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至少影響16塊肌肉!你的實操都做對了嗎?

2020-05-24     FitEmpire健身領域1

原標題:肩胛骨至少影響16塊肌肉!你的實操都做對了嗎?

不知不覺,「肩胛骨」在健身房訓練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高:

「側平舉要沉肩!壓住肩胛骨是關鍵!」

「臥推時夾緊肩胛骨啊!這可是最重要的細節!」

「推肩到最後不要把肩胛骨送上去啊,否則斜方肌代償!」

「深蹲時要夾緊肩胛骨!否則你的脊柱很脆弱!」

「划船拉到最後要收攏肩胛骨!否則你就白做了!」

「硬拉站直以後要收一下肩胛骨嗎?」

.......

似乎所有已知的訓練動作,與肩胛骨都脫離不了干係,這是有道理的。

肩胛骨是一塊扇形扁骨,貼在人體軀幹的後上方,它的邊緣和表面連接著大大小小16種肌肉。肩胛骨的外側是我們的「肩關節窩」,連接著手臂肱骨。

今天我們來捋一捋這裡的邏輯——哪些動作需要肩胛骨做出正確的移動?哪些不應該移動?以及在哪些動作中,肩胛骨的狀態並不那麼重要。

類型1:肩胛骨需要大範圍移動的典型

首先要搞清楚: 骨骼它自己本身是不會動的,只有連接骨骼的肌肉產生收縮,才能導致骨骼位移——這是常識。

聳肩

參與發力的肩胛骨肌肉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菱形肌)

之所以將聳肩放在開頭,不是因為這個動作有多重要,而是因為它最簡單,最易理解(哪怕是個小白都懂,斜方肌上部太發達可能是平時訓練各種「聳肩借力」導致的)。

斜方肌上部、肩胛提肌,菱形肌這些肌肉的縮短,會導致肩胛骨 上移。所以,如果你專門為了強化上斜方肌訓練聳肩,那麼肩胛骨的位移是很重要的——下降時,做出徹底的沉肩胛,將整個脖子露出來;提起時,想像用兩個肩胛骨去親吻你的雙耳,最大化縮短上斜方肌。

對於形體愛好者來說,聳肩訓練的運用範圍應該是很狹小的,通常只有:男性+鎖骨太寬+三角肌發達程度超過上斜方肌,三個條件齊全才有必要頻繁進行聳肩訓練。

正常男性以及99%的女性都沒必要去練它,否則可能會嚴重破壞上肢美感。比如,我們去年採訪的嘉賓「強尼傑克遜」就談到,他的上斜方之所以發達,是青年時代痴迷聳肩的結果,因為聳肩動作駕馭的力量大(他未成年時就可以聳肩400KG!)看起來很炫酷。但碩大上斜方肌也成了他早年的一大詛咒,因為每每站在健美賽場上,他的上肢總是顯窄顯突兀,被扣分。

關於肩部的訓練,這是集中考驗肩胛骨控制能力的環節。我們有專門的《肩部訓練專精講解》,解析各種關鍵的動作的細節。

也許會刷新你對三角肌的訓練認知

你可以在課程中學會如何孤立目標肌群,也可以掌握整體增加三角肌維度的方法,如果你肩膀一直沒有感覺,那麼可能馬上就會有了。

垂直拉[引體、高位下拉]

參與發力的肩胛骨肌肉 (斜方肌下部、背闊肌、菱形肌、前鋸肌)

我常常告訴學員: 練背就應該好好地去活動你的軀幹,而不是僅僅活動肩關節和肘關節。

那麼,怎樣製造較大的軀幹背部活動?——肩胛骨的位移是至關重要的:在引體或下拉的 離心收縮(拉伸)階段,你的肩胛骨應該明顯上移,如此才能充分拉伸斜方肌下部和背闊肌(這兩塊肌肉是背部至關重要的贏分點!);

而在 向心收縮(縮短)階段,你的肩胛骨應該明顯向下壓,如此才能充分擠壓斜方肌下部和背闊肌。

這兩個步驟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大部分人要麼是肩胛骨幾乎沒有活動(像是被萬能膠黏在胸壁上了),要麼就是只能聳肩胛而無法沉肩胛。這些都會導致背部實操效果嚴重缺失。

如果那些負責聳肩的肌肉太緊張(尤指斜方肌上部和肩胛提肌),它們平日就習慣急劇縮短,那麼你是很難在垂直拉訓練中做出恰當沉肩的。

所以如果你有相關問題,記得練背之前按摩放鬆斜方肌上部和肩胛提肌,這會在接下來的訓練中立竿見影提高你的沉肩力度、以及斜方肌和背闊肌下部的收縮力度。

插個題外話,有些人可能對 背闊肌與肩胛骨是否相連接存疑,這項研究可以解惑:

2005年兩位歐洲解剖學家N.Pouliart和O.Gagey針對背闊肌與肩胛骨的關係做了研究,他們解剖了100具屍體,觀察背闊肌和肩胛骨的關係,結果分為3類:

第一類:有大量的背闊肌纖維連接在肩胛骨下角(43人)

第二類:有少量背闊肌結締組織連接肩胛骨下角,無肌纖維連接(36人)

