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種肺部細菌感染的影像學特點,這個總結我給滿分

2019-04-21     醫脈通呼吸科

1. 肺炎鏈球菌

肺炎球菌性肺炎在胸片上呈典型的氣腔肺炎,有侵犯到胸膜的實變影,常可見空氣支氣管征( 圖1),肺體積無縮小。肺炎球菌性肺炎也可見斑片狀、多灶性實變影, 符合支氣管肺炎,罕見的是伴有含氣實變的間質性改變。

圖1 肺炎球菌肺炎

胸部正位片可見右肺上葉均勻實變影(箭頭)伴空氣支氣管征

偶爾,肺炎球菌性肺炎可表現為局灶性結節或腫塊( 圖2),常稱為「球形肺炎」。罕見空洞和膿腫形成。50%或更少的患者可合併胸膜疾病、胸腔積液或膿胸。

胸部CT 常表現為小葉含氣實變影、周圍實變的磨玻璃樣影、分葉陰影、3 ~ 10mm 界限不清的小葉中心型結節、支氣管壁增厚及光滑的小葉間隔增厚。肺部陰影常位於中外1/3。小的( 小於3mm) 小葉中心型結節在細菌性肺炎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中罕見,而這種徵象常見於其他傳染性疾病如分枝桿菌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圖2 肺炎球菌引起的球形肺炎

胸部正位片可見右肺上葉圓形腫塊影(箭頭),患者痰液中可見肺炎球菌,抗炎治療後陰影消散

2.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導致支氣管肺炎,呈均勻或斑片狀多灶性實變陰影( 圖3), 好發於肺下葉。肺體積縮小,空氣支氣管征不常見,常形成空洞,稱為肺膿腫。偶爾可見肺膨出,尤其是在兒童患者中。表現為薄壁囊狀結構,可含有氣- 液平面。與肺膿腫不同的是肺膨出的內壁通常薄而光滑、規則。肺膨出在感染後數周或數月可自行吸收。

圖3 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可見雙側實變影,伴空氣支氣管征(箭頭),血和痰培養證實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CT 或HRCT 表現為節段性實變常伴有中心型小葉結節或樹芽征。

約5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可伴發胸腔積液。膿胸可以使積液成分更為複雜。當CT 可見小腔形成,尤其當胸膜增厚時, 應考慮有胸膜分裂征(split pleura sign)。

在靜脈內藥物濫用、細菌性三尖瓣心內膜炎患者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可向肺內血行播散( 膿毒性栓子),數日後典型表現為多發邊界不清的空洞、結節( 圖4A)。這些結節常位於肺組織外帶,主要見於下葉。CT 較胸片更利於顯示空洞( 圖4B),也可以顯示接近肺內血管的結節,稱「滋養血管征」,是血行播散到肺內的典型表現。

外周楔形實變陰影,代表了膿毒性肺梗死。罕見膿毒性血栓引起的瀰漫性肺泡損傷。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膿毒血栓影像學表現無特異性,也可見於其他細菌感染,如表皮性葡萄球菌。

圖4 感染性心內膜炎伴膿毒性栓子

A. 胸部正位片可見雙側多發外周結節和空洞(箭頭),代表三尖瓣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存在膿毒性栓子;B. 周圍CT顯示雙側多發空洞(箭頭)代表膿毒性栓子

3. 肺炎肺炎克雷伯菌

當克雷伯桿菌感染肺實質時,表現為非節段性分布的均勻實變影,類似肺炎球菌性肺炎。空氣支氣管征常見。據了解,肺炎克雷伯桿菌特別趨於產生大範圍實變陰影, 導致肺葉擴大,形成葉間裂膨出征( 圖5)。

常見肺膿腫形成、胸腔積液和膿胸。肺炎克雷伯桿菌性肺部感染也可表現為支氣管肺炎的特點,特別是當院內感染髮生時。

圖5 氣腔肺炎,葉間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見右肺上葉均勻實變合併葉間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發現克雷伯桿菌

4. 綠膿假單胞菌

胸片可見典型的支氣管肺炎,包括節段性、多灶性、斑片狀實變影,常見於下葉。也可見胸腔積液、膿胸或空洞形成( 圖6)。HRCT 可見樹芽征或中心小葉結節影。

圖6 肺膿腫

A. 胸部正位片;B. 胸部側位片,可見左肺下葉局灶性空洞影,合併氣液平面(箭頭),代表肺膿腫;C. CT軸位片可見左肺膿腫(箭頭)前壁相對較薄,有氣液平面,患者有膿毒血症,保守治療無效,行手術切除;D. 左肺標本肉眼可見空洞

本文內容整理自《胸部影像學(第2版,中文翻譯版)》(科學出版社),醫脈通已獲出版社授權,欲了解更多內容,請閱讀原版書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JeWnDWwBmyVoG_1ZG_I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