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兩次造反,朱瞻基都沒殺他,卻因一個舉動將他活活烤死

2023-09-15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朱高煦兩次造反,朱瞻基都沒殺他,卻因一個舉動將他活活烤死

所謂「有其父必有其子」,當爹的無論做什麼都會影響兒子,造反起家的明成祖朱棣就是這樣一位父親。因為不滿建文帝的大肆削藩,作為燕王的朱棣決定起兵反抗,最終他也奪得了本不屬於他的皇位。朱棣用自己的行動向兒子們證明了,皇位是要靠搶的。朱棣一生的文治武功在古代帝王中都是排得上號的,但他卻只有四個兒子,其中幼子朱高燨還夭折了。所以朱棣實際上只有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三個兒子,這三兄弟都是徐達之女皇后徐氏嫡出。在身份上唯一的區別,只在於年齒長幼。

在這三個兒子當中,最像朱棣的是次子朱高煦,朱棣也曾表示「此子類我」。和朱棣一樣,朱高煦也是在戰場上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並且在「靖難之役」中多次不避生死救父親與危難之中。因為常年跟隨父親南征北戰,再加上長子朱高熾體弱多病,所以朱棣也經常暗示老二:「好好乾,你大哥身體不好」。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就是,將來或許會讓你做接班人。有了老爹的這句話,朱高煦打起仗來更賣命了,因為他覺得這打下來的天下以後都是自己的。但朱棣稱帝之後,仍舊將老大朱高熾立為了皇太子,只給朱高煦封了個漢王。

本想扳倒太子自己上位,卻不料自己的大侄子朱瞻基也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朱棣雖然不怎麼喜歡朱高熾,但對這個大孫子卻喜歡得不得了,甚至將他冊立為了皇太孫,也就是「第二順位繼承人」。朱棣駕崩後皇太子朱高熾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皇帝,是為明仁宗。仁宗生性仁慈,登基之後做了許多好事,還特地將兩個弟弟從封地召回城給了許多的賞賜。特別是漢王朱高煦,仁宗特地冊封他的長子為世子,其餘的兒子也封為了郡王。但即便如此,朱高煦也依舊看不上大哥,總覺得是他搶了自己的皇位。

仁宗身體不好,在位僅僅十個月就駕崩了,皇太子朱瞻基受命繼位,是為明宣宗。這一幕歷史有點似曾相識:當年建文帝登基,四叔朱棣搶了他的皇位;現如今朱瞻基登基了,身為二叔的朱高煦自然而然的就想學一回父親。他把侄子當成了建文帝,把自己當成了當年的老爹,這個算盤的確打得不錯。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時,朱棣將都城遷回了自己起家的地方北平順天府並改名為北京,原先的金陵應天府則改稱南京。大明朝的政治格局變成了皇帝在北京辦公、太子在南京監國的局面,所以仁宗駕崩之後朱瞻基需要從南京北上。

漢王朱高煦的封地正位於山東一帶,是北上的必經之路,所以他準備給大侄子安排一場截殺。但朱瞻基早就看透了二叔的這點心思,所以一路上早有防備,讓朱高煦沒能得逞。順利繼位後,朱瞻基並沒有把這件事說破,而是給二叔加恩:「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朱瞻基的仁慈被朱高煦視為懦弱,得寸進尺的他開始學習父親朱棣策划起兵造反。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正式起兵,朱瞻基第一時間寫信勸他懸崖勒馬,但他反倒認為這是大侄子無能的表現。

朱高煦的一意孤行逼得朱瞻基只能選擇御駕親征,朱高煦也覺得正好可以一決雌雄,誰贏了皇位就歸誰。但他低估了侄子、高估了自己,他不是當年的建文,自己也不是當年的老爹。還沒怎麼鬧騰,朱高煦這邊就兵敗如山倒了,自己也成為了階下囚。歷朝歷代謀反都是死罪,明朝也不例外,但朱瞻基還是留了二叔一命,只是將他貶為庶人並加以囚禁。對於二叔的兩次謀反,朱瞻基都沒有痛下殺手,但為何最後還是將其活活烤死呢?

朱瞻基是念叔侄情分的,還曾特地前去探望二叔,但不曾想卻被朱高煦一腳絆倒了。朱瞻基是皇帝、朱高煦是庶民,如此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還了得?盛怒之下的朱瞻基立馬命人將朱高煦扔進銅缸,然後點燃炭火將他活活烤死了。兩次謀反都被放過一馬,但朱高煦卻還是執迷不悟。始終沒能認清形勢的他,一腳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就憑這一點他就比老爹朱棣遜色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aab908b43af089201b66f42ea685e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