第三類:無任何背闊肌組織連接在肩胛骨下角,背闊肌和肩胛骨之間有滑囊相隔(21人)

所以,通常一半以上的人,肩胛骨和背闊肌是有連接的。

即便沒有連接,背闊肌對肱骨的牽拉作用也會間接聯繫肩胛骨。所以,練背時好好地學會移動肩胛骨吧。

水平拉[划船]

參與發力的肩胛骨肌肉 (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

如果說垂直拉動作的要素是「聳肩胛&沉肩胛」,那麼水平拉動作的要素就是 「送肩胛-收肩胛」——你需要在離心收縮階段將肩胛骨向前向側送(撐開背部),在向心收縮時將肩胛骨向後向中間收(夾緊背部),以達成背部肌群的全幅度活動。

不過,水平方向的肩胛控制可能會比垂直的稍微棘手一些——某些人在撐開背部(圓中背和上背)的同時,下背部也跟著變圓了,這對腰椎很不友好。你需要在做各種划船時學會保持下背部中立狀態,這需要時間來練習。

類型2:肩胛骨需要儘可能不移動的典型

或者說,需要肩胛骨周邊肌肉維持緊張,起穩定作用的那些動作:

臥推

標準的臥推姿勢,需要保持挺胸、沉肩、將肩關節固定在比胸更低的位置。

所以,這些細節註定了你肩胛骨某些肌肉必須做出等長收縮——斜方肌、菱形肌、背闊肌要發力收緊,以維持動作穩定。

尤其對於 力量舉愛好者來說,肩胛穩定能力以及背部肌群的強壯程度是決定臥推力量的要素。某些力量舉技術甚至認為——槓鈴離開胸的一瞬間,用的是背闊肌力量驅動!

然而,對於一個健美愛好者、或者一個單純想要練出漂亮胸肌的人來說,你不需要喪心病狂地在臥推時全力夾緊肩胛骨,那反倒會抑制胸部本身的收縮,畢竟胸大肌的解剖功能與上背部肌群是相反的。

你只需簡單地收攏肩胛,讓上背部與凳子結為一體即可,將更多注意力放在目標肌肉(胸大肌)本身的收縮上。

深蹲

同臥推一樣,你的肩胛骨要收攏。斜方肌、菱形肌需要做出等長收縮以固定軀幹姿勢、從而保護脊柱免收滅頂之災。但這裡依然涉及到「程度」的問題——達到 適當收攏、控制體態的程度就足夠了;過份的夾緊會導致胸椎-腰椎發生連帶影響,引發過於反弓的脊柱狀態,這同樣對腰椎是有傷害的,不可取。

如果你感覺收攏肩胛還不足以穩定軀幹,注意另一項技術: 肘部向前移,固定在槓鈴垂直正下方。肘部前移可以幫助你收緊背闊肌,使背闊肌分擔一些原本屬於斜方肌和菱形肌的壓力。

當然,想要讓肘部舒服地安置在槓鈴正下方,你的肩關節柔韌性必須達標。

過頂臂屈伸

這是一個練肱三頭肌長頭的動作,長頭通常是三個頭當中增長潛力最大的頭,也是決定練了「手臂下端肌峰」美感的關鍵位置。

注意觀察一下長頭的解剖結構,它的肌腱起點是從肩胛骨上延伸出來的。

這意味著,執行任何過頂臂屈伸時,固定好肩胛骨可以促成 更穩定的長頭收縮效果!

這也是我經常建議用 牧師凳或者 肩推凳這類「半高的凳子」來執行過頂臂屈伸的原因,它們不會阻礙肩胛骨活動,允許你的上背部和肩胛骨做出自由調整,最終你會舒服地將兩個肩胛骨壓在凳子的最上端。如果換成上斜臥推凳——上背部和頭部有阻隔,你很難操控這些細節。

註:在這個類別中,我特意沒有羅列推舉和側平舉這些三角肌動作,因為肩胛骨和肩關節是一體的,當你想要完全收縮三角肌時(大幅度活動肩關節),肩胛骨必然也附帶有活動。

所以嚴格來講,你無法在推舉和側平舉時確保肩胛完全不移動(充其量,你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它的活動)。

類型3:肩胛骨狀態不那麼重要的動作

或者說,無需過份留意肩胛骨狀態的動作。

硬拉

硬拉通常是一個主練下肢的動作,主動肌是膕繩肌、臀大肌;穩定肌是豎脊肌、腹直肌、斜方肌。

對於初學者來說,過份關注肩胛骨狀態可能會起到反效果,破壞了下肢發力模式。你的注意力應該放在髖鉸鏈作用上——膕繩肌和臀大肌如何通過「拉長-縮短」來移動你的軀幹。

硬拉天王安迪博爾頓指出:在設置硬拉啟動姿勢時,肩胛骨和上背部是放鬆的,膕繩肌、臀大肌、豎脊肌是緊繃的。

而在拉起之後,肩胛骨也不需要刻意的向後夾緊——畢竟阻力是垂直作用的,而不像划船那樣水平作用。你再怎麼夾,也無法給上背部肌肉帶來太多的強化作用,反而可能導致腰椎失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8zASHIBfGB4SiUw1jz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