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23日是國際奧林匹克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通過視頻向全球致意。晚間,中國的運動員、教練員、體育名宿等集體在一場名為「」保持強大」的在線加油會上亮相,各位讀者今天通過各大媒體的報道應該都有所見。
疫情之下,包括奧運會在內的全球體育產業和賽事活動受到嚴重衝擊,但是,體育作為人類一項追求健康、寄託夢想、凝聚人心、並超越國界與種族的文化活動,其正向價值在疫情期間更顯可貴。而奧林匹克正是把所有體育活動連接在一起的重要載體。
那麼,國際奧林匹克日的由來是什麼、設立這個日子的意義何在?
一、奧林匹克日:鼓勵所有人參與體育運動
Olympic Day 國際奧林匹日,是在國際奧委會(IOC)的倡議下,由各國和地區奧委會為促進健康、社交與快樂生活而設立的全民運動日。
1894年6月23日,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創始人皮埃爾·顧拜旦倡議,在法國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
1948年,IOC會議決議,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每年在6月23日舉行國際性的慶祝活動,鼓勵各國人民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體育技能高低,都積極參加運動,推廣全民參與這一理念。此後,以大眾跑步、全民健身為號召的奧林匹克日活動,每年都在各個國家同時舉行。
奧林匹克運動,不僅僅是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它還是一個龐大的體系。
在思想理念層面,有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精神、格言、口號......
在組織層面,儘管各個國際單項體育協會與國際奧委會是相互獨立的,但在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發展上,各個國際體育組織都是直接參與者,因此,國際奧委會、各個國際單項體育協會、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奧委會構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組織層面的三駕馬車。此外,還有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FISU、聯合會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各種機構也在支持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
在活動層面,有奧運會(冬、夏)、青奧會(冬、夏)、殘奧會(冬、夏)、特奧會,各大洲運動會(如亞運會、亞冬會),各類國際單項協會的賽事(如世界盃、各類世錦賽),國際奧林匹克青年營、奧林匹克文化藝術活動、體育學術研究與報告會等等。
奧林匹克運動,藉助於商業與政治的力量,彰顯體育運動(大眾娛樂+體育+高水平競技)的各種價值,宣傳推廣尊重、友誼、團結、進步以及卓越、和平等人類共通的理念,以求建立一個美麗新世界。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國際奧林匹克日向全球致以節日問候
奧林匹克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它凸顯著人類努力拚搏、挑戰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但是,它不只是強者的表現場域,也不是為了要求每個人都去與他人比較。奧林匹克真正強調的,是每個個體不斷地成長,在身體、精神、意志、知識、理論、技能、能力等方面,去做「更好的自己」。這與中國的一句古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包含的理念高度一致。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口號,是「參與比獲勝更重要」。這裡,參與的重要性,不是只針對金、銀、銅牌選手而言很重要,而是指,「參與運動」這一行為本身很重要。參與運動,並不是運動強者——奧運英雄、世界冠軍們的專利,而是每個人自我發展、提升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的重要方式,是作為人的一種權利。實質上,它無關比拼、競技與優劣排名,而是相關著人的健康、快樂、身體與精神的recreation(再造:重新獲得休息、恢復與發展)。
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都一再表明:科學地參與運動,或在運動中接受教育,讓運動參與成為生活內容的一部分,無論是對於個人層面的身心健康、社會交往、性格塑造、能力培養、認同建構等等,還是對於社會層面的健康、和諧、穩定、以及對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都具有極為積極的價值與意義。幫助每個人養成科學參與運動的生活習慣,對於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城市、族群、國家,都具有正向影響。
二、西蒙教授的闡釋:為何體育運動很重要
William Bill Simmon 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法律學院以及經濟系的兼任教授,1988年,他與妻子幫助UCLA建立了體育運動促進基金會,持續支持發展學校的各類體育運動。2015年,這個基金會與學校健康部門聯手,開展「健康完美身心」創新體育計劃。下面是他就體育對青少年有著重要意義的一段演講:
西蒙教授,對於學校中青少年體育課程與活動重要性的闡釋 (本視頻的翻譯與後期字幕,由北京體育大學碩士研究生趙建雯完成)
演講中的西蒙教授,不是一名運動教練、體育教師或醫生,只是一名大學老師,一名自閉症孩子的父親。在他的演講中,深入闡述了體育運動對人類影響的各種研究成果,以及個人和家庭因體育受益的感受;強調了學校體育的重要性,以及請求政府為所有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提供更多支持。
他以自己兒子的成長經歷,解釋了一個人在參與運動後,身體、心理、社交、智力與學習方面獲得的深度影響——這些久為遮蔽忽視的積極效應,應該讓更多人知道,並以此引導政府官員、學校教師與教育管理者深刻理解「為什麼體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對學生如此重要」。
三、鼓勵自己與家人參與到體育運動
我們都知道,積極進行身體活動、科學參與體育運動,有很多益處。但也都明白,「知行合一」,又是何等的艱難。
煙與酒,都是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界定為一類致癌物,很多人愛之若狂、難以割捨。參與體育運動有益處,但面臨場地、器械、時間、精力等各方面的挑戰,於是很多人不如「靜以修身」。
王陽明先生說,「知易行難」。我們也知道,很多人懂得極其多的知識、理論與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輩子。
當然,孫中山先生又說,「知難行易」。很多的發明、發現、創造,是在懵懂無知的探索或實踐中產生,進行才形成複雜、深奧的知識與理論體系。
「行勝於言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真正理解了體育運動的重要性,才會「轉識成智」,用它作為智慧,引導自己的生活行動,去帶動孩子、老人參與各種身體活動、體育運動。
為了自己的健康與快樂,為了家人,也應該運動起來!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不論年齡、性別、職業或身份,這是IOC設立國際奧林匹克日的初衷。
Stay Strong,Stay Active, Stay Healthy
保持強大、保持活力、保持健康
生命在於運動,疫情之下,科學地動起來,讓生活更好一點!
重新回到冰場——人到四十,真的更需要鍛鍊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體教真正融合是驅動力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校長盧詠莉:體育是學校第一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