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銷量增長90% 名爵揚帆海外的背後 | 汽車產經

2020-01-18     汽車產經

品牌底蘊、體系化的保障、差異化的產品,名爵海外銷量逆勢增長背後的原因,大抵如此。

文 | 吳雪

2019年的廣州車展,上汽名爵曾經放出一支名為《出海》的紀錄短片,引出了名爵品牌當下的重要使命。

而在2019年結束時,這個品牌又用銷量數字證明了它在海外市場的成績。

數據顯示,2019年,上汽集團整車出口及海外銷量共35萬輛,同比增長26%,占中國車企海外總銷量的33%。而在這其中,名爵品牌占據了39.7%,達到13.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90%。占其全年銷量29.8萬輛的46.6%。

2019年5月,當名爵在北京舉行EZS千人交車儀式時,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曾對產經網表示,2019年名爵的海外銷量目標是「確保10萬輛,衝擊13萬輛」。

如今來看,作為上汽海外市場的銷量擔當,名爵的全球化布局正在提速。

據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趙愛民透露,在2019年的基礎上,名爵品牌2020年在海外市場的銷量目標是再翻一番。

可以說,如今的名爵,已儼然成為上汽乘用車乃至上汽集團出海業務的代言者。

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左);上汽國際商貿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趙愛民(右)

1 走向海外的關鍵

對於上汽而言,之所以選擇名爵為出海業務代言,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和這個品牌與生俱來的混血基因有關。

MG名爵品牌最初誕生於英國,海外尤其是歐洲消費者對這一品牌本來就有有所感知,這也是它相比其他出海的自主品牌獨有的優勢。英國女王曾將MG作為私人座駕,「貝嫂」維多利亞也曾經是MG車主。

據介紹,目前,名爵已經在英國、泰國、智利、澳新、印度、中東GCC等地形成7個「萬輛級」市場。而從這些市場的分布中我們不難發現,因為歷史原因,它們大部分都深受英國文化影響。

顯然,MG名爵品牌的歷史底蘊為上汽的「走出去」帶來了獨一無二的優勢。

而除了這一天然優勢之外,在談到名爵為何能夠獲得海外市場的青睞時,俞經民還給出了另外兩個原因:上汽集團強大的體系化能力保障,以及以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充分滿足不同國家市場的需求。

「任何一個集團、任何一個產品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都要經歷和本土文化密切融合的過程,不是說僅僅有好的產品就可以很好的賣出去。這種文化適應能力是我們海外走出去當中最具挑戰的一環。」

而在趙愛民看來,在出海的道路上,建立起完善的體系,才能基於當地市場的特點進行快速開發和改進,才能適應當地消費者的需求。

MG名爵在澳洲布里斯班的展廳

資料顯示,目前名爵已在60多個國家建立500多個網點;在美國矽谷、英國倫敦、特拉維夫建立起3大創新研發中心;在泰國、印尼、印度也建立了3座海外整車製造基地,95個海外零部件基地;以及包括歐洲、南美、中東、北非、澳新和東協等在內的12個區域營銷服務中心。

「這些遍布全球各大洲的網點和服務中心就像是『神經末梢』,能夠把捕捉到的一線信息及時反饋到技術中心,進而影響產品開發,適應不同地區的需求。」

關於海外產品開發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趙愛民舉了這樣一個小例子,據說在歐洲,名爵EZS僅用4個人,2個月的時間,做到了歐洲市場95%的充電樁適用率。

2 以新能源搶灘歐洲

在談到2020年名爵的銷量目標時,俞經民表示:「歐洲是我們2020年重要的市場,量比去年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那麼,在這個全球最為成熟的汽車市場,如何繼續提升?

「電動車」,是名爵給出的回答。

據趙愛民介紹,繼EZS在歐洲市場熱銷之後,今年,產自上汽寧德工廠的名爵eHS插電混動SUV也將出口歐洲。

此前,在談到出海時,上汽集團總裁王曉秋曾明確,「未來的的整個海外戰略,我們都是從電動車開始」。事實上,在電動化和智能網聯化上具有的差異化優勢,正是名爵,乃至當下的中國汽車製造業的與對手競爭的殺手鐧。

對此,俞經民表示,全球都有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車產品力、服務力、品牌力的生長土壤和機遇。「中國製造在海外,我們對出海是很有信心的。」

而當下,在海外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選擇偏少,汽車智能化的程度也比較低。名爵希望抓住的就是這樣一個空窗期市場機會,在全球範圍內奠定地位。

荷蘭首批純電動EZS交付用戶

在2019年的9月底時,名爵專門打造的全球車型EZS在上海裝船,這不僅是自主品牌乘用車首次批量出口歐洲大陸,500輛的規模也打破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單次發運數量的紀錄。而在登陸歐洲之後,短時間內在英國、荷蘭和挪威獲得了超過3000個訂單。接下來,這一車型還將出征法國、德國、丹麥、瑞典和比利時等海外市場。

而關於明年名爵全球化戰略的加深,俞經民還提到,2020年的杜拜世博會上汽是中國館唯一一家汽車製造公司,代表「國家隊」參展。

他在介紹具體參展內容時表示,「我們基本上是世博會中國館中唯一帶有商品屬性的『國家隊』,因為其他參展商都是高鐵、航天技術等。所以,明年在館裡面展示不應該叫『車』,而是最新一代的智能座艙,它的樣式和車有很大差別,屬於一個移動空間」。

3 出海,上汽雙品牌運營的新嘗試

事實上,全球化戰略不僅讓名爵和上汽擁有了更大的市場,也為上汽乘用車旗下的另一個品牌榮威釋放出一些國內市場份額。

2017年,上汽乘用車將榮威、名爵兩品牌獨立開來,各自成立單獨的事業部。二者除了共享生產和研發以外,在品牌、營銷、售後等方面全部分開,由兩個團隊分別運營,各自負責。

自主車企雙品牌運營的案例越來越多,但目的均集中在品牌向上,如一汽奔騰與紅旗、長城哈弗與WEY、奇瑞與星途、吉利與領克等,新品牌立足高端,與固有品牌所占有的市場區隔明顯。但上汽旗下的榮威與名爵此前在目標市場和產品定價上的區分並不明顯。

榮威近幾年在新能源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技術,並相繼推出了榮威ERX5、榮威Ei5、榮威Ei6、榮威MARVEL X等一系列新能源汽車,銷量逆勢上揚。而與榮威共享研發與生產的名爵也享受到了這一自研技術紅利。

此前,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上汽技術中心副主任,上海捷能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朱軍曾表示,「有些整車廠不是不願意出海,而是它的供應商不願意去,它受制於其電池技術、電子技術是買來的。實際上,售後服務與技術是高度相關聯的。」

上汽的技術實力不容忽視,這也是名爵在海外市場憑藉新能源和車聯網技術讓人眼前一亮的底氣。

名爵出海是上汽雙品牌運營的一次新的嘗試,但在國內市場上,名爵與榮威兩兄弟需要的是更鮮明的特色。榮威兼具智能網聯與實用性,名爵主打高性能與運動性設計。兩者區分度加強,發力不同的目標市場,才能產生1+1>2的效果,協同起來為上汽乘用車攫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重視海外市場不能以放棄國內市場為代價,成熟的全球化品牌在本國仍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目前在國內市場上銷量顯得「小眾」的名爵,如何在出海的同時兼顧國內市場,也是擺在它面前的重要課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0hquG8BbDmBVZuP1u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