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告訴你,B肝是怎樣的一種病?

2019-07-17   肝病大講堂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B肝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可怕的傳染病,可怕的久治不愈的傳染病,但是事實上,對於B肝的這些評價,顯然是大大的過份了。

一、B肝病毒是否很難被殺滅?

除了治療問題以外,B肝病毒攜帶者的消毒隔離是最受關注的話題。過去B肝病毒曾被劃歸難以滅活的微生物物種,比如:對熱不敏感,需沸騰水煮10分鐘方可滅活;對乙醇不敏感、並能耐受一般消毒劑;只能使用環氧乙烷、鹵族消毒劑、強氧化劑或紫外線等有限的幾種方式消毒。可以說,大眾因對B肝病毒具有「小強般的生命力」而普遍存在恐懼與擔憂。

但近來研究發現,B肝病毒的自然抗力在過去的幾十年被高估了。因為過去所採用的以HBsAg作為B肝病毒是否被消滅的標準是並不科學的,而現在已改為HBV是否還具有傳染和致病能力作為有效消毒的標準。如按照2002年最新頒布的《消毒隔離操作規範》進行評判,B肝病毒則不是一種難以被殺滅的微生物,其自然抗力與脊髓灰質炎病毒相近,對熱和常用的消毒劑均敏感,甚至比一般的細菌繁殖體更容易被殺滅,次氯酸鈉500mg/L濃度,或碘伏80mg/L濃度,或戊二醛2%濃度10分鐘都可殺死B肝病毒,甚至80%濃度的乙醇2分鐘5即可達到消毒目的。

二、怎樣才能避免被B肝病毒傳染?

在B肝病毒傳播的過程中,能夠釋放足量病毒的傳染源、有效的傳播途徑、被感染者缺乏防禦能力是三個缺一不可的環節,當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被控制,那麼傳染過程便不能完成。但由於B肝病毒攜帶者的存在帶有較高的家庭密集性,所以對傳染源進行絕對的隔離是幾乎辦不到的。對B肝病毒攜帶者洗漱剔須等有潛在「涉血」用具要進行隔離是有必要的,而對個人餐具和、對衣物和觸摸過的物品使用消毒則不應被列入專門針對B肝病毒攜帶者隔離的手段。

目前B肝病毒還沒有消化道傳染和蟲媒傳播的確切證據,而通過呼吸傳染和一般接觸傳染已被否定。B肝病毒的傳播以血行傳播為主(包括垂直傳播),以密切生活接觸(性傳播)為輔,配偶間最好的防護手段是疫苗接種而並非隔離。廣泛的接種B肝疫苗在國際上被認為是一種簡便而效的防禦手段,事實證明,自1992年國家將B肝疫苗列入計劃免疫後,兒童的B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陽性率已降為原水平的30%以下,大多數有效的接種者能使其免疫效果保持5年以上。在有條件進行表面抗體定量測定的地方,抗體具體含量的高低則能更準確地測出保護效果的年限,例如抗體定量為100單位/升的保護期限約為3年,所以說,B肝病毒傳染的預防,並不存在什麼難點。

在百姓的生活中,有很多司空見慣的做法並不科學,比如把襪子放在餐桌上要比手套更令人厭惡,但從沒人去考慮手套和襪子究竟誰更不衛生;再比如在煮熟的飯菜中發現一個蟲子,會怒髮衝冠的找餐廳討個說法,同時還是這個人,會把剛買來的水果洗也不洗就吃了,這真是太奇怪的衛生評判體系;還有更可笑的,到了傳染病醫院看門診的,用手捂住自己的鼻子,當我碰見這樣的患者,我就會開玩笑的告知她,她的手上的致病菌比傳染病院大廳地面上都多。在B肝病毒攜帶這個問題上,也存在著類似的認識,誤認為越危重傳染性就越強,誤認為黃疸越深傳染性就越強,誤認為轉氨酶越高傳染性就越強等等。

三、B肝家庭的內部人群構成是怎樣的?

我們已經知道B肝病毒攜帶的主要原因是低齡段感染HBV,那麼相對較高年齡段人群在與HBV密切接觸時又有多大被感染的危險呢?如何評估HBV感染的家庭的集聚現象呢?我院資深護師王霞為此進行一項調查,即隨機抽取100名慢性HBV感染就診者家庭,對其家庭成員進行B肝感染情況的調查,完成調查家庭77戶共242人,其中母親為B肝感染者36戶,家庭成員78人;父親為感染者14戶,家庭成員29人;父母均是感染者9戶,家庭成員19人;父母均未感染者18戶,家庭成員30人,結果如下:

本次調查,父、母HBsAg陽性的子女HBsAg陽性率為61.74%,均高於國內1992年人群中HBsAg陽性率9.76%的數值,說明家庭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徑。但本次調查結果也證實,配偶間的相互傳染遠不如我們想像中的嚴重

1.若以HBcAb作為被曾經感染指標,不論夫傳妻還是妻傳夫,50%的結果和正常人群相差無幾

2.如以HBsAg作為持久性感染指標,42名HBsAg陽性妻子有9例丈夫HBsAg陽性,23名HBsAg陽性丈夫則有9例妻子HBsAg陽性,如參照1992年人群中HBsAg陽性率9.76%的數據,則比普通人群分別高出1-3倍。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本地區今年的表面抗原陽性率2.8%作為參考,則比普通人群分別高出6.5-13倍

感染阻斷現狀

HBV感染呈集聚性感染HBV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數人認為母嬰垂直傳播是HBV感染家庭集聚的重要途徑。從本組結果看也證明了這一點,其中母親HBV感染者{現症或HBV攜帶者}的家庭占46.75%,其子女易受感染比父親為HBV感染者的子女感染高。父母雙源子代比單源子代更易被感染。尤其是母親HBeAg陽性對後代的影響比父親更大,近年來,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發展,醫學知識的普及和衛生條件的改善,以及預防接種的實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發展,特別是母嬰阻斷模式的建立,包括孕前治療、孕中監測、分娩注意消毒隔離、產後加強注射免疫,使HBeAg陽性者母親對嬰兒的阻斷率已達95%以上,使人類在對抗B肝病毒感染的鬥爭中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