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習近平戰「疫」回信激勵中國與世界

2020-03-14     中國社會科學網

連日來,總能在各種網絡平台中讀到一封封抗疫前線工作者感人的家書。「我是共產黨員,要帶頭先上」「疫情結束,立刻去看你們」以及「想我們就看看照片」「萬望安康歸」等,這些透射著赤誠與承諾的字裡行間,流露著無限牽掛與溫情囑託,體現著無比勇武與殷切期盼。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同樣是在春節期間和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這兩個月里,習近平總書記覆信四封,其中,有兩封回信直接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情真意切、內涵深刻,不僅彰顯了中國領導人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責任,而且展現了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擔當的國際風範。

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回信推動中國內政外交深入開展

密切聯繫群眾是中國共產黨的三大作風之一,利用樸實簡潔的通信保持與群眾的聯繫是黨的優良傳統之一。毛澤東同志就非常重視群眾來信,早在1934年《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毛澤東同志已明確指出:「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假如我們對這些問題注意了,解決了,滿足了群眾的需要,我們就真正成了群眾生活的組織者,群眾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新中國成立前後,毛澤東更是為全黨作出表率,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看幾十封人民來信,為人民群眾解決了大批實際問題。毛澤東同志也給外國人士回信,但主要是外交信函居多。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在全國人民實幹創業的火熱進程中,習近平總書記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老黨員、部隊官兵、民族團結模範、民營企業家、志願者團隊、退休老人等,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基層幹部群眾等群體均有覆信。他善於用貼近民眾的語言,用平實風趣的聊天式、談心式語氣直抵人心。一封封充滿個性化的回信飽含真情厚意,給予了熱忱的關心和鼓勁,「平語」近人傳遞著殷殷勉勵和希望。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對世界發展日益顯現,習近平總書記給外國人士的回信明顯增多,黨的十八大以來,已達十餘封。回信的接收人包括小學生、高中生、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外籍教師以及重大活動的青年代表,覆蓋澳大利亞、美國、義大利、寮國、日本和亞非拉歐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以及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所涉及的英國、法國、印度、南非、巴西等國。這些信件有「山水相連」的問候,也有「越洋對話」的慰問,內容廣泛涉及文化交流互鑒、世代友好與傳統友誼、「一帶一路」倡議、南南合作與發展、氣候變化等重大現實議題。

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回信,具有精練的文風、恰當的時機、廣泛的議題、典型的對象、普遍的意義等特點,展現著大國領袖的價值追求、強國方略、人格魅力,引發國內各界人士強烈的社會反響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推動一系列中國內政外交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兩封戰「疫」回信意義重大

1.戰「疫」回信充滿豐富內涵

2020年2月20日,習近平主席在給比爾·蓋茨的回信中,感謝蓋茨基金會積極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在信件中,習近平介紹了中國防控疫情的舉措和成效,再一次表明「中國要有所擔當」,向世界傳遞了信心與責任。他指出,中國堅決維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努力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貢獻」,「戰勝關乎各國人民安危的疫病,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期待與包括蓋茨基金會等國際民間組織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與協調,「為維護人類健康福祉而一起努力」。2月21日,在給西藏大學醫學院2015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班在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實習的17名學生回信,勉勵同學們以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軍地廣大醫務工作者為榜樣,「努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好醫生」,「以仁心仁術造福人民特別是基層群眾」,並向「藏區各族群眾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美好的祝願」。

