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進程中的價值問題

2020-03-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問題日益凸顯。價值的和諧與衝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價值觀上的分歧、認同、構建等話題活躍非凡。無論是在經濟層面還是在政治層面,無論是在物質生活領域還是思想文化領域,無論是在政治生活領域還是在日常生活領域,與「價值」直接相關的概念頻頻出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中國價值觀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中國價值」等概念或觀念先後出現並成為主流話語。如果說上面這些概念主要是價值觀念的話,那麼它折射出來的是深層次的社會價值或價值關係的問題。

  社會發展在不同階段上產生或存在的價值問題,既有共同的方面,又有階段性的特點。從共同的方面看,都存在著價值關係上的矛盾,即價值衝突與價值和諧的問題;都存在著現實層面的價值關係(如各種利益關係)和觀念層面的價值認識(如各種價值觀)。從階段性的特點看,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由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制約的價值關係和主體認識都存在著差異,不同社會條件下的價值事實和價值判斷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程度決定或影響著人們需求的程度和消費價值觀,不同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或體制決定或影響著不同利益關係的格局和價值觀念。從歷史發展的經驗看,健全的社會需要合理的價值關係,需要有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需要調適和化解價值關係和價值觀上的衝突或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同時進入了新的階段。清醒認識和全面把握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問題,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現代價值與傳統價值的矛盾

  現代化是一個歷史性的範疇,人們往往對現代化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在通常的理解中,現代化是一個過程或趨勢,它包含著兩個基本的含義:其一,現代化是與近代及以前的傳統相區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傳統的思想與實踐相統一的進程;其二,現代化是以先進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標誌或目標,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及其相關制度等方面趨向先進文明的運動。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現代化的過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種種價值和價值觀的矛盾,存在著對不同價值的認知和選擇。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始終伴隨有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對現代和傳統關係的認識在發生變化,主要表現在對現代價值與傳統價值的理解及其評價。以往把傳統簡單地等同於落後、把現代簡單地等同於先進的習慣性思維遭遇現實的挑戰。在這種兩極對立的思維中,現代是排斥傳統的,傳統也是拒絕現代的。現代文明是否意味著遠離傳統的文明?現代化是否意味著現代與傳統的斷裂?回答這些問題所必須確定的前提問題是: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價值標準來衡量。依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這個前提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包括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既有沉重的「傳統包袱」,又有深厚的「傳統資源」。這就需要我們辯證地對待傳統價值,利用傳統價值。我們所需要和主張的現代化應該是現代與傳統和解的現代化,是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是有利於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

  全球化進程中「共同價值」的凸顯

  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認識和處理中國發展與世界文明的關係,是全球化背景下現代化進程中的又一個重要問題。目前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深入及拓展,東西方格局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西方為主導的「東方從屬於西方」的邏輯在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在發生重大變化,西方世界以自由主義為主導的貿易原則邏輯在發生重大變化。造成這些「變局」的原因很複雜,但概而言之,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資本主義內在矛盾變化發展的結果,二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發展的結果。面對這一情勢,立足解決世界問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運而生。這一理念的核心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價值」,是世界各國的「價值共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主要內涵是:世界各國在全球化浪潮推動下結成相互依存關係,世界各國面對共同的時代難題,採取聯合行動,以實現共同利益,增進共同福祉,共享安全空間。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體、和而不同的價值共同體、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體、同舟共濟的行動聯合體,應成為世界和平發展的價值目標。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目標就是:堅持協商對話,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超越了「一贏多輸」或「此贏彼輸」的零和博弈思維,彰顯了合作共贏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

  社會主要矛盾的價值維度

  當社會發展程度不高時,價值問題往往更多地表現為對物質基本需求的渴望;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到較高階段時,價值問題則更多表現為對精神文化需求和社會制度的價值訴求。社會矛盾特別是主要矛盾往往是同社會主體的需要直接相關,故而又有其主體需要的方面或價值的維度。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價值指向,就是要創造和實現人民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我國的現代化進程是與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相聯繫的。

  一是價值的層次問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有層次的。從主體需要看,基本的安全保障、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價值需求。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是現代化的哪個階段,都不能忽視這些基本的或首要的需要。只有這些需要得到滿足後,才能提出滿足更高更多需求的問題。當然,在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時,就應該及時提供能滿足人民更高層次需要的價值對象。

  二是價值實現的過程問題。任何需要都是歷史形成的,也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是一個歷史範疇,當人們把最先進或最發達的生活水平作為目標追求時,就產生了推動社會進一步發展的內在精神動力。美好生活是需要奮鬥才能獲得的,美好生活目標的實現也是需要有一個過程的。

  三是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問題。任何需要的滿足或價值的實現,都需要具備一定的主體條件和客體條件,都要受到一定社會因素的制約。不能空談美好生活,要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實現美好生活的條件。不平衡不充分發展是制約當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瓶頸。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就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以人民為中心,解決好發展問題、分配問題、公平問題。

  國家制度的價值基礎

  最近大家都十分關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國家制度的現代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國家制度的價值基礎是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中可以看到,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們國家制度蘊含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們國家制度的價值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一制度體系的合理性與先進性的一個重要依據正在於它堅持以合理的、先進的價值為基礎,以進步的價值觀念為指導。共同富裕,最能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價值基礎和價值觀念。我們既要深入闡明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是如何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為價值基礎的,又要深入研究如何以這些價值觀念為指導來進一步堅持、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一步構建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上面所提到的價值問題涉及現代化進程的方向和道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對待。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哲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郝立新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eD0nABgx9BqZZIfv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