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多鄰國英語測試2023年校長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AI時代,未來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挑戰與創新」為主題,邀請4所頂尖海外名校招生官與11位國內知名中學、國際部校長,共同探討了變革時代大背景下國際教育行業未來的趨勢,為幫助國際化學生們面對未來、創造未來激盪智慧。
多鄰國第二屆校長論壇閉門會成功舉辦
作為全球首個數字化留學英語水平評估測試,多鄰國英語測試(簡稱DET)的考試成績已經得到全球超4500所院校項目認可。為更好地助力中國國際教育的發展,多鄰國英語測試於上周舉辦了第二屆校長論壇閉門會。
此次論壇邀請到海外知名大學的招生官和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國際化教育專家學者(以下按出席學校英文首字母順序排列),包括美國杜克大學本科招生辦公室副院長Anne Sjostrom,美國喬治城大學招生辦副主任Suji Yi,美國西北大學招生辦副主任Sofia Bening,美國范德堡大學招生指導Anne Oppenheimer,北京中學副校長周慧,未來領導力學校校長石國鵬,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國際高中校長陳彥丞及英語與國際化項目課程總監陳曉英,杭州雲谷學校高中部校長王成毅,美倫國際教育校長馮曉生,深圳市萬科梅沙書院校長竇連輝,深圳(南山)中加學校副校長李怡,無錫狄邦文理學校行政運營校長尤小艷,珠海英華劍橋國際學校校長楊曉峰,珠海一附實驗中學國際部教學主任梁曉冉。
出席本次活動的多鄰國英語測試團隊成員包括,全球考生業務負責人王妍,中國區市場發展負責人萬昕,全球院校合作高級經理Kevin Hostetler,專家培訓師Ross Thorburn。
多鄰國英語測試全球考生業務負責人王妍為本次論壇致歡迎詞。王妍說:「自2011年創立至今,多鄰國始終致力於用科技的力量為全球學習者提供平等且優質的教育機會,將實現教育普惠與公平視作其初衷及始終追尋的目標。我們希望發揮科技手段的優勢,為搭建中國和世界溝通橋樑盡一份力。」
論壇圍繞「AI時代,未來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挑戰與創新」主題展開。上半場的圓桌討論聚焦AI時代對未來國際人才模型的思考與討論,從人才遴選、評估等多個維度分享人工智慧應用的利與弊,探討未來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模型的延續與變化等話題。下半場的圓桌討論,圍繞學校如何培養學生應對時代變革的不確定性的能力,包括學校如何應對美國名校標化成績可選或取消標化成績的影響,以及學校應對不確定性的培養方式的調整和實踐。同時,多鄰國英語測試全球考生業務負責人王妍為與會嘉賓分享了多鄰國全球發展戰略;中國區市場發展負責人萬昕分享了DET考試介紹及在中國的落地與應用;院校合作高級經理Kevin Hostetler介紹了DET全球院校認可度。
四所海外名校分享最新招生趨勢
及對人工智慧應用的看法
本次校長論壇邀請了四所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名校分享最新的招生趨勢,杜克大學是一所私立人文科學與研究型大學,作為一所重要的研究型大學,杜克對本科學生尤其關注,希望為他們帶來具有挑戰性、協作性和全球性的就讀體驗;喬治城大學是位於華盛頓特區的一所中等規模的研究型大學,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社會公正和全球交往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希望在文化深厚與多變的環境中尋求一流教育的學生;西北大學成立於1851年,孕育出了好奇、探索和創新這3大曆久彌新、堅定不移的校園文化,其師生比例為6:1,80%的課程均為不到20人的小班教學;范德堡大學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作為一所專注於「加強世界各領域之間存在的紐帶」的教育機構,形成了將協同合作精神注入學術成就之中的傳統。
海外高校招生官解讀人工智慧應用於招生的利與弊
在招生官們看來,人工智慧工具的使用為招生雙方都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會缺少人文方面的考察。未來,或許在藉助人工智慧工具的基礎上,通過招生官和學生、家長面對面交流,可以遴選出更優秀的人才。
就美國名校對於標化成績可選及取消標化成績這一話題,四位招生官表示:標化成績可選是指沒有標化成績提交的時候,招生官們可以選擇看其他的東西是否滿足學校的要求,在指標和數字篩選之外用交流或是全面的評估系統找到最佳的人才;來自不同的地區、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的學生也會有很大的機會,比如學生在生活中應對挑戰的能力、在學校的表現、教師對學生的看法,還有學生的論文質量等,同時招生官也關注學生對未來是否有看法,對申報的專業是否了解、是否有興趣。
國際化學校校長們分享了變革時代
人才培養目標與路徑
「不確定性」是國際教育一直存在的討論點,國際化學校高中校長們與大學招生官們對於人才培養的共識是希望可以培養出具有能夠從容應對未來大多數不確定性的能力與心態的學生。
