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輕的藥,祛濕防疫!

2022-04-22     上醫仁家

原標題:世界上最輕的藥,祛濕防疫!

馬上迎來五一5天小長假,但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控,除酒精、口罩外,今天我們來了解下古代防疫常用的「藥香」。

早在《山海經》中就記載「薰草可止癘」,岐伯也曾佩戴「藥袋」來防疫驅瘟、禁毒蛇,藥香常見的使用方式有:香囊、線香、薰香等。宋代是我國歷史上「香文化」的鼎盛時期,上到皇宮內院、文人士大夫階層,下到街頭普通百姓,都用香。宋代大戶人家還設專門的「香藥局」,來掌管香料及用香事宜。

圖:宋徽宗《聽琴圖》中的焚香場景

在首部中醫藥紀錄片《本草中國》中,有專門一集講了制香,在十幾道工序中,蘊含著養生保健的智慧,更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世界上最輕的藥——藥香

嫘祖是最早使用藥香祛病的人。相傳,嫘祖之父患病但拒絕吃藥,孝順的嫘祖便將藥物引燃,置於房中,其父聞到藥物的香氣後,病情有了明顯的好轉。這說明,我國古人很早就開始用藥香祛穢療疾了。

中醫認為,氣味無孔不入,香氣可通過口、鼻、皮毛等孔竅進入體內,影響五臟功能,氣血運行,屬外治法中的「氣味療法」,使用得當可驅邪辟穢、活血行氣、通經開竅等。

現代研究也證實,氣味分子可促進人體免疫球蛋白的產生,提高機體抵抗力,同時調節全身新陳代謝,平衡植物神經功能。

《神農本草經》記載:「香者,氣之盛,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本草綱目》記載:「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線香可入瘡科用。」

祛濕防疫香

五一假期處於穀雨時節,降水增多,濕氣加重,故所用香不僅要避時疫,還要祛濕氣,推薦山西中醫學院再非典時期使用的一個香方「艾蒼散」。

香方:蒼朮、艾葉、檀香,按照10:5:1的比例配比。

蒼朮:是古代防疫方中出境頻率最高的一味藥,古人稱其「避一切惡氣」。它香味雄烈,燥濕的力度比白朮還強,而且還有健脾的功效。

近代研究也顯示,蒼朮、艾葉煙燻消毒(6立方米實驗室各用4兩,煙燻2小時)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枯草及綠膿桿菌有顯著的滅菌效果,與福馬林相似;而優於紫外線及乳酸的消毒。

檀香:四大名香之一,因檀香樹生長緩慢,產量受限,較為珍貴,可行氣止痛、散寒調中等,禪修禮佛更是將檀香視為聖品。檀香的芳香氣味對於緩解心情、鎮靜心神、安撫情緒、幫助入眠等有很好的效果。

艾葉:民間端午時期就喜門邊置艾以驅五毒,葛洪在《肘後備急方》中記載瘟疫盛行時期人們「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令不相染」,且稱此方法預防疫病傳染,效果極佳。

(文章部分資料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28373758a03228cab54a204d191f0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