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3000,每月打賞網紅2000」:價值感低的人,活得有多累?

2019-08-14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點上方藍色字體

來到 #華大溫暖小屋#

『 好聚好散,才是成年人最體面的告別。』

精選

作者:凱特

團長說心理(ID:nlpteam)

01

月薪3000,但每月打賞網紅2000

他們為何揭不開鍋也要給主播送禮物?

最近,某直播平台上的一個網紅主播突然火了。

這位"喬碧蘿殿下",是個有著蘿莉音、但不露臉的主播,擁有好幾萬粉絲。

光靠粉絲給她刷的禮物和打賞,她的月收入就已經達到了十幾萬。

只是,她價值"十萬元"的面容,在一次直播時因為系統出現了Bug,被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什麼???!!!

所謂的美少女,居然是個大媽?

無數直男粉絲為此哀嚎不已,打賞榜第一的那位兄弟,更是崩潰到直接銷號。

從她的微博留言看出,給她打錢的客戶不止1個,大家直呼被騙。

我一驚,這是什麼"高精尖"的職業?收入竟然能那麼多。一查,數據更嚇人。

據《直播行業數據分析》,超過39%的直播用戶,都曾給主播打過賞——而中國直播用戶達4.5億,光是鬥魚直播的總收入就有40個億。

平攤一下,每個國人都至少貢獻了3個禮物。

是因為我們變得有錢了?

不,研究顯示,這些打賞的用戶,大多不是土豪,有的甚至一窮二白,債台高築。

也就是說,現實中的人,可能做著苦力活,在工地搬著磚,每天中午只能吃最便宜的盒飯,買一罐三塊五的汽水都要糾結半天。

可是,打賞起網紅來,可是眼都不眨,一晚上就恨不得把半個月的生活費都交代出去。

江蘇一個會計,月薪只有3000元,每天都會給喜歡的主播打賞,最高的時候一次打賞了50萬。


他的錢,是挪用公款來的,累計930萬。


最終,他被判刑七年。

哈爾濱一個大學生,迷上了一名女主播。
每天都觀看她的直播,給她打賞,還送她燕窩和各種昂貴的禮物。他的錢哪來的呢?
借校園貸,借了十幾萬,窟窿越來越大。
而他的父母都是貧困戶,母親存了幾十年的積蓄,只有1萬元。

為什麼明明實力有限?還能夠把錢大把大把地砸向螢幕那頭的主播——因為千金難買爺高興啊!

一個職員說:"白天上班要死要活,戰戰兢兢還要被客戶爸爸投訴,現在只要花10塊小錢,隨便買朵小花,打賞給女主播。

然後,漂亮女主播就能當著幾萬人的面,大喊一句:"謝謝XXX,人家愛死你了,麼麼噠!"

那感覺,是不是就像小朋友考了100分,去上台領獎一樣興奮?

這種稱王封神的感覺,現實生活里是很難得到的,於他們而言,現實世界想有尊嚴有地位有價值感太難,只有虛幻的網絡世界,能提供最低的門檻。

他還說,他知道自己活在兩個世界裡"一個是屌絲,一個是土豪,但沒辦法,被網紅跪舔的感覺太好了,很有成就感。"

被網紅跪舔的感覺很有成就感——沒錯,成就感,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喜歡這個虛擬世界的原因。

02

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

我們付出了什麼?

人們之所以需要用錢來購買自己心裡的"成就感",是因為內心認同了"被人關注時我才有價值"

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乞求。而這種"乞討式"的尋求自我價值的方法,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

我一女友,人生得眉清目秀,高學歷外企工作,但就是感情上搞不明白。一直出錢"資助"著男友,對方動輒對她冷暴力,還經常在外"拈三惹四"的,她媽媽直接命令她分手,說這男的是個"爛仔",最令人無奈的是,她竟然準備為爛仔生孩子,她說"只要能留住人,我可以生2個、3個孩子……

在關係里卑躬屈膝,只因為這個男人說"愛她"。

這讓我想到張柏芝,前斷時間她在某綜藝節目上的表現被頻頻指責是"撒謊精":

微博很多博主把她以前說的謊扒得乾乾淨淨,把她描述成一個"想出名想到發瘋的過氣明星"。

但看完她這些略顯稚嫩的謊言之後,我竟讀出了一絲悲涼——一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才會如此渴望關注呢?

