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和慕容知府知道:禁軍教頭林沖和兵馬總管秦明、都統制呼延灼誰地位高?

2023-09-30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高俅和慕容知府知道:禁軍教頭林沖和兵馬總管秦明、都統制呼延灼誰地位高?

古代軍官,尤其是皇帝直屬軍官的級別都比較低,但是權力很大,比如明朝的兵部職方司郎中,職能基本相當於參謀總長,卻只是個正五品官員,放到地方,頂多能當個知府或州同。

在重文輕武的宋朝,連太尉都被踢出了三公行列,成了高級武官的加銜,我們在《水滸傳》中看到浦東巡檢大刀關勝征討梁山的時候,替他押運糧草的居然也是一個太尉。

太尉變得不值錢,是從北宋徽宗趙佶政和二年(1112年)開始的,當年九月,趙佶下詔,將「舊三公」全部取消:「司徒、司空,周六卿之官,太尉,秦主兵之任,皆非三公,並宜罷之。」

曹操要是有機會看到趙佶這份詔書,肯定會一個大耳刮子扇過去:我把大將軍讓給袁紹,自己當了司空,你怎麼取消了我的三公待遇?

曹操當然見不到趙佶,但是梁山好漢與趙佶生活在同一時期,這卻是有據可查的。因為趙佶的腦洞大開,高俅那個太尉也不值錢了——在點前三司中,至少有九個人可以被稱為太尉,他們就是殿前司、侍衛親軍步軍、侍衛親軍馬軍的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朝中稱他們為「殿前九帥」。

在宋徽宗時期,錢都用來採購奇花怪石,禁軍也經常出現空額,甚至出現了一軍「三帥闕兩人」情況,於是趙佶於政和四年再次下詔,明確了殿前九帥的權位,鼓勵外任官入京就職:「殿前都指揮使在節度使之上,殿前副都指揮使在正任承宣使之上,殿前都虞侯在正任防禦使之上。」

趙佶之所以許以高位,是因為殿前九帥油水有限,在允許軍隊做生意的宋朝(張俊和韓世忠都是經商高手),地方節度使、承宣使、防禦使可以不受監管地動用兵力車船做買賣,「殿前九帥」整天窮忙,還有監察御史的眼睛盯著,所以大家都挖門子打洞外調。要想招攬或留住京營將帥,只好提高待遇。

我們從趙佶的招數中可以看出,吳用受封「武勝軍承宣使」,級別在殿前三司副都指揮使之下、都虞候之上,楚州安撫使宋江和廬州安撫使盧俊義應該在殿前三司都指揮使之下、副都指揮使之上,都有資格被稱為「太尉」——安撫使和節度使平級,「經略安撫使」級別尚在殿前都指揮使之上,高俅是惹不起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的。正二品樞密副使(樞密使從一品)童貫的級別比种師道高,种師道比較驕傲,見了童貫只拱手不跪拜,被當時稱為有骨氣。

經略安撫使在從二品到正三品之間,小地方的安撫使可能是正四品左右,大名府留守司留守梁世傑因為帶著「中書侍郎」銜(又稱梁中書),所以他是穿紫袍的正三品,楊志在他手下當個「管軍提轄」,也就是無須向樞密院、兵部報批的小軍官——軍中提轄不如地方提轄,地方提轄一般由州府主官兼任,專職提轄比地方主官低一級。

魯智深當提轄、林沖當禁軍教頭的時候,穿的都是正四品到從六品武官才可以穿的綠戰袍,《殘水滸》說林沖「原有殿前龍衛指揮從五品的官職」,程善之先生由此一說,那也是很符合宋朝官制的。

林沖的級別不低,這一點我們從他跟太尉高俅(應該是殿前司都指揮使)的「交情」中就能看出來,他一擲千金買寶刀時的心理活動,說明他跟正三品的高俅級別相差並不懸殊:「高太尉府中有一口寶刀,胡亂不肯教人看,我幾番借看,也不肯將出來。今日我也買了這口好刀,慢慢和他比試。」

名著就是言簡意賅寓意深刻,僅從林沖這點小心思,我們就能看出他的地位不低——「制使」楊志想見高俅一面都難,而林沖卻能很不見外地去向高俅借寶刀,如果換做楊志,早就被叉出去了。

從林沖和高俅的關係中,我們能看出林沖雖然可能沒有兵權,但品級卻是不低。林沖不做買賣,也沒有貪贓記錄,他能眼睛都不眨的拿出一千貫,也符合當年武官的收入情況:正五品武官的總收入每年是一千九百八十貫(薪俸加補貼,補貼遠高於正俸),正六品是一千六百二十貫。

林沖跟高俅「熟不拘禮」,林沖「犯法」,高俅也沒有權利直接處理,而是要送交正三品開封府尹(只有開封府尹是正三品,開封少尹、推官正六品,外地府尹基本都是正五品左右)按律判罰,如果是低級武官,高俅是可以直接亂棍打死的。

如果林沖的媳婦丑一點,在征討梁山的大軍中,完全可能出現一個身高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軍官,把身高六尺的黑宋江挑在丈八蛇矛之上。

林沖不是品級太低的軍官,在梁山一百單八將中,跟魯智深地位相仿的是病尉遲孫立,雙槍將董平的職務,跟武松在鴛鴦樓殺的張都監一樣,董平僅比東平知府低一點,孫立顯然比登州知府地位低很多——如果孫立位高權重,就不用劫牢反獄,跟知府打聲招呼,解珍解寶就放出來了。

董平和孫立都是某一州府的保安司令,是要歸五品文官管轄的,另外兩位梁山好漢可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有自己的部隊,直接歸朝廷調遣,比如汝寧郡都統制雙鞭呼延灼,就是由高俅直接供給武器裝備,他的兩個先鋒副將陳州團練使姓韓滔、潁州團練使彭玘,至少跟董平張清平級。

呼延灼戰敗,鐵甲連環馬被全殲,只好去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彥達,雖然是寄人籬下,但是慕容彥達對著呼延灼自稱「下官」,說明呼延灼這個汝寧郡都統制的品級,比知府差點也有限。

梁山軍征方臘折損大半,倖存的天罡正將從柴進到阮小七,六人全部受封都統制,呼延灼卻受封御營兵馬指揮使,位置僅在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之下,應該是個四品到五品武職,顯然要比都統制高,這是因為他上梁山前的級別就不低,如果也授都統制,他那兩年就白忙了。

呼延灼的地位高於董平孫立魯智深楊志,但卻低於霹靂火秦明——呼延灼見了慕容知府需要參拜,而秦明給慕容知府行禮,慕容知府是要還禮的,這還是因為秦明在青州並不歸慕容知府管轄,慕容知府有事得請他過來商量:「知府看了(黃信的敗報)大驚,便差人去請青州指揮司總管本州兵馬秦統制,急來商議軍情重事……那人聽得知府請喚,逕到府里來見知府。各施禮罷。那慕容知府將出那黃信的飛報申狀來,教秦統制看了。」

呼延灼出兵打三山,慕容知府借給他兩千兵馬,秦明帶著自己的部隊出征,「知府大喜,忙叫安排酒肉乾糧,先去城外等候賞軍。」

從林沖、呼延灼、秦明與高俅、慕容彥達的關係中,讀者諸君或許能看出這三位上梁山前軍職較高的好漢,跟董平、張清、魯智深、孫立在本州、府、郡的地位是不完全相同的,於是我們今天的問題也就出來了: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和青州指揮司總管秦明、汝寧郡都統制呼延灼,這三人誰的地位最高?他們三人相見,誰給誰行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9dc1c998f4fc8438b4301d6ad795b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