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公募基金因為表現優異,被更多投資者所熟知,管理基金的基金經理也成了許多人的追捧對象,最典型的比如擁有「全國後援會」的張坤,追捧者眾多,成為了第一位管理規模突破千億的基金大拿。張坤的超大管理規模背後,他過人的業績水平必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同時他背後的易方達是名副其實的「公募大廠」,也為基金的成名和壯大提供了機遇與平台,當然由於張坤等基金經理的消費基重倉白酒屢創新高,易方達也被調侃成世界知名酒莊之一。這一期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易方達這家基金公司。
之所以說易方達是「公募大廠」,是因為易方達是目前市場上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數量也是市場前5的水平。截止到5月18日,易方達基金在一季度227隻產品的基礎上又新發10隻基金,目前基金數量達到237隻。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3.31
易方達本身也是一家老牌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於2001年,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和盈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為前三大股東,持股比例均為22.65%,廣東省廣晟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廣永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分別持股15.1%和7.55%,另有員工持股合夥企業,合計持股占9.39%。
除了基金數量多,易方達產品線也覆蓋的非常全面。前面介紹過的興全和中歐非常注重主動管理,很少或幾乎沒有指數產品,也沒有QDII、商品等另類投資的基金,易方達卻基本包含了市場上的各大基金類型。主動權益類共86隻,占比最高,債基、固收+產品共64隻,另外還有55隻指數產品、18隻QDII產品、11隻貨基和2隻商品基金。
86隻主動權益基金中,靈活配置型基金占到一半(42隻),其中成立滿三年的共36隻,平均成立以來年化14.03%,略高於同類平均的12.1%。易方達的靈活配置型基金數量雖多,但規模普遍比較小,只有1隻戰略配售基金超過100億。成立以來年化收益超過平均值的只有13隻,許多人比較熟悉的易方達新收益在列。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5.18
29隻偏股混合基金,成立三年以上的成立以來年化14.17%,與同類平均14.46%相差不多,其中易方達中小盤和易方達國企改革的成立以來年化超過20%。不過易方達在2018年下半年以來陸續發行了15隻偏股基金,成立滿一年的5隻都獲得了超過45%的成立年化,其中易方達科技創新、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盤成長在近兩年的行情下成立年化超46%。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5.18
平衡混合與普通股票型基金分別有5隻和10隻,平衡型基金中除了2002年成立的易方達的第一隻開放式基金易方達平穩增長之外,剩餘4隻均成立不滿三年,其中包含三隻養老FOF。成立滿一年的平均成立年化是15.51%。普通股票型中除了易方達消費行業成立近11年之外其餘均成立不滿三年。成立滿一年的平均成立年化34.98%。這兩個類型下,易方達成立滿一年的產品平均收益都要遠好於同類平均(平衡混合15.62%,普通股票21.56%),但因為大部分基金成立時間較短,對比意義不大。
債和固收+類型中,易方達擁有29隻純債基金,3隻一級債基、9隻二級債基和23隻偏債基金,成立三年以上的產品分別獲得平均4.96%、8.97%、9.15%和13.45%的年化收益,高於相應的同類平均(4.06%、5.53%、5.62%、7.75%),尤其是二級債基和偏債基金的業績優勢顯著,易方達安心回饋和易方達安盈回報成立以來分別收穫了15.47%和23.02%的年化回報。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5.18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5.18(僅展示成立滿三年的偏債基)
易方達基金曾獲得4次金牛基金公司、7次金基金TOP公司獎、3次明星基金公司獎,另外曾獲得4次固定收益投資金牛基金公司、2次債券投資金牛基金公司、4次被動投資金牛基金公司和2次固定收益投資明星團隊獎,說明在固收方面易方達還是擁有一定的優勢。
來源:Wind
總的來說,「公募大廠」的產品數量雖多,不過並非全部優秀,也有部分表現一般的產品「拖累」總體平均收益,不過在每一類產品中,還是有許多優秀基金值得關注的。
易方達的指數產品線也很龐大,並且55隻指數基金中有52隻都是被動指數,主要是ETF及相關聯接基金,既包含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創業板等寬基指數,也包括證券公司、新能源車、軍工等行業主題指數。值得注意的是,易方達創業板ETF是目前市場上規模最大的創業板ETF。
易方達擁有58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4.83年,遠高於全市場基金公司的平均水平,明星基金經理和當家牛基也是不勝枚舉。
