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集不等於爛片,與《阿凡達2》對決,《穿靴子的貓2》憑什麼?

2023-01-05   閒人電影

原標題:續集不等於爛片,與《阿凡達2》對決,《穿靴子的貓2》憑什麼?

《穿靴子的貓》是《怪物史萊克》系列電影的衍生。

其中大放異彩的配角「靴貓劍客」成為主角,片中的角色大都來自於西方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

靴貓在故事中是騙子,軟爪貓是受過傷的小貓,但在動畫的改編中,靴貓成了正義的俠客,軟爪貓則是與靴貓不相上下的女主。

這一設定的改變讓《穿靴子的貓》擁有了更多受眾,也做到了對《傑克與魔豆》《賊公賊婆傑克與吉爾》《矮蛋先生》的合理融合。

2011年,《穿靴子的貓》上映,全球票房5.54億美元,IMDb評分6.6,國內評分7.7。

影片是仿西部片和歌舞片的動畫片,既想子供向,又想成人向,導致影片失衡,故事也沒講好。

最終《穿靴子的貓》變成了略顯幼稚的童話故事,大人沒抓住,小孩又不太宜,只剩不如小黃人的賣萌。

作為一部成本不太高的動畫,《靴貓》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然而稀碎的口碑讓夢工廠數年都沒有動續作的念頭。

但《穿靴子的貓2》的上映,證明了夢工廠顯然不是為了圈錢。

上一部距今已有11年,大多數觀眾早就忘了這個IP,現在再來蹭熱度,難免有些牽強。

所以續作乾脆從頭再來,打造一個全新的故事,角色聯繫上也僅僅保留了第一部的軟爪貓。

新增了三隻熊和它們領養的小女孩,以及不離不棄的狗狗,擁有許多魔法道具的壞蛋,與死神胡狼。

這些角色在故事上彌補了第一部的單薄,在趣味性和豐富性上,大大提高了可觀性,讓《靴貓2》精彩紛呈。

在口碑上,《靴貓2》迎來了大翻身。

IMDb7.8,國內8.3,可好評如潮沒有換來高票房,目前全球票房僅有1.43億美元,只有上一部的五分之一。

這一冷遇其實在預料之中,《靴貓2》並不是什麼大IP,上映期間又碰到了勢如破竹的《阿凡達2》,自然撈不到多少排片。

不過,票房的冷淡並不代表《靴貓2》不值得看。

在風格上,《穿靴子的貓2》延續了前作歌舞片的做法,讓電影的基調以歡快輕鬆為主。

故事類型從第一部的西部片變成了冒險片,牛仔風味沒了,但不變的是妙趣橫生與溫暖真情。

相較於第一部,第二部在動作設計、特效場面、文本結構、視覺符號上全面升級,即使敘事依舊是古典主義的五幕劇,但每段之間的銜接異常絲滑。

這讓影片的觀感特別舒服,沒有尷尬溢滿螢幕,也不會隔靴搔癢,該搞笑的部分恰如其分,該煽情的地方點到為止,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讓劇情肆意天馬行空。

如靴貓被死神追殺,僅剩一條命的它不敢再正面剛,選擇到流浪貓收容所度此殘生。

這一場戲中,靴貓由傲嬌到同化,從保持威嚴到成為一隻貓,再加狗狗的插科打諢,整個過程利用快速剪輯過渡,看起來萌味十足又詼諧幽默。

在角色設定上,貓還是那個穿靴子的貓。

因為無論場面如何亂,它都風度不失,瀟洒不減,耍帥與能力相得益彰,突出一個玉樹臨風。

但續集側重的不再是萌與酷,畢竟一味的賣萌,怎麼也不如小黃人,反而會讓影片失色不少。

於是導演讓靴貓回歸尋常,讓他成為真正的童話故事裡的樣子。

靴貓也會遇到困境,過於眷戀九條命,難以克服心魔,不敢直面死神,在一次次打擊中,靴貓逐漸對自我有了清醒的認知。

懂得了珍惜家人、朋友、生命,也明白了傳奇很耀眼,但是再輝煌的過去都比不過朋友的信任,家人的陪伴,以及對生活的熱情。

因此在結尾時靴貓才會放棄向許願星要回九條命,轉而向自己內心的恐懼發起挑戰,這才有了死神的退場,好萊塢式大團圓登場。

親情、友情永遠都大於任何所謂的頭銜,魔法再強大,許願星再誘人,也不及友誼與跟家人半分。

靴貓這段冒險的旅途,使它重新感悟人生,贏得了狗狗的友情和軟爪貓的信任,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無畏的傳奇。

這就是《穿靴子的貓2》中的存在主義。

個人對於世界而言,本沒有什麼意義,但可以通過自我成就,自我塑造,活得精彩,活出生命的真諦。

而《穿靴子的貓2》一直在貫徹這個主題,適合全年齡段的觀眾觀看,也是部蠻不錯的合家歡,值回票價。

如今的國產動畫缺少的就是這種全年齡向。

要麼完全低幼化,如《熊出沒》系列,要麼完全成人向,如《大護法》,但很多時候為了票房都會被迫向小孩子靠攏。

畢竟一個小孩最少可以帶一個大人的誘惑太大了,對票房的助推作用好過做許多宣發,可全都要意味著全都做不好。

有太多的圈錢之作讓國產動畫成了爛片的代名詞。

《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等多部動畫用了數年的時間堆積起來的好口碑,被《西遊記之再世妖王》《

濟公之降龍降世》給毀掉。

這些只知圈錢,不知打造IP的動畫公司都該向夢工廠學學,只有立足於質量,才能贏得市場的青睞,才會有諸多IP被觀眾認可,否則只能坐吃山空。

2015年《大聖歸來》火了之後,銀幕上到處都是猴子。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大賣之後,銀幕上又到處都是哪吒或封神榜中的人物。

國產動畫太缺少創新精神,只懂得粘貼複製,別人「我命由我不由天」,它也照貓畫虎,導致觀眾越來越厭煩猴子、哪吒,好好的西遊宇宙、封神宇宙被毀於一旦。

希望國產動畫能夠不忘初心,向中國學派的老一輩藝術家多多學習,不論什麼時候,內容不好看了,都會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