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臨終前銷毀所有欠條,家人疑惑不解,杜月笙:這是在救你們

2023-09-16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杜月笙臨終前銷毀所有欠條,家人疑惑不解,杜月笙:這是在救你們

在近代時期,中國湧現出無數風雲人物,虎踞東北的張作霖、暗殺時代最後的刺客彭家珍、點燃引線的大總統徐世昌、上海灘教父杜月笙等。民國時期風雲變幻,想要立足於亂世之中,必須要有過硬的實力,上海灘青幫大佬杜月笙便是有實力的人,他出身卑賤,身世坎坷,最終卻成為上海灘隻手遮天的大人物。拋開其它不說,杜月笙也有許多可取之處,他的手上曾沾滿過很多無辜者的鮮血,可細數他的一生卻發現,他的確能夠擔得起人們叫他一聲「杜先生」。

杜月笙沒讀過幾天書,一生都是半文盲,但他非常有經營頭腦,很會做生意。並非是杜月笙有多少金融大才,但他非常聰明,他很早便意識到,僅在刀口上討生活,並不是長久之計。所謂「錢財用得光,交情用不光」,杜月笙從來不在乎錢財的數字,他的生意經也並非是一進一出的數字帳,而是吃好「人面、場面、情面」這三碗面的大算盤。

1902年,杜月笙初到上海,他在上海十六鋪當水果行的學徒,後來拜青幫的陳世昌為老頭子。由於陳世昌的人脈關係,杜月笙很快便進入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後來,杜月笙得到黃金榮的信任,他的事業也開始飛速發展。經過十多年的打拚,杜月笙總算是在上海灘立住腳跟,在當時,大總統黎元洪、大學者章太炎、名士楊度等人都是杜月笙的座上客,杜月笙的社會地位也開始不斷提升。

杜月笙的一生也並非是一片漆黑,在抗日戰爭時期,杜月笙曾多年擔任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也曾做過一些有益的慈善事業。杜月笙至始至終都熱心支持抗戰,他既有青幫背景的威嚇力,更要緊的是他還有海量的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準把握。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上海淪陷後,杜月笙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並且遷居至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杜月笙又遷居至重慶。

數年間,杜月笙輾轉各地,香港和重慶並非上海,杜月笙的勢力多少受到些影響,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杜月笙在重慶時也非常小心謹慎。杜月笙在晚年時期過得其實並不好,在重慶時,他還找到四川的「財神」劉航琛,專門前去「借錢」。劉航琛憑「杜先生」的名號,便「借」給他一張未填數字的支票,可見杜月笙的面子有多大,同時也可以看出杜月笙的落魄。

杜月笙並不在乎錢財,他深知有舍必有得,在最風光的時候,杜月笙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皆權貴」。杜月笙對於情面尤為看重,就連少帥張學良和戴笠都曾受過其恩惠。可是,杜月笙後來離開上海,他的生活也開始發生變化。在上海灘時,杜月笙能夠憑藉賭場經營和鴉片貿易賺得無數錢財,當時但凡有人找他借錢,他都會慷慨解囊,欠條堆加起來足足有一個箱子之多。

杜月笙離開上海後,依舊如從前那樣揮金如土,可他又沒有賺錢的方法,即便是有萬貫家財,也經不住杜月笙這麼造。最終杜公館入不敷出,杜月笙在臨終之際,其錢財僅有十多萬,他的姨太太也因此驚訝不已。杜月笙在臨終之際,先是安排門下弟子陸京士幫助分配自己的遺產,除此之外,杜月笙還讓他將欠條全部銷毀。這讓杜月笙的家人疑惑不解,若拿著欠條去討債,也是一筆巨款。面對家人的疑惑,杜月笙說:「我這是在救你們!」

不得不佩服杜月笙的智慧,或許在這堆欠條中有人如今過得非常好,可也會有人過得更差,若是前去追債,對於像杜月笙這樣看重情面的人而言,肯定是不好的。杜月笙的一生都注重「三碗面」,不能在臨終之際壞了事情。杜月笙說:「能記住我的好的人,在你們困難之時,會有人幫助你們的。記不住恩情的人,你們若去追債,或許會招來殺身之禍。正所謂大恩如大仇,道理一定要記住!」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杜月笙的一生頗為傳奇,沒讀過幾天書的杜月笙,為何他能擔得起「杜先生」的稱號,僅從銷毀欠條一事便可知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7d4a6d43b9c1e1c9866ab264168442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