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冬奧、長知識、過大年,《冬奧中國年》是體育科普更是精神播種

2022-02-08     影視前哨

原標題:聊冬奧、長知識、過大年,《冬奧中國年》是體育科普更是精神播種

導讀:從初一到初七,《冬奧中國年》用冰雪運動與觀眾共度佳節。冬奧項目與中國年的相遇,連接著競技與文化,也為冬奧注入了屬於中國的獨特解讀。

文 | 羊毛

「媽媽去哪了?」

「媽媽出差了」

「去哪出差了?」

「去太空……」

在《冬奧中國年》的錄製現場,航天員王亞平的女兒寶寶和主持人的對話讓不少人動容。節目中,王亞平的女兒回憶道,自己的航天員媽媽平時訓練和任務非常繁忙,給孩子包頓餃子這種看上去最平常的事卻成了一種奢侈。在鞠萍姐姐的帶領下,寶寶和現場的其他孩子們一起包起了餃子,媽媽濃烈的愛意再一次在她的心裡升騰了起來。

《冬奧中國年》是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在春節推出的情境式特別節目,節目以孩子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在突出喜慶歡樂的春節氛圍的同時,著重渲染冬奧主題,將「雙奧之城」的精彩賽事與深厚雋永的中國文化完美結合。而冬奧內核的融入,也讓這檔新春特別節目有了特別的時代內涵。

冬奧遇上中國年,

冰雪故事書寫新篇

「開門迎客!」「大年初一吉時已到,冬奧新春好事成雙!」在鞠萍姐姐親切的話語中,《冬奧中國年》的大幕徐徐拉開。

奧運會是最高水平的體育競技舞台,也是各國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時隔14年,北京成為了「雙奧之城」,中國也再次獲得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機會。置身於這一特殊的歷史節點,《冬奧中國年》將奧林匹克賽事與中國佳節民俗加以融合,打造出一檔適合舉家觀看的新年節目。

作為一檔情境式節目,《冬奧中國年》以春節最常見的家庭聚會為主場景,邀請全國各地的家庭齊聚現場,對滑雪、冰球、冰壺、雪車、雪橇、冬季兩項、滑冰這些冬奧「七大項」展開暢聊。在街坊鄰居共貼春聯、圍坐一堂的團圓情境中,帶領大家走近冬奧項目,探索冬季運動的魅力。因此,節目中不僅對這些冰雪運動項目進行專業深入的解讀,還根據冬奧會的具體賽程對比賽項目、賽事內容進行延展介紹,形成冬奧知識全覆蓋。

貼窗花、捏糖人、猜燈謎、吃冰糖葫蘆;鍋碗瓢盆齊上陣,進行「趣味冰壺」大比拼;用跳竹竿的新春民俗,作為冬奧項目腿腳靈活度的考驗......當「冬奧」主題遇上「中國年」場景,孩子們在與親人、朋友相聚的輕鬆氛圍里盡情舒展筋骨、學習知識、收穫快樂。

「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冬奧中國年》還以年「味」造年味,主持人、嘉賓、小朋友在演播室共同製作水餃、手擀麵、合子、餑餑等傳統美食,品嘗冬奧村同款菜品。這些年味穿插於節目的不同環節,通過美食活躍氣氛,藉由味蕾將手藝與期許代代相傳,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讓寒冷的冬天變得熱鬧非凡。

聊冬奧、長知識、品美食、過大年。融入了年味的冬奧故事,顯得熱氣騰騰;全民參與的冬季運動體驗,意義更是不凡。

體能智力雙博弈,

情境體驗充實童年

以體競技,以智博弈;以味寄情、以情交融。《冬奧中國年》節目通過情境化的場景布置、劇情化的內容設計、角色化的主持人引導,來渲染冬奧主題。在詮釋冬奧項目發展、春節傳統民俗時,注重體驗感與參與度。

節目從冬奧項目的起源入題,結合傳統佳節的冰雪活動,見證中國在冬季體育賽事中的發展成長。一方面對文化溯源,挖掘冬奧和中國年背後的故事;另一方面,運用貼近生活的小遊戲、寓教於樂的科學實驗等形式,加深觀眾對冬奧項目和春節習俗的理解。

