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山鄉巨變加油鼓勁

2024-05-09     竹鶯說事

原標題:為山鄉巨變加油鼓勁

韓傳喜

廣袤鄉村的火熱實踐,吸引著作家們的目光和筆觸。作家老藤的長篇小說新作《草木志》,瞄準的就是東北大地上的山鄉巨變。作者生活在東北多年,對東北的歷史與現實非常熟悉,這片土地是他小說取材的富礦。《草木志》是作者用情用功深挖富礦的又一個收穫。

小說圍繞東北邊陲一座由古驛站演變而來的村莊「墟里村」展開,講述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村民們克服諸多困難,改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終於讓該村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並走上富裕之路的故事。作者善於發掘東北特定地理環境里的風土人情、日常言行、鄉間諺語、民間傳說等,通過巧妙連綴加以文學化呈現,從而建構較有特色的地緣美學。《草木志》以東北地區所特有的植物來命名章節,進而結構全篇。作品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二三十個,作者為每個人都找到了一種與其性格相近或者相對應的植物,由此組成一部別開生面的草木志。草木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民間風俗和處世哲學,可以說,草木是一根根引線,牽出了鄉土中國里的千頭萬緒;也是一面鏡子,映現出時代更迭中的山鄉巨變。

從《戰國紅》《北地》《銅行里》《北愛》一直延續到《草木志》,作者小說中的「東北」始終互相呼應、互為補充。這種互文性,不是相同的故事、人物、風景、語言、器物在不同小說中的反覆出現,而更多地體現為貫穿在小說中的價值理想和精神追求。作者寫鄉土傳統,重在寫這一傳統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積澱下來的博大、寬容、智慧、堅韌、勇敢、變通等精神品質。深蘊在鄉村倫理和鄉村精神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其作品的精神底蘊。

作者既注重寫傳統,也注重寫出傳統的現代性轉換。在墟里村的振興變遷中,一條斷掉近百年的驛路被重新連接起來,古老的驛路文化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得到賡續,也為村莊擦亮了文旅品牌。正如作者所言,每一個從鄉村走出來的人,都渴望留一點鄉愁,留幾塊能夠帶自己回家的路標。建設鄉村、發展鄉村,不能忽視鄉村的傳統文脈。只有對傳統文脈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在面對現代化進程時,才能保持鄉村的主體性和獨特性,傳統根脈才能有土可培有水可汲,從而根深葉茂。

作者以往的小說中經常會設置一個外來者形象。這些人物見證了此地與他鄉、傳統與現代的轉換,也給原本封閉的故事空間帶來活力因子。《草木志》的主人公就是如此。「我」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來到墟里村,兼具參與者、見證者和記錄者的身份,驛路的連接,草木的葳蕤,文化的賡續,鄉村的振興,社會的發展變遷,時代的風雲際會,都從「我」的視角得以立體展現。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內生動力,這是作者基於觀察和思考得出的認識。因此,作品中「我」的作用更多是挖掘和激活村民身上的潛力,恰恰是墟里村土生土長的人們,在古村盛衰存亡的關鍵時刻,摒棄前嫌,團結協作,讓墟里村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作為現實主義作品,《草木志》的現實關懷和理想情懷之間形成一種藝術張力。在《草木志》中,墟里村雖是一個小村落,但生活場面宏闊,人物形象眾多,且都是可愛之人,這些人物有自己的生活邏輯,也有自己的命運軌跡,構成了當地原生態鄉村的獨特風景。作家選擇溫情的剖面來描述和解析,詮釋人性中閃光之處,就是要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傳統與現代有機交融的新時代「山鄉巨變」加油鼓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5777e07d7ae594fa88745a880bd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