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東第一名祠--蕭王廟(寧波市奉化區嶺豐村)

2020-01-24   寧波記憶

蕭王廟,位於寧波市奉化區蕭王廟街道嶺豐村,是為了紀念宋天禧年間奉化縣令蕭世顯而建。蕭王廟鎮(現為蕭王廟街道),古有剡江支流泉溪在此入口,故稱泉口,因境內有紀念北宋奉化縣令蕭世顯治災為民的功績而建的蕭王廟,後鎮以廟為名,早在宋代已被列為奉化四大集市之一(白杜、南渡、袁村、泉口,泉口市就設在嶺豐村),明以來,成為奉化最大集市,市日為每逢農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廿二、廿七。這篇主要介紹嶺豐村(由永豐、嶺東兩村合併而來)的古廟、古橋、古宅等。雖然,現在的嶺豐村名氣不如青雲村大,老宅也不如青雲村保存的完整,但只要說起蕭王廟,寧波人都知道,而它就在嶺豐村。

嶺豐村

奉化四大集市:白杜、南渡、袁村、泉口,泉口市就設在嶺豐村,明以來,泉口市成為奉化最大集市,市日為每逢農曆初二、初七、十二、十七、廿二、廿七。

剡江嶺豐段

嶺豐村

蕭王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光緒《奉化縣誌》載,蕭王廟,為了紀念宋天禧年間奉化縣令蕭世顯而建。蕭世顯令奉的第三年,境內大旱,蕭巡行阡陌間,教民築堤捍水、鑿河灌田,次年旱且蝗,蕭又教民捕蝗,在巡行途中中風暴卒,人民為紀念他,在慶曆年間即建廟祀之,原稱蕭公祠,歷代均有毀建,現存的殿宇系清代建築。

蕭王廟坐北朝南,共三進。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照牆、前進、台亭、正殿、後殿,台亭兩側有廂房,三進均有卷棚前廊。

前進為大門,重檐硬山頂。

東西兩邊牆上刻嵌二米半見方的「龍」、「虎」二字,筆力遒勁,系清代書法家毛玉佩手書。

「龍」、「虎」

戲台

頂端飾有螺旋形藻井

中進為正殿,殿前有四根雕龍石柱。

四根雕龍石柱

石質雲紋龍柱

正殿楹聯

正殿梁間掛滿了匾額,不過,現只有下面三塊是老匾,第一塊《正大光明》是蔣經國題寫的,但這是塊仿製的,不過這字是從蔣經國親筆字跡中選出來的。

廂房楹聯


據管理人員介紹:有人出價10萬收購這二個石凳子,為了防止古物再次被盜,只好從廟外移到了裡面。

2014年11月16日,蕭王廟正門外的這個清代「石磉子」(柱礎)被盜,12月3日案件告破,2015年01月07日,離「家」一個多月的石磉子(柱礎)終於回到了「家」。

柱礎上的石雕


蕭王廟的石雕、磚雕、木雕總體上來說保存得還不錯。

精美的石雕



磚雕


乾隆年間的《重建蕭王廟記》

蕭王廟廟會是寧波有名的廟會,蕭王廟的傳統廟會是當地百姓為紀念蕭世顯而設,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每年由界下四個堡:宦江堡、潘村堡、財上堡、鹽浦堡輪流主辦,時間是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歷時六天六夜。

去年(2019年)輪到鹽浦堡主辦,由青雲村承辦,不知今年是哪個村承辦?

廟頭豬

廟頭羊


蕭王廟前面山上的碉堡

永豐橋,位於蕭王廟街道永豐村,東西向,橫跨永豐溪之上,俗稱撐橋,為單孔石質平橋,望柱上雕石獅子四隻,柱板兩頭又各伏兩隻獅子。據光緒《奉化縣誌》載:該橋乾隆五十二年(1787)修,光緒十九年(1893)拆舊易新,升高舊址,上護石欄,下為環洞。

「永豐橋」

橋拱券石上南北兩側陰刻「永豐橋」,上題「光緒乙未重修」,落款為「里人孫鏘題」,孫鏘為光緒時進士。

永豐橋的兩副橋聯,南聯為:「煙村近接兩鄉界,驛路遙通萬里行。」

北聯為:「涉川利筮包犧易,題柱人來司馬才。」

橋上石獅子

橋堍抱鼓石

登科閶門




登科閶門

堂內「捷報」

村中老宅









堂內張貼許多「捷報」


老街





畊讀居

楊裕豐牆門

楊裕豐牆門在該村應該是屬於保存較好的少數幾幢老宅之一。

善居室






山澤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