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送禮到底糾結啥?

2019-09-06     大J小D

馬上教師節到了,留言里詢問是否給老師送禮的好多啊。


我就想到,要不問問大家的看法吧,於是小助手朋友圈和我的微博上做了一些徵集。昨天剛剛徵集結束,我翻著大家的留言,也熱氣騰騰地端上我的這篇命題作文。

這裡也特別感謝所有參與的朋友們啊,你們的留言給了我不少思考呢。

1、美國會給老師送禮嗎?

先八卦一下,我估計你們肯定也好奇,美國會給老師送禮嗎?

美國是沒有9月10日教師節的,但是每個學校都會有個叫做「Teachers' Appreciation Week/Day」(感謝老師周/日),有點類似教師節的意思。

我就單說說小D幼兒園的做法吧。小D上的幼兒園是曼哈頓私立,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學第一天,園長就直接和我們新家長們說,幼兒園不鼓勵針對個體老師的送禮行為。

我當時沒聽懂這個「針對個體老師」的意思,回家後就問我們鄰居,哥大教授。


那個老教授笑呵呵地說,大部分私校都會有這樣的規定的,因為很害怕,土豪家長太多,一不小心直接送一套房(大家注意哈,這裡有一點點美式誇張幽默的成分的哦,別太當真)。

然後教授認真臉和我說,但是學校是會非常歡迎大家對於整個學校或者所有老師來表達感謝的。

2、各種各樣的感謝方法


小D幼兒園後來的情況是這樣的,每年都會有鼓勵家長們為學校捐款的活動,這是對整個學校表示的感謝。

而每年的「感謝老師周」,就會有家委會的家長牽頭集資,比如給老師們買單一頓晚餐,給老師們提供一堂健身課,類似這樣的。

然後作為個體老師,如果我們想額外表達感謝,還是可以送禮的。但這邊的慣例是個性化小禮物(比如孩子自己做的手工、畫的畫、賀卡),也可以加上少量金額的禮品卡(30-50美金是慣例)。

當然上面分享的這些情況都是自願的,哪怕集資你不參加都是可以的,更不要說對個體老師表達感謝。


這次徵集大家感受的時候,有堅決不送的,也有堅決想要送的,但是更多的人是猶豫糾結派。

今天的這篇更多是針對這部分人,我不會給你答案,但希望我的分析幫助你更好地做決定。

3、我們自己在糾結什麼?


我每次遇事糾結了,就會「兩步走」來進行自我分析。這個方法對我很有用,今天就用這個方法來和大家一起剖析剖析。

先退後一步思考,問問自己到底糾結的是什麼?害怕的是什麼?

送禮這件事就是很好的例子,很多人其實不是糾結送禮本身,而是背後的潛在動因。

「送禮」本身是個中性詞,但我們內心的一些不確定,包括之前經歷過的,或者看到過的一些個案,「送禮」把我們內心真正害怕的動因放大了。


當我們糾結是否送禮時,我們內心隱隱作祟的,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直面的,比如:

1、害怕 - 因為不送,孩子被差別對待2、逆反 - 不能助長這股不正之風3、焦慮 - 貴的不捨得,便宜的又怕老師看不上4、糾結 - 別人都送了,我不送不太好吧


這四點其實是有層次的,頭兩條是關於「要不要送」,後兩條是「關於怎麼送」。

第一步

第一步,當我們可以把「要做的事」和「背後動因」剝離開來,那麼我們自己就可以進行自我設問和解答,來解決「要不要送」這件事了。

真正會被差別對待的孩子,肯定不是送禮不送禮,而是老師感覺家長先放棄了這個孩子,平時不配合學校,不積極主動溝通。將心比心,自己親生的都不上心,怎麼可能指望老師呢?

這次參與徵集的有不少老師,這個觀點真的反覆出現:




「送禮」不等同於「行賄」,不要過度解讀這個詞。「送禮」本身其實是個中性詞,但每個人也許因為過往的經歷或者某個個案,而把它賦予了額外的意義。

這是一位私立幼兒園的老師給我的留言,說實話,現在真的不是家長送禮糾結,老師其實收禮也會糾結啊。




也許讀到這裡,你有了一點自己內心的答案了,但你還是有疑問,後面兩點心理變化怎麼化解呢?這就涉及到我的「二步法」的第二步了。

第二步

第二步就是回歸原點,我經常問自己的是,如果不害怕/不焦慮/不比較,我會怎麼做?

這件事的原點不是「送禮」,而是「向老師表達感謝」,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太快跳到了「送禮」這一步。

那向老師表達感謝,這件事要不要做?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其實不光是向老師,我會抓住生活中的一切機會,讓小D和我們一起向我們愛的、幫助過我們的人表達感謝。

對我來說這是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懂得感恩的人幸福感也會更高。




「怎樣送禮」這件事,送老師和送我們的愛人、送孩子、送長輩、送朋友都是沒差別的。無非就是符合這樣的禮物稱心公式:

心意(獨特性)+ 投其所好(合適性)+成本(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精力)。

這麼一想,是不是就豁然開朗了呢?

送禮是表達感謝的途徑之一,但不是唯一。

這件事上不是非要從大流的。那麼如果不想表達感謝,也可以不送;如果想表達感謝,也不是非要教師節送。

如果真的選擇在教師節送,那麼根據禮物稱心公式,這裡面是有三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的,而不僅僅只是物質價值。


說了那麼多,其實無非就是這兩句

不要依賴禮物來解決你內心真正擔心的事,直面擔心的事情先去解決它。相信自己的力量,永遠是最可靠的。

但也不要因為過度解讀,而不敢表達感謝。禮物本身真沒那麼複雜,複雜的只是人心而已。

我們影響改變不了他人,但我們可以凈化自己「送禮」的初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34TjCW0BJleJMoPMSI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