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夏木已成蔭

2024-05-05     竹鶯說事

原標題:不覺夏木已成蔭

郇蕾

還沒來得及盡情享受春天的暖意,沒來得及盡情欣賞爭奇鬥豔的繁花,立夏的腳步就匆匆而至。

綠水風初暖,時節過繁華。在不知不覺間炎夏替代了陽春,熱浪替代了和煦,一天天長大的綠葉肆意侵吞著枝頭。繁花失去了鮮艷和芬芳,晨風輕拂,沾露的花瓣在空中飛舞,像彩蝶一般,漂浮著跌落在樹蔭下。從盛開到謝幕,花兒把美好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立夏標誌著季節的腳步踏入夏天的門檻。立夏後氣溫逐漸增高,雷雨天氣也隨之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是說春天出土的幼苗此時已經直立長大,且漸趨茂盛。

濃蔭葉成帷

當春意被暑氣所取代,青蔥翠綠便成為初夏的主色調。「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色冉冉遍天涯」,初夏的田園裡,蔬菜、嫩草變魔術似的從土裡鑽出來,山坡上、河邊的樹木青春煥發般地生出綠葉,用蔥鬱和蓬勃裝扮著大自然,給人希望與活力、憧憬與感動。

如果說綠色是生命的顏色,那麼立夏就是啟動繁盛的按鍵。儘管此日全國大部分地區還未達到氣象學上的立夏標準,但大江南北、黃河兩岸的草木已映現出鬱郁綠蔭,就連東北、西北等地區也已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景象。立夏時節的大地,萬物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山巒變得青蔥、田園變得翠綠。

立夏時節的物候也同樣凸顯生動。古人總結出此時的物候變化:「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隨著氣溫上升,冬季蟄伏的生靈也活躍起來,匿於洞穴的螻蟈、青蛙等爬出,活躍于田間、溝壑,發出歡快的叫聲;藏於深壤的蚯蚓向上掘土尋覓食物,甚至鑽出地面;田野里瓜果的蔓藤已攀爬生長,醞釀著開花結果。「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簾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生機盎然的初夏,在唐代詩人元稹筆下活靈活現。

立夏時節的鳥兒也安分了許多,收斂了婉轉的歌喉,在窩裡靜靜地孵蛋,孕育著新的生命。也許用不了幾天,嘰嘰喳喳的雛鳥就會離開巢穴,飛翔在空中,穿梭在樹林裡。

初夏正值雜花生樹時,註定成為蜜蜂的大忙時節。蜜蜂沒有觸景生情的多愁善感,只是不知疲倦地扇動著翅膀在花海里采蜜,對它們來說錯過初夏,便遺憾終生。

蜜蜂的平均壽命在30天左右,對人類來說就是一晃而過,但對蜜蜂來說卻是一生。它們珍惜著每刻時光,為人類換來甜蜜。

地接蔥蘢氣

立夏前後正是秧苗的旺長時節,在機械操作中,一行行整齊的稻苗就像一首首詩作排列在水田裡。我望著一片片栽好的秧苗,忽然想起「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句子,此刻稻花的幽香仿佛在田野里氤氳著。

稻穀在旺長,雜草也在瘋長。「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雜草蔥蘢地擁擠在田壟和幼苗間,爭奪著農作物的水分和養分,除草劑的使用雖減輕了農民除草的負擔,但雜草還是無縫不鑽地冒了出來,似乎在與農夫捉迷藏。「孟夏忽已至,雨余草木荒」,夏雨為雜草提供了很好的繁衍條件,雜草和莊稼是近鄰,有莊稼生長就會有雜草伴隨。

濛濛細雨中,抽穗揚花的小麥成為另一道風景。在淅淅瀝瀝的雨聲里,農民諦聽小麥抽穗的天籟之音,將身心融於大自然,體會自然之美和勞作之苦,對初夏產生敬意。

揚花的小麥是立夏時節的一道樸實風景。其實小麥的花期非常短,可謂稍縱即逝,只是千萬麥花接踵而開,才延長著麥田的花期。麥花在風的撮合中受孕,胚胎開始灌漿、成熟。麥花是最實惠的花,它與鮮艷、芬芳幾乎不沾邊,卻孕育出了麥子。

徜徉於麥田,被齊腰深的小麥簇擁著,微風吹來,麥浪起伏。此時,你是否會幻想劃一葉小舟在麥海穿行,當綠色的麥芒輕撫面頰,癢到心靈深處時,把暢快的笑聲拋向空中,迴蕩在原野?

「嵐氣迴環映水光,麥花吐秀菜花黃」,當這邊的小麥揚花時,那邊的油菜花也開始綻放,如同金黃的地毯在大地上延伸,飄來的陣陣清香引誘著成群結隊的蜂蝶翩翩起舞。

在繁花謝盡的果園裡,青青幼果藏於枝葉間,整枝、疏果、套袋成為果農最忙碌的工作,「梅子未黃先著雨,櫻桃欲熟正防鶯」,果實成熟就在眼前,除了夏陽的光照和充足的水分,更需要果農悉心呵護。

對於蠶農來說,初夏多了一份忙碌,勤快的腳步奔波在田野、桑園、蠶室。「鄉村四月閒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宋代范成大深切體會到了立夏時節農民的辛苦。

