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瀾;編輯:徐無鬼
從香港回來,最惦記的就是人家的燒臘鋪子。最近在「第二港」也看到這樣的畫面:一隻只裹著蜜、滴著油伸著脖子的燒鵝掛在櫥窗後面,紅艷艷的,油亮亮的,雖然隔著玻璃窗,鼻子裡似乎早已經聞到那股香味,喉嚨里止不住一陣翻騰……TVB 里最經典的夜宵之一,就是燒鵝腿,有時會加一句:「燒鵝腿,是左腿哦!」據說人家燒臘鋪子裡,不管是鴨是鵝,左腿永遠比右腿先賣光,就這麼神奇。為啥呢?有人說是因為鵝用單腿站立時,撐地的就是左腿,因此左腿肉比較韌,有嚼勁。
香港燒臘店
燒鵝的魅力到底在哪裡?跟我們去嘗嘗吧。
這家「第二港」的招牌菜式都是粵式叉燒,我迫不及待地要了一份燒鵝,一份蜜汁叉燒,一份南乳肉,端上來的是三盤不同姿態的尤物:叉燒滴著油水,裹著蜜糖,燒鵝軟脂和瘦肉層次分明,南乳肉的外皮裹上了一層玫紅色的外衣。
燒鵝
一口下去,三種叉燒又各自表現了自己不同的姿色:叉燒肉嫩多汁,蜜香四溢,還有很棒的嚼勁;南乳肉香氣最是誘人,外脆里嫩,少了一分蜜汁,多了一分肉香,一嘗便是過油的;燒鵝肉最為肥美,還有鵝特有的脂香味道,尤其是肥脂下面的第一層瘦肉,夠嫩,夠滑,蘸上醬料,酸酸甜甜的味道還能中和一部分的油膩。據說這裡的燒味保留了傳統的製作手法,每一隻燒鵝、每一塊叉燒都是炭火生烤烤香的,皮脆肉香,沒有半點虛招。燒鵝的製作手法最為漫長,經過風乾之後,用密制的十幾種調料腌制一個晚上,在烤制過程中還要一遍又一遍地刷上蜜汁,最後才以最佳的姿態上場。因為店面不大,每天還是限量供應的,想要品嘗還要趁早。
燒鵝
大啖一番肉食之後,又發現粵式經典的生啫煲也被搬到了這裡,「生啫」是一種經典的粵菜做法,名字源於上桌時「啫啫」作響的聲音,把砂鍋燒熱,之後下油,接著放進已經腌制好的主料,再配以姜、蔥、蒜、辣椒爆炒,這熱油遇到冷料之後便會吱吱作響,上桌時,鋪點生菜作為點綴。嘗了一個牛蛙煲,果然比平時的爆炒燒法要嫩,還有那恰到好處的醬料襯托,只是這香氣和熱氣不夠熱烈,還是少了一些盼頭。
炭火燒鵝
港式餐廳,還是少不了那一碗標誌性的熱氣騰騰的砂鍋粥。這砂鍋粥最大的特色便是鮮,而要達到這一標準,必須百分之百地保證原料新鮮,特別是海鮮粥,如果其中有一隻死蝦濫竽充數,便會壞了一鍋粥的味道,這樣一來成本就上去了,這也是很多人質疑砂鍋粥價格昂貴的原因。吃砂鍋粥時,千萬別忽視了那一碟隨餐附送的香菜和醬料,大多數人先被其中的鮮味吸引,喝上一兩碗,而後嘴裡略顯乏味時,再把香菜和醬料倒入其中,這樣味道就會恰到好處。
不過,店裡的甜品似乎稍微遜色了點,就拿榴槤酥來說吧,顏色過深,少了分榴槤味,多了分厚重的油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