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教授鄭強:清朝很富,為何清朝老百姓願意幫八國聯軍?

2020-10-08     蜀山筆俠

原標題:網紅教授鄭強:清朝很富,為何清朝老百姓願意幫八國聯軍?

''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這句話我覺得用來形容鄭強是最合適的,從浙大教授到貴大校長,選票墊底後又重回浙大出任副書記,一路走來有風雨、有掌聲榮耀、也有謾罵質疑,但他還是那個強哥,還是那個名嘴,他依舊能在一些常規性問題上提出獨特的見解,就比如清朝財政問題。

很多人都覺得清朝太窮,所以才沒有能力和財力去發展軍備,甲午戰爭中才會一敗塗地,一點反抗的餘地都沒有,但鄭強卻認為當時的大清財力相當雄厚,相當於6個英國,9個日本,GDP總量世界前三,大多數年代裡都穩坐冠軍寶座,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大約50%的資金都匯入清朝。

同時鄭強表示,如果清政府能把這筆錢用到軍事上面,研發新式武器,培養軍事人才,又怎麼會被侵略者的堅船利炮所蹂躪?這是清朝的悲哀,也是中國歷史上無法抹去的恥辱。

那為何生活在如此富庶國家的子民卻反過來幫助八國聯軍,甚至為他們領路去侵略自己國土?

首先清王朝雖然總的GDP高,但人均GDP卻相當低,譚嗣同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就寫下''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四萬萬也就是四億人口,而當時英國僅有1000萬人口,算下來的話中國的人均GDP相當於英國的1/7,能分到百姓上的錢財本就不多,在加上上面的官員層層貪污,真的落到老百姓頭上的怕是連生存都難以保障。國民都沒辦法活下去,還奢望他們對這個現存的政府有愛國之心,有歸屬感?

在中央集權的統治下,在皇權至上的社會中,百姓根本不在乎是誰坐在龍椅上,他們只在乎自己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暖,如果生活還能過得去那就擁護上面的明君,如果生存都成問題時間長了大家便會奮起反抗,推翻這個朝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而且當時大部分的老百姓心中根本就沒有國土這個概念,不知何為中國,所以在他們眼中也很難去劃分洋人和中國人,只要給他們錢,讓他們能有口飽飯吃,給侵略者帶路又何妨?中國人的國民意識、領土概念到民國時期才基本有了一個雛形。國家不進行普及,也沒人宣傳,沒有相關的書籍可以閱讀,百姓很難從自己腦海中憑空想像出''國家''二字。

再看看清朝的統治階級再用這巨額的財政做什麼?大量從外國購買鴉片,靠吸大麻度日,這種現象在當時的社會中已經即為普遍,上流社會更勝,大把白銀流入英國;實際掌權者慈禧又忙著享受生活,打仗之前還要舉辦一場無比盛大的60大壽,上千道菜品,修建宮殿,大規模的出去遊玩;就連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李鴻章也有不少私產,家資逾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千餘萬。

90%的財政都被地主階級拿去享樂,他們從來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很少有人會考慮到國家的安危,他們不知道當自己還沉睡在溫柔鄉時,其他國家正在努力搞發展,正在打造清政府永遠無法匹敵的堅船利炮。

清亡,並不單單在於財政,最根本的原因是制度和思想,那個腐朽不堪的制度,那麼封建落伍的思想,正一步步把清朝推向滅亡的邊緣。

這就是為何哪怕清朝很有錢,但部分清朝的百姓卻寧願為了那麼一點小小的利益去幫助八國聯軍的原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CRQPXUBd8y1i3sJk0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