立夏時節蛻皮後的春蠶愈發白胖,食量每天都在增加,一大筐桑葉一會兒就被蠶食殆盡。此時蠶農採桑葉的時間表被打亂,在桑田、蠶室和稼穡之間來回穿梭,常常不能按時吃飯,忙裡偷閒捋一把枝杈間的桑葚,捂入口中算是充飢。

輕雷池上雨

立夏後雷雨天氣多了起來,有了雷聲的造勢,雨降得比春季迅猛了許多,雨點也大了許多。夏季的雨是無章法的,剛才還是朗朗晴空,一會兒就陰雲密布,瓢潑大雨一瀉而下。

陰雲低垂中,紫燕趁著潮濕捕捉著飛蟲,在斜柳中穿梭。隆隆的雷聲傳來,農民停止勞作,奔跑在回家的路上。雨點落在荷塘里,譜出一組組悠遠深邃的音符,街上瞬間開滿形形色色的傘花。

初夏的雨有時脾氣暴躁,無情地沖刷著覆塵的葉片,洗滌著欲謝的雜花,滋潤著原野的草木,有時也像春雨般纏纏綿綿,淅淅瀝瀝下個不停。

此時的你可以悠閒地坐在窗前,捧一本書,泡一壺茶,任雨滴在斜風唆使下拍窗,任狂風在陰沉的氛圍里肆虐,邊讀邊飲,暫緩緊張節奏。

風住雨停,空氣變得更加清新爽快。池塘、小河裡的水泛瀲,堤岸上的花草綴著露珠,在陽光下閃爍,山谷里嵐光擁翠,小溪潺潺,昆蟲長吟,鳥兒啼唱,雜花溢香,這一切幻化出童話般的世界。「獨游野徑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綠岸草深蟲入遍,青叢花盡蝶來稀」,立夏時節的自然交響成了世間的繚曲,給煩躁疲憊者以安撫。打開手機的錄音功能,錄下空曠環境中的天籟之音,夜晚入睡前細聽一番,那漂泊不定的心,會緩緩駛向寧靜的港灣。

雨後的荷塘成為迷人的打卡點。塘邊垂柳葉茂,夏風吹來,葉子攪成一團一團的,如霧如煙,恰好契合了「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的意境。水面上巴掌大的荷葉隨波浮動,離「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時日尚早,還引不起蜻蜓青睞,只有魚兒頑皮地啜著荷葉,誘使著水底的荷莖向上挺拔。在這靜謐、舒適的環境中,人們各自尋覓著小時候那一縷縷鄉愁。

迎夏風俗情

立夏是進入炎熱夏季的標誌性節氣,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屬換季的起始節氣,因此立夏自然會引起人們重視。

在古代,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迎接夏天。迎夏意味著送別百花爭艷的春光,令人不免產生惜春的傷感。「只恐明朝花落盡,自斟藍尾醉今宵」,因而有的地方人們相互贈送黃酒或白酒,或約三五好友在綠叢間暢飲,餞春迎夏。其實,一年四季都有花兒盛開,只是夏日的花不再濃妝艷抹,而是更顯淡雅、樸實。在濃郁的樹蔭下舉杯迎夏,將日趨繁茂的情懷融入大自然,表達的是浪漫、放恣和溫情,而迎夏的豁達心態便是貫穿整個夏季的甘霖,時時散發著清爽和清新。

立夏之日,長江流域的櫻桃、青梅成熟,麥子也完成了灌漿,因而有「立夏見三新,祭祖思故人」的諺語。立夏時節採擷一些成熟的櫻桃、青梅、草莓、青豆和青麥穗嘗鮮、祭祖,以此感受汗水的甘甜,領悟祖先的教誨,是傳統習俗。「尊前芍藥猶含笑,葉底櫻桃已薦新」,初夏嘗新後唇齒間留下清潤、清涼、甘美,這是炎熱到來前的序曲嗎?

立夏吃雞蛋是流傳已久的習俗。立夏後天氣逐漸炎熱,多數人會感覺四肢乏力,食慾減退,補充營養是養生的首選,古人認為立夏吃一枚雞蛋有大補的效果。「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的諺語是有科學依據的,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效。

吃完雞蛋,孩子們便拿著煮熟的雞蛋聚在一起玩斗蛋遊戲,斗蛋時蛋頭擊蛋頭,蛋尾擊蛋尾,破碎者認輸,要當場吃掉。這遊戲賦予孩童吃蛋的樂趣,更增添了生活的趣味,為童年留下美好印象。

立夏有稱體重的習俗。在使用木桿秤的歲月,每逢立夏,村裡人就把大木桿秤抬出來,免費為青年男女測量體重,掌秤人報測量結果只能用「斤」,不能用斤後面的「兩」,並附帶說上幾句吉祥祝福的話,以示夏季順心平安。

立夏是春天到夏天的過渡節氣。當立夏在懵懂中接過穀雨遞交的接力棒時,雖然綠蔭正在漫延,但炎熱的醞釀還需時日。「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已把繁花收盡的暮春隱退了,新登場的立夏躊躇滿志地迎接著暑天來臨。「立夏將離春去也,幾枝蕙草正芳舒」,不必惋惜花瓣飄零,在炎炎夏日裡,綠蔭是大自然最實惠的饋贈。

開啟夏季時光的立夏一路挺進,在驕陽明月中、霹靂閃電間、綠樹翠蔭里,踏過荊棘和阻礙,怡然自得舉步,因為前面有果實和成熟的召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0a758cc1c584a980e8039b1ec905d2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