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期間,敵人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橋?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2023-09-19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飛奪瀘定橋期間,敵人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橋?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近代以來,中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境地,外無主權而受盡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內無民主而受封建官僚和大地主階級的統治,面對如此困境,社會上的有識之士和各個階級都探索過使國家富強的道路。最終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農民階級的天平天國運動,資產階級的辛亥革命運動都應為各種原因而失敗了,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新民主主義社會。飛奪瀘定橋期間,敵人為何只拆除木板而不炸橋?老兵含淚道出實情。

在革命的征程中,有無數的共產黨戰士用血肉之軀建立起以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革命的路程本就不是一帆風順的,紅軍經歷了萬里長征,克服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最後使「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飛奪瀘定橋」想來很多的讀者都有所了解,這也是紅軍長征中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的一場戰役,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的名將石達開曾今喪命於此,也從側面可以反映出這場戰役對紅軍的艱難程度。

瀘定橋又名為鐵索橋位於四川瀘定境內,為康熙皇帝親自為橋提名,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的一座橋樑,也是最長的鐵索橋,自古以來就是連接川藏交通的咽喉要道,橋樑的建設也凝聚了先民的智慧。橋身由13根鐵索組成,再在其上鋪設木板,1706年橋樑建成,康熙御筆親書「瀘定橋」,並派人立碑於橋頭。

作為重要的軍事要道,在古代的冷兵器時代就十分的重要,革命戰爭年代亦是如此。1935年5月25日,紅軍在安順強渡大渡河之後,一方面如果用僅有的幾隻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少則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是對於此時的紅軍長征部隊來說,時間是十分寶貴的,後面的國民黨軍隊窮追不捨,形勢十分的嚴峻,如果不儘快的渡河,紅軍將面臨國民黨軍隊的包夾圍剿。於是中央領導人迅速做出攻取瀘定橋的指令。經過簡單的商議後,決定採取夾河過橋的方法,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和幹部團為右路軍,有中央縱隊以及1、3、5、9軍為左路軍,其中進攻的前鋒和主力就是由王開湘和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

5月28日,紅四團就接到上級軍團的命令:「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在此戰鬥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於是接到命令的紅四團在驟降大雨的情況之下,日夜奔襲240華里,最後出其不意的在凌晨時到達瀘定橋,與守橋的國民黨軍隊交火。

當時敵軍為了阻止紅軍渡橋,將橋上的木板盡數拆除,只留下光禿禿的鐵鏈,原本以為如此一來紅軍就不可能渡橋。但是最終紅四團二連連長帶領著率先渡橋的勇士,踩著光禿禿的鎖鏈,而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勇猛的奪下了橋頭,與東岸的部隊程包圍之勢,擊退敵軍,取得了勝利。據當時的《戰士報》記載:「(紅四團)二連的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但後來據楊成武將軍的回憶文章《飛奪瀘定橋》,當時渡河的勇士有22名。但是對於這場戰役,許多人心存疑惑,為何明知紅軍要從此要道過,那為何不直接炸掉索橋呢?而是選擇拆除木板?一名老兵說出了實情。

按照常理,敵軍早已料到我軍會渡橋,應該會選擇炸掉橋樑不讓紅軍渡過才對。但為何國民黨軍隊未做此選擇呢?其實,不是他們不想炸,而是不能炸,同時駐守在橋頭的敵軍也未曾想到紅軍是如此的勇猛,不顧生命危險的選擇渡橋。楊成武老將軍含淚道出實情:當時的守軍首先是沒有料想到即使是在拆除了木板的情況之下,紅軍還敢直接從鐵鏈之上攀爬過來;其次,在戰爭年代,橋樑在運輸軍隊和物資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敵軍自己也要使用,如果炸毀,後果將十分的嚴重。

飛奪瀘定橋的勝利,是整個紅軍長征征程過程中一次偉大的勝利,使得紅軍部隊的勢力得以保存,彰顯了革命軍隊的勇敢無畏的偉大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4c05398c1b9eeb419602cf538dcf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