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犯困有個最佳信號,很多家長捕捉不到,4個方法煉成火眼睛睛

2019-12-04     墨仔媽媽育兒

最近很多家長問我:如何抓住寶寶的睡眠信號?我感覺我家孩子就沒有睡眠的信號,所以每次哄睡的時候都是格外痛苦。

我非常理解這些家長的感受,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我兒子3個月的時候,因為頭2個月都是月嫂帶孩子,該睡覺的時候也是月嫂哄睡,我只管喂奶就好,但是第3個月開始是由我自己開始帶孩子,雖然換尿不濕、洗澡等任務都間接性的讓我手忙腳亂,但最終擊敗我的則是「不知道寶寶什麼時候要睡覺」,每一次哄睡都是在嗷嗷嗷的哭聲中開始和結束的,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噩夢般的感覺。

後來我開始學習嬰幼兒睡眠知識以後才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抓不住寶寶的睡眠信號,總是錯過寶寶的最佳睡眠時機,以至於出現哄睡困難或者其他更為嚴重的睡眠問題。

是的,寶寶睡覺可不是說睡就睡,而是要打個「埋伏」,發個「信號」,那至於你能不能get到,就看你的本事了。



睡眠信號是寶寶對你溫柔的提醒,人家可是先禮後兵的

不論是成人還是嬰幼兒,睡覺前都要犯困,只是成人的犯困信號非常直接,並且我們會用語言表達,會自己支配睡覺這個事情,所以如果大人睏了,眼皮子會打架、打哈欠、腦袋發木、思維變緩,接下來我們會說:啊~好睏,不行,我要去睡覺了,撐不住了,然後我們會自己走到床邊躺下來、蓋好被子呼呼大睡。

但是嬰幼兒犯睏了是不會告訴你:媽媽,我睏了,請哄我睡覺好嗎?他們會先表現出一些犯困的「信號」來,比如突然變得安靜了,互動減少了等一些眼神、肢體動作、情緒表現,以此提醒家長,是時候哄睡了,我已經睏了,需要休息。

最佳的哄睡信號是初始階段的表現(哄睡難度):

  • 變得安靜了,互動起來沒有之前那麼機靈、興奮,或者逗不笑了。
  • 眼神呆滯,盯著一個地方發獃,有時候眼睛還會發紅
  • 臉上的表情發木

這三個表現就是寶寶開始犯困的初始信號,那在這個時候開始哄睡會比較輕鬆,哄睡過程也會很快,如果家長沒有注意到寶寶這個轉變,那麼寶寶會發出更直觀的中級信號來(哄睡難度

  • 揉眼睛
  • 打哈欠
  • 開始有點小煩躁不安

這個時候,寶寶還算比較「冷靜」,但是睏倦的程度已經增加了一大截,這個時候,就算再遲鈍的家長也應該明白寶寶的需求了,如果有的家長覺得等一會哄睡也沒什麼,再拖一會,那寶寶們就會發大招了,也就是過困的終極信號(哄睡難度

  • 哭鬧、打挺

此時哄睡可不是一時半會能成功的,哭的你心亂如麻、一頭大汗、抱著走著搖著、塞奶都不管用,寶寶的內心戲是:「犯困的我你愛搭不理,發脾氣的我讓你後悔不已」。



為什麼要捕捉寶寶的睡眠信號

有的人就會納悶啊,為什麼要捕捉寶寶的睡眠信號?睡覺這麼個簡單的事情有必要搞的跟諜戰片一樣麼?我又不是特工!

原因就一句話:因為寶寶還很小,大腦和神經發育不完全,睡覺需要哄,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如果我們不捕捉寶寶的睡眠信號,就意味著經常會錯過寶寶哄睡的最佳時機,會出現2種結果:

1、容易造成寶寶過困,繼而引發一些睡眠問題

寶寶的睡眠信號從初始階段到終極階段可能只有幾分鐘而已,錯過最佳睡眠時機,就會讓寶寶進入過困的狀態,過困的寶寶會出現的睡眠問題是:

  • 鬧覺、哄睡難度大

通常過困的寶寶在哄睡的時候都會哭鬧、打挺,情緒特別崩潰,明明很困但就是哄睡不著,家長很是無語:睏了你就睡啊,為啥要哭要鬧呢?