2.蘊含統籌做好抗疫工作的重要方法

這兩封回信是總書記「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的行為示範,也是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的有機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就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多次強調,要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講好中國抗擊疫情故事,為疫情防控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由於疫情較早在中國出現,一些人則戴上有色眼鏡指責中國,炒作所謂「中國道歉論」以及「疫情版」中國崩潰論和中國威脅論等,中國留學生和海外華人遭受偏見、歧視與不公正待遇,但蓋茨基金會捐款支持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讚賞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應對疫情的頑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進一步為中國防控疫情爭取了廣泛的國際社會支持,有力推動了與相關國際社會力量的積極合作。西藏大學醫學院在京實習生彙報學習生活情況,表達了對祖國70年發展成就的歡欣鼓舞,對黨和國家關心西藏人民生活、關心西藏醫學生的培養和支持西藏醫療事業的感激之情,以及學好本領後報效祖國、建設家鄉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了來自西藏各地市的藏漢醫學生愛國、感恩、立志的舉動,殷切希望同學們紮根基層服務人民,對中國目前400餘萬醫務人員的優秀業績給予了高度讚譽,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醫師群體的親切關懷,極大激勵了在校醫學生的學習志向和抗疫前線醫護人員的鬥志。這兩封分別給國際知名人士和我國民族地區醫學生的回信,展現了國家領導人鮮明的辯證思維、戰略思維、問題導向,為全面協調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富有指導意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3.展現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的兩封重要戰「疫」回信,集中反映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展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給國際友人和外國著名人士的覆信中一貫倡導「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系列教育回信特別是給中國大學生的回信始終強調「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蓋茨基金會在疾病防控、扶貧減貧等多個領域同中國長期開展合作,比爾·蓋茨多次讚譽習近平主席的工作和貢獻,2018年接受採訪時表示,蓋茨基金會見證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對非援助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在藏曆新年來臨之際,面對全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特殊時期,給在北大首鋼醫院實習的西藏大學醫學院學生回信,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西藏、情牽西藏各族人民,對基層各條戰線工作者、基層群眾、邊疆各族人民的深情挂念,對我國醫學教育、衛生健康事業、健康中國戰略的高度重視。兩封回信的主旨,都緊扣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概括起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三、習近平戰「疫」回信深刻影響中國與世界

1.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與世界總體發展

面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全程親力親為,與十幾個國家領導人通話,包括給國際友人回信,發出了中國「戰疫必勝」的堅強決心。全球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負責人向中國領導人來函致電、發表聲明表示慰問支持,並高度肯定我國的抗疫做法與效果。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採取了堅決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現了出色的領導能力、應對能力、組織動員能力、貫徹執行能力,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中國卓有成效地阻止了疫情在全球範圍的擴散,為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巨大努力,就是在積極承擔參與有效國際治理的時代角色,有利於通過參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實踐,進一步爭取國際支持、推進國際合作、維護同胞正當權益,攜手應對非傳統安全挑戰,同時中國也付出了代價和犧牲,但透明、高效和擔當實效更贏得了國際信任和信心,樹立了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國家治理的當代標杆。

連日來,總能在各種網絡平台中讀到一封封抗疫前線工作者感人的家書。「我是共產黨員,要帶頭先上」「疫情結束,立刻去看你們」以及「想我們就看看照片」「萬望安康歸」等,這些透射著赤誠與承諾的字裡行間,流露著無限牽掛與溫情囑託,體現著無比勇武與殷切期盼。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同樣是在春節期間和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這兩個月里,習近平總書記覆信四封,其中,有兩封回信直接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關,情真意切、內涵深刻,不僅彰顯了中國領導人對本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責任,而且展現了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擔當的國際風範。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鬥爭正處在最關鍵階段,境外超過100個國家、除南極洲外六大洲均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不少國家日益面臨疫情肆虐的威脅。由此,各國命運休戚與共、緊密相連的共識更加深入人心。一方面,我們要認識到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還有不少弱項和短板,特別是基層和西部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的基本公共服務發展不充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有各種風險挑戰,包括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價值、中國制度的各種惡意攻擊、汙衊抹黑時刻不容忽視。我們不能妄自菲薄,自亂陣腳,要有底線思維和戰略定力,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另一方面,疫情及其進一步引發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等全球性挑戰,客觀上促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形成,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將不斷增強,有利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此次疫情中,外國政府、華僑華人及比爾·蓋茨等國際友人和友好組織給中國提供了各種捐贈,50多個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以及70多個國家的民間團體的援助物資已經交付並相繼運抵疫情防控前線。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以及在擴大對外開放中推動復工復產,慎終如始地做好預防境外輸入和防控的國際階段或國際戰場工作愈加重要。因此,我們要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深刻認識新時代發展中的中國與全球化趨勢日益加深進程中的世界,運用國內國際密切關聯的寬廣視角辦好中國的自己事情,為維護世界人民的利益福祉承擔好應有的責任。