與會的國際化學校校長們就美國名校標化成績可選及取消標化成績對中國學生影響的探討一致認為,標準化的考試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面對標化成績的取消,學校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做好自己,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優勢,與適合的目標院校相契合。
論壇現場實況
北京中學副校長周慧提出,通過構建積極良好的生態環境、堅持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厚植家校信任文化三大策略,著力培養學生成為有根的人,自主發展的人,能創造的人,以確定性之素養,助力學生應對不確定的未來世界,進而成長為中華棟樑。
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國際高中校長陳彥丞強調,所有的國家選的都是人才,不管選拔標準如何變化,在現有的環境下打造學生的尖端性思維,培養專才能力都是國際教育培訓可以持續堅持的。
美倫國際教育校長馮曉生指出要讓學生認識到未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的存在,同時要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他認為在未來國際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升學方面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海外大學、找到匹配自己的大學。
深圳市萬科梅沙書院校長竇連輝認為,目前怎麼樣個性化的呈現並佐證個人天分和努力,怎麼樣從完整的職業選擇、專業選擇再到高中進行課程選擇,整體的培養邏輯是成立的,只是用什麼材料佐證的問題。
深圳(南山)中加學校副校長李怡分享了學校數字化轉型和AI引入過程中的經驗,李怡表示,將Chatbot應用到升學指導課程的學生1對1指導中,能幫助學生高效獲得相關信息,但如果將其直接應用到申請論文的寫作過程中,學術道德或將受到極大挑戰,需遵守學術誠信要求與規則。
無錫狄邦文理學校校長尤小艷指出,在AI時代,以傳統的背誦、記憶方法獲取的知識是可以輕易通過搜尋引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輕鬆獲得的,在知識飛速疊代的今天,學校教育真正需要培養學生的是讓他們具備理解、分析、重組信息並找到解決問題新方案的能力。
珠海英華劍橋國際學校校長楊曉峰將當下國際教育面臨的不確定性概括為全球局勢、政策環境、家長情緒和學生選擇四個方面,強調學校如何培養學生應對這種不確定性的能力格外重要。
珠海一附實驗中學國際部教學主任梁曉冉表示作為中外合作辦學學校的國際部,當下會堅持自己的理念、堅持自己的模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多鄰國英語測試
助力中國國際化教育發展
多鄰國英語測試已成為國內眾多學校技術時代個性化教學的重要依託。比如未來領導力學校校長石國鵬表達了對多鄰國英語測試的殷切期待,認為其真正提高了英語水平、應用理解能力,提高了學生在大學英語語境中的生存能力。杭州雲谷高中校長王成毅表示校內將逐步使用多鄰國英語測試進行英語能力的評定,如果使用多鄰國英語測試招生申請且分數在120分以上的學生可以申請雲谷的入學獎學金。在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多鄰國英語測試保證了該校尤其在疫情期的英語評估問題,廣州市華美英語實驗學校英語與國際化項目課程總監陳曉英表示,多鄰國英語測試為學生提供了了解到他們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水平的又一途徑,且方便快捷。
多鄰國英語測試中國區市場發展負責人萬昕回顧了發起組織校長論壇的初衷,多鄰國希望通過校長論壇這個平台,將國內有影響力的、深耕行業多年的校長們專業的、真實的聲音,傳遞給海外名校的招生官們,促進雙方對彼此的了解。多鄰國希望通過雙向的溝通,建立相互的理解與更好的合作與接力,在更好地幫助中國學生進入理想學校的基礎上,可以通力培養出具有能夠從容應對未來大多數不確定性的能力與心態的學生以及未來的棟樑人才。
在論壇的最後,多鄰國英語測試正式推出了「多鄰國英語測試合作夥伴學校計劃」,DET Partner School,面向國際學校、公立高中國際部等,學校可通過將多鄰國英語測試作為招生考試、分班測試、階段性測試或升學考試等用途,申請加入友好學校計劃,多鄰國英語測試將在學生英語能力評估、教師發展、教學資源、學生活動等多方面為學校提供支持,得到了與會校長們的大力支持。
多鄰國英語測試全球考生業務負責人王妍表示,多鄰國希望更多的學校了解多鄰國。希望在企業的平台上把對話建起來,特別希望更多的海外高校、美國高校持續訪問中國,也希望國內非常有情懷的教育家們讓家長、孩子們選擇國際教育的道路,持續推動中國和世界的交流。
多鄰國英語測試全球考生業務負責人王妍分享
萬昕介紹說,多鄰國英語測試在過去的三年里,一直致力於連結更多的國際學校,在各個層面為國際高中提供支持並助力學校發展,截止到現在,已經與超過400所的國際高中或公立高中國際部建立聯繫。今年是第二屆校長論壇,已經有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杭州等20多位的校長參與過我們的活動,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校長可以加入進來。
在這個申請季,多鄰國英語測試將成為中國考生在申請道路上值得信賴的夥伴,幫助大家拿到夢校的offer!
聲明:本文為商家特約發布,不代表本號觀點,活動及相關服務均為商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