最後可能需要花幾十分鐘的時間先安撫寶寶的情緒,然後才能哄睡著,累的是人仰馬翻。

  • 睡著以後頻繁醒、睡後大哭

過困的寶寶還會出現一個狀況就是睡著以後頻繁醒來,或者睡著以後大哭,你看,好不容易哄睡著了剛想鬆口氣,寶寶又哭醒來了,好嘛,接著哄,哄睡著以後可能又會再次醒來,來來回回的折騰。

這個情況我特別有感觸,前段時間我兒子錯過了午睡,然後直接去上早教課,來回跑啊做遊戲,看起來特別亢奮,等到晚上7點多睡著以後,一個小時哭醒一次,一直循環到晚上11點多才扎紮實實的睡踏實,在那以後,我再也不會讓兒子錯過午睡,前車之鑑啊。

2、增加育兒的壓力

對於小孩子而言,這很可能就像你把一打不加糖的濃咖啡倒進他的奶瓶一樣,他會更加激動、更加難以安撫,可能需要你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幫他再次平靜下來,然後睡著。----摘自《韋氏嬰幼兒睡眠聖經》

雖然睡眠是個看起來稀鬆平常的事情,但卻占據著寶寶們每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這就意味著哄睡任務也將是我們育兒工作的重頭戲,如果每一次的哄睡都是在過困的情況下展開,我們算算,寶寶一天得哭鬧多少次?我們一天得崩潰多少次?

有的媽媽感嘆到:每天不是在哄睡,就是在去往哄睡的路上。

長此以往,媽媽的育兒壓力一定不小,寶寶睡不好,媽媽自然也睡不好。



為什麼有的家長抓不住寶寶的睡眠信號呢

睡眠信號如此重要,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抓住的,否則就不會出現寶寶過困的情況了,這也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地方:我怎麼就抓不住呢?

抓不住睡眠信號可能是由以下幾點造成的:

1、對嬰幼兒睡眠知識的認識不足

很多家長對嬰幼兒的睡眠都存在著深深的誤區,有些靠著「老人育兒」的經驗,認為寶寶不困就是不累、累了自然就會睡、把寶寶拖到累的不行的時候再哄睡才能睡的長、白天不睡晚上才能睡的久。

這些錯誤的認知會讓寶寶的睡眠信號形同虛設,所以睡眠信號這一理論對於家長來說完全是「沒用」。

2、容易興奮的寶寶,給家長造成「不困」的假象

我遇見過這樣一個寶寶,非常喜歡和家長互動,特別愛笑,家長隨便一個表情或者逗趣的動作都會讓寶寶興奮的哈哈大笑,寶寶笑的開心,家長也跟著哈哈大笑,繼續逗寶寶,處於興奮狀態下的寶寶很可能就掩蓋住了自己的睡眠信號,給家長造成的錯覺是:你看娃多精神的,一點都不困麼,根本就不像是要睡覺的樣子。

其實真相是:寶寶不是不困,而是重新亢奮了。

背後的原理和我們體內的激素有關,當我們疲倦的時候,體內會分泌出更多的腎上腺素來提供更多的活力,幫助我們保持清醒、敏感和興奮,皮質醇的濃度也會升高,以提高我們的機敏程度,這些體內的化學物質在對抗疲倦------摘自《嬰幼兒睡眠聖經》

所以,過困的寶寶會變得異常興奮,好像打了雞血一樣。

3、大人沒有遷就寶寶的作息

有的寶寶犯困的時間剛好就是家人吃飯的時候,比如4個月齡左右的寶寶,白天的第二次小覺時間大概是在中午12點左右,而這個時候一般都是我們大人吃飯的時間。

如果我們不肯遷就寶寶,而是選擇先吃飯再去顧及寶寶,那必然會錯過寶寶的睡眠信號。

對於小月齡寶寶來說,我們應該先保障他們的作息時間安排,要麼提前吃飯,要麼換著輪流吃飯。



如何正確的捕捉寶寶的睡眠信號

有的寶寶睡眠信號很好捕捉,有的寶寶卻不好捕捉,比如前面說到這類容易興奮的寶寶,那如何精準的抓住睡眠信號呢?

