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跌的比較多,很多在定投的小夥伴肯定也會考慮,是繼續定投呢,還是趁著市場下跌,直接在低位分批建倉呢?其實這些方法都有優缺點,每個人的資產體量、風險偏好不同,適合的建倉方式也不同。
先說說基金定投,簡單說它是在固定時間,以固定金額投資基金。這種方式屬於懶人理財,只要選對基金並堅持定投,有機會獲得不錯的收益,而如果市場先跌後漲,則能夠在指數低位獲得更多的籌碼,長期收益會更好。
不過有投資者也認為定投周期比較長,導致資金利用率一般,收益率無法最大化。理論上在低點一次性投資的收益肯定好於定投,但實際上沒有人可以準確地預測市場短期漲跌,貿然一次性在你所認為的低點買入,可能最後的成本比定投都高。整體來看,定投為投資小白克服了擇時這個大難題,平攤買入成本,同時也淡化了凈值波動帶來的心理壓力。因此更加適合那些本金較少,主要依靠工資等定期收入來進行投資的投資者。
第二個是金字塔加倉法,簡單說就是越跌越買。舉個例子,我們將滬深300指數近十年的市盈率百分位作為買入條件,把加倉的金額按照2:3:5的比例分為3份,當指數的市盈率低於近10年60%的位置時,就加20%,當基指數估值繼續下跌到50%的位置,加30%,以此類推,越跌越買。當然,具體加倉的點位和加倉多少,是根據你的風險偏好和倉位所決定的。
製圖:好買商學院
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建倉的平均成本,在快速下跌的行情中,投資者能夠快速積累倉位,但相比定投,它受到行情的影響會更大一些,如果建倉期處在一個上升的市場中,可能無法積累足夠的籌碼而錯過牛市,所以整體而言是一種比較偏保守的加倉方法,適合厭惡虧損,自律性比較強的投資者。
如果你風險偏好比較高,也看好接下來的行情,可以用第三種方法,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快速分批建倉。投資者先要明確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再確定資產配置的具體比例,快速分批買入。舉個例子,截至3月8日,目前的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估值在15.7倍,近10年的平均值為12倍,最大回撤可能在23%左右,如果你自己能承受的最大回撤僅僅為10%,那麼可以把股票倉位限制在50%左右,然後分批建倉。
這個建倉方式比較靈活,投資者可以根據指數的估值情況、可能產生的最大回撤來動態調整倉位,既能快速跟上市場,又滿足了自己的風險偏好,但波動也會更大一些,比較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老手。
提醒一下沒有經歷過完整牛熊的投資新手,千萬不要高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少投資者雖然認為自己可以承受20%的下跌,但實際發生虧損的時候,卻容易焦慮而產生割肉的衝動,所以剛接觸基金的小夥伴,儘量把自己的最大回撤上限設置得低一些。
這輪下跌之後,你會選擇繼續定投還是分批買入?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討論。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更多內容,關注我們@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