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後》:昔日齷蹉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三次赴京趕考,46歲那年才登第,放榜之日,他喜不勝收,便一氣呵成寫下了這首詩,然而中第之後,並不代表仕途順暢,孟郊一身清貧,死後都是由鄭餘慶買棺殮葬。
古代的科舉就跟現代高考一樣,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不能代表你成功了,不過一個好的大學,卻能夠成為成功路上的跳板,張曉勇以長沙縣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清華,為何現在成了保安呢,他經歷了什麼?
長沙縣第一名
張曉勇,出生在湖南長沙縣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對於農村出生的孩子來說,讀書是考大學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張曉勇的父母也是省吃儉用送他讀書,張曉勇也不負眾望,從小開始他的成績就非常的優秀。
1991年高考前夕,學校組織了幾次模擬考,17歲張曉勇的成績都在全校前三,老師也是認為張曉勇能夠考上一個好大學,借老師吉言,張曉勇超常發揮,以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進入學校之後,張曉勇選擇了生物系,四年苦修,張曉勇依舊保持著良好的成績。
懷才不遇,困境掙扎
1996年,張曉勇剛好趕上了國家的「雙軌」制度,一方面國家依舊對大學生進行分配,另外一方面各大企業也會來學校招聘,張曉勇選擇了後者,他進入了廣州一家中外合資劉日化企業。
都說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張曉勇也是一匹落選的黑馬,因為面試環節出了一點意外,張曉勇並沒有進入研發部門,而是被分配到了客服部,雖然從事著跟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張曉勇還是十分努力。
他在客服部待了5年,因為業績出色,他得到了一個晉升機會,同時他也提交了入職研發部的申請,按理來說,他有大好前途,怎麼會成為保安呢?原來在廣州的最後一年,家中的傳來的噩耗。
父親突然生病,病情十分嚴重,身體近乎癱瘓,一方面是前途和事業,一方面是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的父母,張曉勇在這種困境當中掙扎了許久,當研發部審批通過之後,張曉勇卻選擇了離職,沒人能夠理解他的做法,但他一想到父親臥病在床的樣子,心裡就難受。
安於現狀
張曉勇回到了長沙,他將父親接到了身邊,雖然找過好幾份工作,但沒有一份工作能夠讓他同時專心事業,又照顧父親的,在這種激流當中,08年,張曉勇在馬王堆市場當了一個保安。
他每天值完班,都可以趕回去給父親做飯,最初的工資只有800元一個月,雖然很低,但勉強能夠維持生活,雖然父親的身體漸漸好了起來,可這幾年,張曉勇已經拿不出以前創業的鬥志了,他只能安於現狀。
最後的尊嚴
自從畢業之後,張曉勇就沒有參加過同學聚會,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在同學面前說起自己的工作,他這些年來僅僅去過北京一次,還是去看一個室友,室友問他工作情況,張曉勇下意識的撒了謊,說:在長沙搞房地產,是中產階級,這大概是張曉勇最後的尊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