在她還小的時候,媽媽已經離了3次婚,甚至還想過把她送給外國人。她在採訪中說,父母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吵架。這樣的家庭,給不了她穩定的愛。

而她又必須在家庭里承擔給予的角色,她賺很多很多錢,買車買房養活一大家子人。但這些付出,竟沒能換來父母的一絲絲愛和誇獎。

在渴望父母誇獎和認可的背後,是一個自我價值極低的張柏芝。

生活中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干:你讓我乾的事我就是不好好乾,你不讓我乾的事我偏要干。

比如,家長讓孩子好好學習,孩子一定不會好好學習;家長不讓孩子上網,孩子偏要去網吧;家長不讓孩子談戀愛,孩子偏要早戀。孩子們通過這些叛逆的行為來展示他們的存在感,因為想要獲得父母的肯定太難,那我就劍走偏鋒,讓你不得不注意到我。

幾年前轟動世界的美國校園槍手案件,殺人犯說,自己實施犯罪是為了向母親證明自己。

這種"證明"像極了一種"乞討",用這種方式來讓自己感到有價值,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感,也是一種對自我的不尊重和不接納。

就好像你一直苦苦的跪著尋求的東西,別人可給可不給,完全依賴對方的心情狀態,那麼在這樣的關係里,你扮演的角色就失去了意義,而你的自我價值,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空間。

自我價值太低,人生會有諸多無奈:

明明那麼缺愛,但就是得不到愛;

明明手上有一副好牌,卻總盯著自己的爛牌;

明明已經很優秀,卻感覺"我不好""我有問題""我不如別人"…

03

如何提升自我價值?

所謂"自我價值",是一個人自己對自己價值的主觀評價。

當人的自我價值感很強的時候,人會表現出自我完善的慾望,向上且想善。

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極低時,他的心仿佛是玻璃做的,一碰就碎,十分在意別人的評價,很難與性格不同的人相處,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破壞婚姻、阻礙商業合作,因此無形中錯過了財富、影響了關係、誤導了孩子、斷送了美好的人生。

這種對自己的主觀評價,通常是從成長早期父母的接納、肯定、承認、讚美、表揚、鼓勵等方式重逐漸建立起來的。

如果父母給的肯定較多,孩子的自我價值就高,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個處處都是"差評"的家庭長大,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鼓勵、肯定,心理營養不足,那他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一個對自己極低的評價。

長大後,他人的一點"風吹草動"在他心裡都能引來狂風暴雨。因為他不相信自己,他自己的價值就需要依賴別人的評價,所以對他人的評價會無比在意。更別說為此一擲千金,飲鴆止渴了。

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是很難感受到幸福的。

以職場為例,職場上我們往往會接觸到兩種人:

一種人實事求是,他們會客觀地看待和表達自己的成績和錯失,坦然接受它們帶來的獎勵和懲罰;

而另一種,則特別喜歡誇大自己的功績、刻意隱瞞過錯,你一旦指責ta,ta第一反應是否認和反駁你;

你會發現,第一類人是自我價值高的人,他們可以把具體事情和自我認同分開,無論事情是否做成,"我都很棒了"

而後者,通常就是自我價值低的人,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價值建立在別人的認可上,而別人的認可,需要自己永遠展示最好的一面。

這就需要他非常努力,非常拚命,才能夠時刻維持自己最好的一面,即使他未來真的能有所成就,也無法從內心深處感到到幸福。

如果你感覺自己自我價值不足,這也並不是你的錯,心理學研究發現,大多數人的自我價值都不是在原生家庭的認可中獲得,而是通過後天自己的學習與覺察,逐步成長才能擁有。

既然一個人的自我評價源自於早期成長的經歷,那我們就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回到過去去解決。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過去所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可以改變對過去所發生事情的看法,看法改變了,體驗就改變了,自我價值也自然而然地會發生改變。

所有改變自我價值的人,都在向內看。內在沒有改變,關係不會變,貴人不會來,錢不會多,生活也不會好轉。

- 作者簡介-

凱特/ 團長說心理主創團作者

重度心理學愛好者,文字搬磚工。

主張「我們在黑暗中掘地洞之餘,

亦不要忘了努力化眼淚為知識。

- 來源-

團長說心理(ID:nlpteam)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a3ehqmwBvvf6VcSZ-Y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