Q8等高端車型,在A6L、Q3換代車型的銷售策略上也嘗試轉變,同時提出了「始終如一」的戰略,聚焦用戶、電動化、智能網聯和可持續發展。

今年,奧迪也將在中國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並圍繞其進行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同時在產品、客戶體驗、經銷商服務方面進行升級與重塑。就像武佳碧過去在採訪中曾說的:「我們不會再單純地追求銷量的領先,更多會追求銷售質量、營收方面的提升。」

「始終如一」戰略將是奧迪未來發展的核心

新冠肺炎疫情給本就脆弱的車市帶來了意外的衝擊,但其實也給了車企一個重新思考發展方向和營銷思路的機會。當整個市場都面臨銷量下滑的困境時,原先所追求的銷量KPI反而沒有了壓力,或許反而是奧迪凝聚信心、重整渠道、聚焦用戶的好機會。

而奧迪在大眾汽車集團體系中地位的提升,同樣對奧迪在華發展是一種利好。

不久前大眾汽車集團公布了2019年財報,同時還宣布即將在4月1日上任的奧迪汽車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馬庫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負責未來大眾汽車集團的研發工作,同時大眾汽車集團也將收購奧迪品牌0.36%的自由流通股份,實現對奧迪的100%持股,優化職能職責分工。

奧迪品牌首款純電動車e-tron已經推出

就像現任奧迪管理董事會主席伯藍·紹特(Bram Schot)所說:「全新的公司結構將增強奧迪在大眾汽車集團的戰略地位。」而在「all in」電動化的大眾汽車集團內,選擇奧迪引領未來的研發工作,顯然也是對奧迪過去在「新四化」領域的成績的肯定,以及對未來方向的認同。

事實上,在幾乎所有傳統車企都在加速向「新四化」轉型的當下,奧迪已經領先半步。從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奧迪發布AI:TRAIL概念車,完成未來出行願景「四重奏」,就可以看到對於下一代出行產品奧迪已經有了清晰的思路與方向,而中國市場也會在這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 老朋友的新挑戰

安世豪對中國市場並不陌生,2005-2008年間,他曾擔任一汽-大眾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負責奧迪品牌在華的銷售業務,當時他的同事們都稱呼他為「豪哥」。

其實15年前安世豪從德國空降一汽-奧迪時,所面臨的情況也同樣充滿了挑戰:2005年的中國車市剛剛經歷了高速增長中的大起大落,價格戰血雨腥風,但「蛋糕」卻沒有變大多少。南北大眾被異軍突起的上汽通用超越,市場份額持續承壓,包括奧迪品牌也遭遇挑戰。

2007年,安世豪向北京奧組委贈送服務奧運車輛鑰匙

不過隨後的兩年,安世豪推動一汽-大眾奧迪事業部整合了奧迪在國內市場的業務,在A6和A4兩款產品的基礎上引入了更多車型,包括Q7的成功導入,同時藉助「奧林匹克計劃」為奧迪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品牌基因。

到2007年,奧迪在華銷量超過10萬輛,同比增長24.8%,相比2005年不足6萬輛的銷量近乎翻番。奧迪也成為中國市場首個年銷量超過10萬輛的豪華品牌,同時中國也成為奧迪最大的海外市場。

可以說,安世豪用兩年的時間在中國將奧迪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開始注入新的品牌形象,儘管當時奔馳和寶馬在中國市場也都保持著高速的增長,但奧迪成功守護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將這種優勢延續了超過十年。

在當年接受採訪時,安世豪曾說:「去年我來中國的時候,一點沒錯,我祈禱了。因為我對中國知之甚少,完全陌生的環境、新的同事、新的視野、很高的期望值,一切從頭開始。」而這一次重新回到中國,或許環境不再陌生,但挑戰又是全新的。

某種程度上,奧迪在當下所面臨的挑戰更甚於15年前,不僅是來自於奔馳、寶馬這些豪華品牌的追趕,還有本土化的深耕和整個傳統汽車行業所面臨的電動化轉型,甚至還包括一直懸而未決的「上汽奧迪」項目。

2019年上市的Q8推升了奧迪品牌的「天花板」

2020年奧迪在華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同時全面邁向電動化,這將是安世豪所面臨的第一個挑戰。

一直以來,豪華品牌隨著產品疊代、市場環境的變化存在這一個起伏周期,而當下對奧迪而言或許正是一個「機會點」,在智能化、電動化的轉型方面走在了前列,同時也契合奧迪一直以來科技化的品牌形象,如果能夠把握機會,利用產品疊代優勢,成功推動奧迪品牌的轉型升級,並且在電動化市場占據先機,那麼對奧迪下一階段的發展無疑是一種幫助。

在本土化方面,奧迪不僅是第一個將「加長」概念帶到中國的豪華品牌,同時在「新四化」領域也在不斷加深與中國市場的合作。引入阿里巴巴生態,專為中國打造互聯科技平台,在中國進行本土化的自動駕駛研發。但當幾乎所有車企都喊出「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時,奧迪也需要思考如何鞏固自己的先發優勢。

此外,過去一年裡上汽奧迪項目不斷傳出風吹草動,卻至今沒有更多進展。奧迪也面臨著在華渠道和業務的再一次整合,這也同樣關係到奧迪品牌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和凝聚力。或許,我們可以對上一次在中國成功完成銷售網絡整合的安世豪有著更多期待。

3 寫在最後

如果說武佳碧在過去推動了奧迪轉型計劃的開始,推動銷售業務量和質的增長,並且開啟了奧迪在華的電動化進程,那麼我們應該相信有著豐富市場營銷經驗並且了解中國市場的安世豪可以將這一切向更好的方向繼續推動。

而過去一段時間裡,奧迪品牌也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調整,背後是大眾汽車集團CEO迪斯對奧迪的期待和責任,而隨著架構調整的完成,相信奧迪的轉型也將進入到加速階段。

上一次安世豪總結自己在中國的工作經歷時用了「愉悅並充滿挑戰」來形容,而這一次安世豪的赴任依然會是「充滿挑戰」的,但也希望最終又會是一段「愉悅」的經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2ZIGnEBrZ4kL1Vi_6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