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8日,多鄰國英語測試第二屆校長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以「AI時代,未來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挑戰與創新」為主題,多鄰國英語測試邀請無錫狄邦文理學校行政運營校長尤小艷參加校長論壇,共同探討「學校如何應對美國名校標化成績可選及取消標化成績對中國學生的影響」、「學校如何培養學生應對時代變革的不確定性的能力」的國際教育話題。
多鄰國英語測試中國區市場發展負責人萬昕介紹說:「這是我們成功舉辦的第二屆校長論壇,旨在助力中國國際教育的發展。我們希望將國際學校校長們專業的、真實的聲音,傳遞給海外名校的招生官們,促進雙方對彼此的了解。」
多鄰國英語測試在過去的三年里,一直致力於連結更多的國際學校,在各個層面為國際高中提供支持並助力學校發展,截止到現在,已經與超過400所國際高中或公立高中國際部建立聯繫。
無錫狄邦文理學校行政運營校長尤小艷在多鄰國英語測試第二屆校長論壇做分享
在圓桌討論中,無錫狄邦文理學校行政運營校長尤小艷分享了她對於變革時代人才培養目標與路徑的思考和理念。
01
變革時代,國際化學校需培養學生
解析、重組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隨著技術的革新和人工智慧的應用,時代變革帶來的不確定性逐漸增強,應對時代變革的不確定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對於這個問題,無錫狄邦文理學校行政運營校長尤小艷認為,學校需要讓孩子具備的是怎麼解析、重組這些信息,找到解決問題新方案的能力。
AI時代,知識更替非常快,學校需要判斷哪些能力是可以被遷移的,哪些能力是在任何環境下都是不會被帶走的。
從知識的角度來講,以背誦、記憶的方法獲取的知識,以後可以直接檢索獲得,但信息處理、信息重構和問題解決的部分是信息獲取後更為重要的,也是學校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方法和學生評估等方面進行思考與設計。
從學科的角度來講,現在國際學校是把每個學科割裂開分別進行培養,以前學科和學科之間是不存在清晰的分支,那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學科和學科之間的融合,因為很多學科是相關聯的。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美國名校的跨學科專業是文理不分科,這或許也提示我們,國際學校在做課程設置的時候要考量學科融合的問題,探索是否有可能在不同的階段做學科融合的教學。
無錫狄邦文理學校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講,既然我們不希望孩子只是進行重複的背誦和記憶,是不是可以採用比較好的教學方法讓他獲得這些可遷移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項目式學習(PBL),比如體驗性學習 (Experiential learning),比如翻轉課堂等來培養我們所說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另外我們經常提及的21世紀4C能力可以在學校的學生活動中體現和訓練,例如4C中的團隊合作能力就可以通過學部的各種團隊活動設計來實現;領導力可以細化為公眾演講能力和不同文化的人進行溝通的能力,那麼可以通過在公共演講與辯論課程的教學和相應的學生會活動和比賽來鍛鍊。
02
學生培養應面向未來,
不能只關注眼前的效果,
有用的價值可能不在當下體現
在多鄰國舉辦的校長論壇上,「國際學校如何進行未來國際人才培養」備受校長們關注。
尤小艷認為,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能只關注眼前的價值和效果,有用的價值可能不是在當下體現,有很多能力的培養效果不是可以立刻用數字或是馬上有結果呈現,但是或許能讓學生應對未來不可預知世界的變化。
尤小艷校長以無錫狄邦文理學校為例進行介紹,無錫狄邦文理學校作為K12學校,在教學模式設計上思考上的是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怎麼從小逐步培養,而不是到高中階段才進行,現在幼兒園階段班級和班級之間可以重組,一個年級也可以共同組織活動,幼兒園孩子的雙語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家長們都是非常認可的,他們快速認識和交往陌生人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無錫狄邦文理學校教室
尤校長強調,未來面對的問題是今天我們無法想像的,我們在多鄰國校長論壇上要探討的是如何能更好的幫助我們的學生面向未來,尤其是有ChatGPT這樣的技術時,包括學科設置以及評估學生能力的方法,我們都在探討如何讓學生更好的準備面向未來。
包括他們在未來學習怎麼做,我們所有的學生都是要到海外留學,學校需要更好幫助他們應對未來,找到自己適合的職業,有更好的賽道。
在圓桌討論的最後,尤小艷表示,面對變革時代,學校一定要通過頂層設計、教學課程、教學方法、學生評估方式等方方面面配合,培養學生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
如此,學生未來的成功才可能不僅是拿到大學的offer,而且是大學期間的成功、以後進入社會職場的成功,環環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