當戶外運動轉入室內場景,《冬奧中國年》則靈活運用日常事物,實現對冬奧項目的沉浸式探索。節目將冰雪中的冰球、冰壺運動轉化為演播室的迷你「陸地版本」,現場體驗其中的運動技巧。設計需要手眼協調的夾黃豆、提升心肺功能的橢圓機、考驗平衡力的平衡球等考驗不同能力的小遊戲,呈現出各個冬奧項目的特質,並對孩子的身體素質逐一「考察」。

強身健體的同時,《冬奧中國年》也注重節目對兒童心智發育的正向效應,引導少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冬奧項目誕生故事的講述鍛鍊口才;「小記者」與運動員的一對一採訪,在發問中收穫知識;「你比劃我猜」等遊戲充分調動思維,培養觀察力和協作意識;探究冰球彈性與溫度的關係的小實驗,用科學方法求知;運動員頭盔的3D建模體驗,用高科技對雪車項目的相關技術處以立體化解讀。

節目從專業的角度、以趣味的形式,對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比賽項目、賽事內容進行延展介紹,形成體育、文化、技術等方面知識的多維覆蓋。小朋友們的發言童言無忌、天馬行空;小舞蹈演員們的舞姿整齊劃一、稚氣活潑。節目給予孩子們一個可以親身體驗、獨立思考、自由展示的舞台。大家爭先恐後地參與到現場的各項體驗之中,熱火朝天地展開討論。

《冬奧中國年》兼顧少兒和家長的觀看需求,為廣大家庭營造共同的新春冬奧記憶。陪伴了幾代人成長的鞠萍姐姐在節目中化身「社區主任」,小鹿姐姐擔綱「課外輔導員」,還有體育節目主持人馬凡舒加盟成為青春志願者,體育評論員張萌萌、劉星宇也以「社區積極分子」的形象現身,成為冬奧項目的推介人。

可以說,《冬奧中國年》用多形態的沉浸式設計,帶來了一堂堂生動的「冬奧科普課」,也給予孩子們一個可以親身體驗、獨立思考、自由展示的舞台,也成為家長們得以在其中尋找童年記憶、共同感受冬奧氛圍。

文化視角看冬奧,

體育精神少年傳承

《冬奧中國年》里,有熟悉的情景、豐富的民俗,新奇的體驗、專業的交流。圍繞著「冬奧」主題的春節假期,讓中國年有了面向全世界的時代視野。多姿多彩的「中國年」民俗,也為冬季體育運動帶來全新靈感。

從選題的創新糅合,到立意的巧妙傳遞,可以看出總台體育青少節目中心對節目內容、表現形式的深耕。《冬奧中國年》之外,頻道還針對冬奧題材,孵化出了綜藝節目《冰雪夢想團》《過年啦-冬奧一起玩》、對話冠軍的短視頻《冠軍陪娃看冬奧》、知識科普動畫《冬奧小小課堂》等專題。開拓出不同視頻形態,打造樂趣與深度兼具的少兒精品內容。

「冬奧」與「中國年」的雙喜臨門,讓國人心潮澎湃。《冬奧中國年》對冬奧項目與中國年民俗的連結講述,則拉近了國人與冬奧的距離。少年冰球隊、第一輛國產雪車等故事,彰顯著國人的體育自信、科技自信、文化自信,讓冬奧項目在中國有了新的時代表達。

少年強則國強,少兒節目是向少年傳授優質知識、傳遞正確價值觀的重要一環。冬奧項目依託於冰與雪介質,能讓人在冰天雪地里感受自身的存在,體會到祖先冬季生產生活的不易,讓我們盡情享受自然之美,也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冬奧中國年》通過益智健體小遊戲、歷史文化真故事,將冬奧精神與中華文化生動描摹。總台體育青少節目中心肩負著對話祖國「未來」的責任,也用創新節目形式,讓大家看到了新一代少年的蓬勃樣貌,助力著中華文化、冬奧精神的傳承與傳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f7c9a96c5a0b00bc74d17a17b4239b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