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的《枯柳孤鳥圖》。 資料圖
繆士毅
閒暇之時,翻閱几案上的《八大山人畫集》,不時有以鳥為題材的畫作「撲」入眼帘,給人以無限美的藝術享受。
八大山人(1626—1705),本名朱耷,是明宗室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做過道士,名號有個山、雪個、個山驢、刃庵、破雲樵者、八大山人等,後世最熟悉的名號是「八大山人」。他是我國明末清初書畫雙絕的藝術大師,在繪畫上精於花鳥、山水,尤以花鳥畫的成就最高。
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承襲陳淳、徐渭寫意花鳥畫的傳統,發展為闊筆大寫意畫法,其特點是通過象徵寓意的手法,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簡練的造型,使畫中形象突出,主題鮮明,從而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花鳥造型,其畫筆墨簡樸豪放,構圖疏簡,對中國畫壇花鳥畫影響深遠。
他畫的鳥,有些顯得很倔強,即使落墨不多,也表現出鳥兒振羽,使人有不可一觸,觸之即飛的感覺。有些蜷足縮頸,一副既受欺又不屈的情態,在構圖、筆墨上更加簡潔,呈現出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
八大山人筆下以鳥為題材的畫作眾多,如《枯槎魚鳥圖》《蘆雁圖》《雙鷹圖》《雙雁圖》《楊柳浴禽圖》等。有趣的是,八大山人畫鳥時,往往另闢蹊徑,畫面上喜歡將鳥與寒冬枯木組合在一起,如《枯柳孤鳥圖》《枯柳棲禽圖》《枯木寒鴉圖》等,從這些畫作來看,寒冬枯木一經有鳥棲息其上,頓使畫面變活了,平中出奇,給人有「枯木逢春」之感,妙趣橫生。
《枯柳孤鳥圖》上枯了的柳樹,蒼勁率意,干枝疏落,生硬如鐵,讓人頓生寒意。而有了棲息其上的鳥兒,即使是這麼一隻孤鳥,頓使畫面有了生命氣息。這是一隻長喙鳥,踞立在枯樹幹上,嘴巴扭向左方,眼睛直射左前方,仿佛在尋找什麼,抑或在思索什麼的樣子。無論是畫中的枯柳,還是孤鳥,透過畫面,讓人感到孤鳥不寒,反而表現出一種不屈的情態,這也許是八大山人自己心靈的流露,更是他緣物寄情的表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cf62e5ad8f535099bb6a9a2628e5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