2.進一步推動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當前以中國速度、中國規模、中國效率開展的疫情防控工作,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也為進一步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水平提出了新的時代課題。這需要通過持續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切實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抓緊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如健全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儲備體系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基層衛生事業發展。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全國133所高校、352家附屬醫院組織精兵強將,火線出擊,成為戰「疫」的前沿生力軍。各高校也以救治、科研、雲課堂、志願服務等各種形式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重大實踐過程。2020年大學畢業生預計874萬人,他們絕大部分將到基層實現就業創業。因此,要繼續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服務健康中國建設,培養黨和人民信賴的醫學工作者,完善教育對口援助制度,促進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同時做好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多策並舉幫扶大學生多元化就業,如增加基礎教育、基層醫療、社會服務等崗位招募。另外,還要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完善外交工作,特別是在國際輿論格局中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總之,要學習國外經驗,進一步加強教育、科技、新聞媒體、社會治理等領域的對外開放,更要立足中國國情,提煉中國經驗,在改進中加強國家治理的制度建設,在創新中提高治理能力,使全體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3.切實有效促進國際治理體系變革健康發展

當前,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關係我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和對外開放,同時,事關全世界人民安全健康、國際經濟發展穩定和全球包容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兩封戰「疫」回信,從國內國外兩方面充分闡述了中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頑強信心與堅強保障。「團結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和「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核心要義。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2018年,我國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遠高於世界平均預期壽命72歲,但人均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仍需完善。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的疫情防控理念與實踐,既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深厚的為民立場,又有開闊的世界眼光和博大的人類情懷。

為了追求更加進步與繁榮的中國和世界,全國各族人民尤其是廣大青年視野要廣、情懷要深。一方面,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加強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團結和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依靠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全方位工作。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離不開青年人尤其是3800多萬大學生的參與。疫情及防控工作也教育了青年人,不僅要倍加珍惜和精心維護仁愛和諧、尊醫重衛的大好局面,更要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在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中,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厚植愛國主義精神,積才廣學、奉獻社會、服務人民,讓青春無悔。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要加強國際合作,主動回應國際關切,爭取國際社會支持,並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2014年1月,據統計顯示,在中國的外籍教師已達160萬人,且絕大多數供職在中國高校。疫情期間,有外籍教師留在中國備課,詢問各種教學軟體有無英文版,或輾轉於多個國家,聯繫購買防疫物資,或給學校外籍學生做防控宣傳,或創演歌曲、錄製音視頻、手繪海報、致電致信等為中國送上祝願。目前,中方向韓國、伊朗、日本等疫情嚴重國家表達了慰問支持,中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甚至根據對方需要提供了中國診療方案。總之,通過此次疫情防控,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年大學生的國際視野得到拓寬,人類情懷進一步增強,奉獻意識將得以提升,家國情懷進一步樹牢,必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定會因新冠疫情記住不平凡的2020年,不僅如此,中國人民還將通過決勝抗擊疫情鬥爭以及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實現小康,繼續見證新時代的中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而載入2020年的史冊,續寫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篇章。中國黨和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有力推進了決戰疫情防控、決勝脫貧攻堅雙線戰役,必然會為國際社會供給更多更好國家治理公共產品,促進中國發展經驗的世界共享,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不斷完善。展望未來,新時代中國的世界觀、發展觀、角色觀決定了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重要理念,必將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貢獻新智慧和新力量。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的新時代中國與各國一道,只有抓住契機,擔當作為,才能有效推進合作共贏的世界開放體系建設,積極有序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實踐,世界的明天更美好才更有真實的保障。

【本文系2020年度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特別委託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研究」(2020MYB040)和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年度項目「陝西高校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研究」(2018A0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陝西師範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博士後流動站)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東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xnH13ABgx9BqZZIhM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