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一眼一年級小學生,就知道之前的學前啟蒙有沒有到位」

2019-09-23     大J小D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位小學的老校長,他從教快35年了。儘管現在一直被邀請做講座,但他自己說,最喜歡的永遠是一線,去親身看到孩子們,因為這是他一輩子的動力源泉。

老校長說的話會比較直接,甚至某種程度上來說「極端」。

比如他會說,「我看一眼現在的一年級小學生,就知道多少孩子之前的學前啟蒙沒真正到位」。

這樣的話,放在現在的在職老師都不會這麼說,畢竟很容易引起反感和被噴。

所以今天文章開頭先提一下,不要急著評判,而是透過他的結論,細細聽他接下來講的內容。

看看是否對我們有所啟發,至少對我是的。


那天,他就指出,「學習效率差,不能怪孩子,現在大部分小學生精細運動都是延誤的」。

他說,一年級的孩子需要學會用剪刀和刀,可以正確握筆,這些默認的技能,他們卻都不具備。於是,老師們不得不從頭教起。

而進入小學後,學術目標又放在那裡,老師家長教的都是「招數」,沒人再願意從「地基」開始讓孩子慢慢來了。


1、地基打穩

這一點我是很認可的,學齡前很多啟蒙都是無法量化打分的,而我們習慣於更多關注學齡前可以量化的。

那麼自然的,像精細運動,或者孩子會「走」之後的大運動這些就會容易被忽略。直到進入小學後,才會把之前潛藏的問題暴露出來。

而這時在學業目標下,很多父母和老師就會失焦,覺得這就是「孩子還不夠努力」;覺得這就是「孩子就不肯好好寫作業」。

可是,要知道,學習寫作業這件事,需要大量的肌肉參與,並不是只靠「努力」就能做好的。

孩子的很多技能真的是一環扣一環的,地基不穩,再努力也不能馬上搭一層高樓。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想給小月齡的父母們提個醒。同時,也是想分享一下,如果你家小時候精細運動發展不過關,現在可以怎麼補救。


1、精細運動延誤的原因

我15年開始寫公號,第二篇文章就是關於精細運動的《0-1歲精細運動發展》,之後又分享過《手巧才能心靈-0~6歲精細運動發展里程碑》。

這些都是基於兒童發展指南,和小D當時的精細運動康復師的實踐方法寫的。可見,精細運動這個概念,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為什麼根據校長所說,還是有那麼多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後,精細運動延誤呢?

校長和我分享的是兩大「罪魁禍首」。

1、科技

美國兒科協會的確有過建議,2歲後的孩子可以接觸視頻。但是校長和我說,他看到太多的孩子在觸摸屏上花了太多的時間。

雖然說,現在很多視頻或者App都做的不錯,也都打著「益智」的名頭,但是一個孩子如果只會使用「一指禪」,顯然她的精細能力是得不到充分發展。

在視頻里完成拼搭積木、拼圖、甚至練習寫字,的確可以學到知識。

但孩子用一個食指對著螢幕移動,和現實生活中孩子學習挪動不同物體,對於綜合能力的要求是天壤之別的。


2、環境

校長說,「他當年學習幼教專業的時候,有一句話他記憶深刻,就是環境是第三任老師。孩子需要從成人、從孩子、從環境中學習」。

低幼孩子的環境提供尤為重要,因為他們受到環境引導塑造的可能性更大。但現在很多時候,環境都是不那麼「綠色」的。

一方面,完全剝奪了基本技能鍛鍊的機會,比如越來越多的鞋子都是魔術貼或者一腳蹬的,孩子連基本的繫鞋帶的機會都沒有。

各種適合年齡的家務活,更不會讓孩子參與。因為孩子太忙了,每天參加各種早教班還來不及呢。

而另一方面,又完全不顧孩子發展規律的一味提前,過早地要求孩子學習寫字,不尊重發展規律地矯正孩子握筆姿勢。

因為肌肉發育沒成熟,一味拔苗助長,反而出現了很多「代償」的壞習慣。


尤其是關於握筆姿勢,不是越早訓練越好的,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發展規律。

下面是關於每個階段孩子握筆發展階段,關於具體的每個階段如何引導,如果握筆姿勢延誤了怎麼辦,可以看《1~6歲握筆姿勢里程碑|怎麼握、如何練,為今後高效學習打基礎》



2、創造環境


第一步,控制手機或者Ipad的使用時間,多一點自由玩耍時間。

很多朋友肯定會說,那孩子會覺得無聊啊,怎麼辦?