1、日積月累的觀察磨練

說實話,捕捉睡眠信號可是個技術活啊,沒有日復一日的磨練怎能練就一雙火眼睛睛?每個新手家長剛開始都不太容易捕捉得到,經常就直接進入了寶寶打哈欠這個中級階段。

但是,但凡有正確哄睡經驗的媽媽,看到別的寶寶的時候,真的可以一眼看出來寶寶是不是犯睏了。所以,還是要多觀察、多積累經驗,這個是旁人沒辦法代替的,除非家裡一直有個人是專門負責哄睡的。

2、根據大數據來判斷

慶幸的是,很多嬰幼兒睡眠專家們總結出了一套大數據,將每個月齡寶寶的清醒時間統計了出來,讓家長們可以作為參考:

  • 新生兒的清醒時間:45分鐘-1個小時
  • 2-3個月寶寶的清醒時間:1-2個小時
  • 4-6個月寶寶的清醒時間:1.5-2.5個小時
  • 7-9個月寶寶的清醒時間:2-3個小時
  • 10個月-1歲寶寶的清醒時間:2.5-4個小時

這些數據是告訴家長們:不同月齡段的寶寶清醒時間差不多就是這個時間段,超過這個時間段很有可能是過睏了,如果哄睡的時候確實出現了哭鬧的情況那就是真的過困,下次哄睡的時候就需要按照這個時間段提前著手,不要超出這個範圍。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存在個體差異,並不是必須要死摳這個數據標準,有的寶寶確實是少覺類型,我們還要根據睡前/睡後的情緒狀態來綜合判斷。

3、記錄寶寶的作息數據

參考上述大數據以後,可以讓家長在哄睡的時機上有個大致的方向,但是基於寶寶的個體差異,建議家長記錄寶寶的作息時間,至少記錄一周的睡著和醒來的數據,然後對比觀察,就能找到屬於自己寶寶的規律,什麼時候入睡、什麼時候醒來、清醒時間大概多久。

這樣就不會讓哄睡變得盲目、摸不著頭腦。

4、遵循睡前平穩寶寶情緒的基本操作

寶寶從睡醒到下次犯困這個階段,情緒是平靜到興奮、再到平靜的一個過程,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寶寶的情緒在睡前逐漸平緩下來,而不是再次升高。

按照上述大數據,在寶寶睡前15-30分鐘的時候,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和寶寶輕柔的說說話、給寶寶做撫觸按摩,這些操作都有助於平緩寶寶的情緒,讓他們安靜下來,睡眠信號出現的時候比較容易捕捉的到。

錯誤的做法是:從寶寶清醒開始一直逗寶寶開心,讓寶寶哈哈大笑,處於一個亢奮的狀態,或者明明快到寶寶睡覺的時候,家長忍不住和寶寶做遊戲、撓痒痒、舉高高。



如果錯過了睡眠信號,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根本沒有睡眠信號,完全抓不到,那就需要回憶一下是不是完美的錯過了,先來看看如果錯過了睡眠信號,也就是最佳睡眠時機,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1、睡前哭鬧、打挺、哄睡困難

過困的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哄睡困難,就是我們常說的「鬧覺」,正常情況下的哄睡是平穩的、寶寶不哭不鬧,15分鐘內就能入睡。

2、異常興奮、奔跑、轉圈

過困的寶寶由於體內腎上腺激素上升、皮質醇濃度增高,會重新出現亢奮的狀態,小月齡寶寶會歡快的蹬腿、搖胳膊,眼神發亮、哼哼唧唧,學步期的寶寶會滿屋子奔跑、轉圈,看起來就是完全不困的樣子,但其實有可能是「黎明前的暴風雨」。

3、發脾氣、易怒、暴躁

有時候寶寶過困會變得格外不講道理,脾氣暴躁、比如學步期的寶寶發脾氣扔東西,這不對那不對做什麼都不對,很有可能就是過困的表現,並不是寶寶在「犯渾「。

當出現這些狀況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反思一下,是寶寶真的沒有睡眠信號 ,還是你壓根就錯過了?

這些表現提醒我們:寶寶需要睡覺了,而不是繼續high下去,此時需要做的是結束一切興奮的活動,放一首舒緩的音樂,將寶寶帶到安靜的房間平復情緒,進入睡眠,如果是夜晚,那就先洗個熱水澡吧。

孫悟空的火眼睛睛是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練就的,我們的火眼睛睛是懷裡的小祖宗磨練出來的,感謝他們吧。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喂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及轉發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P0Qq0G4BMH2_cNUgb1k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