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賽堰村--寧波甬江街道

2019-10-16   寧波記憶

壓賽堰村是寧波市甬江街道壓賽村的一個自然村,以不遠處的一座古堰--壓賽堰為村名,位於機場旁,城市擴張也到此為止,不能再向此處發展。該村不能像寧波其他城鄉結合部的村莊一樣進行新村建設,雖然,多年前就已列入市城中村改造計劃,但因多種原因至今還沒啟動。現村裡還有不少老宅,其中兩幢老宅--「高房」和「明房」為「寧波市江北區文物保護點」。

壓賽村

壓賽堰遺址,位於西管小區以南的倪家堰河與姚江交匯口,作為大運河姚江水利航運設施列入第七批國保單位。壓賽堰始建於宋代,其主要作用為拒咸蓄淡,明嘉靖至清乾隆年間(1522-1795)的舊志載為壓賽塔堰,清中後期至建國以後,因其地位重要,曾多次加固重修,現存堰壩自北向南由五眼碶、船閘、郭公碶三個單體組成。

倪家堰河與姚江交匯口

村口廢棄的鐵路

壓賽堰230號民居,原名「高房」,「寧波市江北區文物保護點」。

壓賽堰230號民居(高房),是一處建於清中晚期的民宅,房屋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現存建築由台門、前進、後進組成,建築二進,院落兩重,前、後進都是面闊七間兩弄,前後進間有邊廊。

台門磚砌,內側刻「寧靜致遠」四字。


高房的四馬頭牆

高房前進

高房後門

壓賽堰208號民居,原名「明房」。

「明房」,「寧波市江北區文物保護點」

「明房」是一處清末時期的民宅,主體建築坐西朝東,建築三進,院落二重,南側另有偏房,建築占地面積1705平方米。大廳為三開間,後廳三開間,南側偏房面闊五間二弄。

村中其他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