無聊就對了啊,無聊多好啊,現在的生活我們拚命「塞給」孩子很多東西,唯獨沒提供他們機會想一想,他想玩什麼,他喜歡什麼?

只有外面的世界安靜了,孩子才能學會靜下來,這樣他們才有機會聽到自己的內心,才能了解自己。

適當無聊,學會獨處,滋養的正是獨立思考和內在驅動力!


肯定又有父母會說,那我孩子一無聊就想看電視玩Ipad呀。所以說,環境很重要,把Ipad拿走,把電視總開關關掉,然後提供下面這些東西:

1、橡皮泥

2、安全剪刀和很多紙

3、各種各樣的積木

4、火車和軌道

5、手工材料

6、角色扮演衣服,練習穿脫衣服、手套等

沒多久,不少孩子都會自己找到「玩什麼」和「怎麼玩」的方式。

我們提供怎樣的環境,就在養育怎樣的孩子。


同時,更加關鍵的是,每天保證至少一小時,最好兩小時的自由運動時間。

下面這些運動對於精細發展尤其有幫助:

1、球類運動,哪怕就是接球、拍球也很好,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2、爬猴杆,非常有助於鍛鍊肩膀力量和抓握,對於書寫和使用工具有幫助;

3、有氧運動,提高核心肌肉力量,可以端正坐姿,長時間寫字不容易累


3、鼓勵家務

校長當時給我看了類似下面這樣的照片,他和我說,這樣的訓練從他角度來看,完全都不需要的。



為什麼?

如果一個孩子從3歲開始就自己學習穿系帶的鞋子,3到6歲,不說每天鍛鍊,但到了6歲肯定就學會了。

但為什麼,現在很多幼兒園大班、小學一年級還在做這樣的手工活動?就是因為大部分孩子日常完全沒有這樣的鍛鍊機會。

校長說,沒錯,很多父母都說,他們也要生活,也希望有一些簡單的東西幫助他們更便捷地帶娃。我也並沒有說,從小就給孩子穿帶鞋帶的鞋子。

但是從孩子3、4歲開始,真的要開始提醒自己,日常的環境、孩子所用的東西,有沒有過度剝奪孩子的能力。

鞋子只是其中很多事情的例子之一。


當時校長說這段話的時候,我就有點臉紅的。

的確是這樣,小D的鞋子至今沒有一雙是帶鞋帶的,但我卻額外花了很多時間設計上面這樣的活動來鍛鍊她的精細發展。

有時候,我們真的花太多時間在教育孩子,卻忘記了帶他們生活。

校長還提醒說,從2歲開始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與家務勞動。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戶外活動時間不足,那麼做家務就是很好地鍛鍊孩子肌肉力量、協調性,當然還有各種寶貴品質的培養。

校長並不喜歡給出一個條條框框,具體幾歲可以做什麼家務。對他來說,最關鍵的就是兩個詞:有意識、多引導。

平時家裡在做的家務,先判斷一下,是否對孩子有危險,然後耐下心來引導孩子怎麼做。


校長和我說,你知道嗎?為啥你們家長都喜歡這些所謂里程碑,就是可以「偷懶」啊。

不用去觀察孩子,反正照著時間表打勾,做到就好了。但你們要知道啊,「做到」和「做好」,「做到」和「拓展完成」,這裡面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但是你們都不動腦子了,就照著清單育兒。

那關於孩子做家務的引導和時間表,如果你還是希望有所指導,可以參考這篇《哈佛研究發現了,藏在童年做家務里的秘密》,但記得只是參考,關鍵是多觀察孩子。


4、寫在最後

那天和校長分別前,他自己笑著和我說,教育孩子,難也容易。

難的是,如今選擇太多,我們光急著看外面,而沒看自己孩子。

但換個角度,也更容易啊,你知道選擇多了,不妨就告訴自己,錯過了以後還能選,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

最後,他問我,像我這樣的老頭,這麼說話,是不是特別不討人喜歡?

哈哈,我反正覺得挺好,和你們分享,希望對你們也有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vzYX20BJleJMoPMk2d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