最出圈的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張坤,因為重倉五糧液、茅台等白酒股,成為消費基中最具代表性的基金經理,他一直非常堅守自己的能力圈,專注大消費板塊的投資,持股周期長,貴州茅台從2013年二季度起進入易方達中小盤的前十重倉至今,已經連續重倉近8年。易方達中小盤自他任職以來收穫年化27.54%的收益。成立時間稍晚的易方達藍籌與易方達中小盤的投資思路一致,增加了港股配置,由於易方達中小盤暫停申購,投資者轉而基金布局易方達藍籌,目前它已經是全市場貨幣基金以外規模最大的一隻基金。
與張坤並成為易方達「雙子星」的蕭楠也是一位消費投資高手,比張坤更愛「喝酒」,他的代表基金易方達消費行業,前十重倉白酒占了6隻,持股占比將近50%。因為持倉行業比較集中、倉位也比較高,所以在回撤上,比張坤要大一些。
易方達馮波,可能很多投資者知道他是因為,他在年初發行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單日一共吸引了超過2300億元資金認購,刷新了公募基金史上新發基金認購記錄。他是一個擁有11年基金管理經驗的老將,管理最久的易方達行業領先任職超過10年且年化收益超過14%。他手上基金一直不多,目前在管的基金中,除了易方達行業領先,其餘都是18年以後才開始接手,其中易方達中盤成長、易方達研究精選的業績都在同類前1/10。馮波屬於持股集中度比較高、持股周期長的「巴菲特式」選手,同時,相比於偏愛消費的張坤和蕭楠,馮波的配置更均衡,消費+科技、新能源是他的主要配置方向。
張清華也是很多人並不陌生的明星基金經理,如果說上面三位都是股票、權益投資上的高手,張清華則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股債都強的選手。在管理易方達新收益之前,他管理的都是偏債、二級債基這類固收+產品,易方達安心回報、易方達裕豐回報這2隻二級債基分別排名同類(共4086隻)第5和第33,易方達安心回饋、易方達安盈回報2隻偏債基業績位於同類前1/10。易方達新收益是靈活配置基金,他2018年12月接管之前,這隻基金一直是股票倉位不到20%的狀態,他接手之後迅速將倉位提升,並且較長期保持在90%左右,布局集中在電氣設備、電子、以及醫藥等板塊。雖然這隻基金與他過往管理的固收+產品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型,波動也更大,但這隻基金的業績也不負眾望,排在同類前1/10。
另外易方達張雅君則是優秀的債基管理高手,雖然是只有6年多管理經驗的中生代選手,但是她手下的易方達純債在她任職以來獲得31.75%的回報,遠超同類平均的14.11%,位列同類前1/10,同時她也參與了張清華手中的易方達裕豐回報的管理。
由於債基和貨基數量多,規模較大(兩類基金合計占到易方達總管理規模的52%),因此易方達總體資產配置上股票資產的倉位相對較低,位於35%左右。
整個易方達的重倉行業和個股也是非常明顯的,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尤其是白酒板塊,「含酒量」非常高,當然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張坤、蕭楠兩位主攻消費、偏愛白酒的基金經理所管基金規模非常大,不過從歷史來看,易方達從2017年開始對食品飲料的布局在不斷提升。
除了食品飲料之外,易方達在醫藥領域的布局也相對較高,另外還有電子、電氣設備等領域,占比也相對較高,可見易方達總體股票主要集中在大消費(食品、醫藥)以及科技(電子、電氣)板塊。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易方達基金的重倉股中,港股的占比在逐漸增加,從近年的情況來看,在2020年二季度前占比前20的持倉個股中,港股股票只有騰訊和美團,合計占比不到1%,到今年一季度,香港交易所也登上榜單,三隻港股分別位列重倉股第3、第4和第6位,合計占比達到4%。
易方達旗下的基金類型多樣,而在主動權益類基金中,也是既有相對均衡配置的產品(比如馮波的易方達研究精選),也有側重主題投資的產品,並且主題涉獵廣泛(比如易方達消費行業、易方達高端製造、易方達國防軍工、易方達國企改革)。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0.12.31
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1.03.31
易方達是成立於2001年的老牌基金公司,也是目前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類型多樣,涵蓋權益類、固收類、指數類、貨幣類、商品類、QDII類,擁有全市場規模最大的非貨基金和規模最大的創業板ETF。由於每一類型下基金數量眾多,在各類型基金的平均表現上並沒有非常明顯的超越市場平均的優勢,但是每個類型中仍然擁有關注度極高的明星基金經理和當家牛基。易方達基金總體的持倉上偏重食品飲料,這與張坤、蕭楠手中的消費基的規模較大也有較大關係。總的來說易方達主要在管理規模、產品線廣度上占優,總體表現看在固收類管理上的優勢要比主動權益更大,不過權益產品中依然有可圈可點的優秀產品和基金經理,投資者在選擇易方達旗下的基金時需要著重注意的仍是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
你買過張坤的基金嗎?還拿著嗎?你當時是為什麼買入或賣掉呢?易方達旗下還有哪些基金/經理讓你印象深刻?還想了解哪家基金公司?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更多內容,關注我們@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