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未完的巨作,續本很多,現行最為通行的續本一般認為是高鶚的續本。為什麼這樣呢,是因為大家一般認為高鶚的續作更符合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情節設定。那麼,曹雪芹對全書人物身世與情節有什麼提前設定呢?
(87《紅樓》開篇的石頭)
我們認為,最主要的是《紅樓夢》第五回的判詞與詞曲的預設。實際上,要讀懂《紅樓夢》,讀懂第五回的十二釵判詞極為關鍵,今天我們就來詳細分解一下這些判詞。
曹雪芹安排寶玉打開的第一冊是「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中的一冊,內容是一幅畫,畫中內容是「又非人物,也無山水,不過是水墨滃染的滿紙烏雲濁霧而已「,判詞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這是晴雯(後面就是襲人,足見晴雯、襲人的重要性)的判詞,畫面是晴雯處境的污濁與險惡。霽月,指雨過天睛時的明月,扣「晴」字,「彩雲易散」出自白居易的《簡簡吟》:「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晴雯是賈寶玉丫鬟里最為心高氣傲的,但她也只不過是個丫鬟罷了,所以說她身為下賤。書中後續寫晴雯長得極似黛玉,又寫他女紅極佳,這是超過一般人的「風流靈巧」。也正因為她過人的風流靈巧,,她才會因為「誹謗」導致「壽夭」。後續晴雯臨死之間曾經跟寶玉又一段當面的剖白,一證晴雯的「心高」,又照應寶玉的「空牽念」。
(晴雯撕扇)
寶玉接著又看到的判詞是畫著「一簇鮮花,一床破席。」判詞是: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這是襲人的判詞,襲人原姓花,畫中有花有席(襲)。襲人是寶玉最重要的丫鬟,性情柔順,在王夫人那裡幾乎是認定了要將她收為寶玉的妾,可惜最終賈家勢敗,襲人最終嫁歸了蔣玉菡,寶玉自然就沒有緣份。蔣玉菡是優伶(即琪官),所以說「優伶有福」,「公子無緣」。
(襲人)
緊接著,寶玉放下「又副冊(丫鬟一級的冊子)」,拿起一本「副冊(妾一級的冊子)」,揭開看,畫上是「一株桂花,下面是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判詞是: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這是香菱判詞,蓮根荷花同長在一根莖上,一樣芳香。荷花也稱蓮花,暗示香菱的原名英蓮。英蓮本是富貴人家的小姐,自小被拐子拐了,偏偏又賣給了薛蟠這樣霸道的污爛公子,最終淪為妾室,這當然讓人感傷。「兩地生孤木」,一個木,兩個土,是個「桂」字,暗示香菱最終被夏金「桂」折磨虐待至死。
(香菱)
接下來,寶玉打開的是「正冊」,第一冊的畫,畫的是「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判詞是:
可憐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是黛玉和寶釵的判詞。這是《紅樓》一書中糾葛比較最為厲害的兩個人,「停機德」一典出自《後漢書·列女傳》,說東漢樂羊子遠出求學,中道而歸,其妻以停下織機割斷經線為喻,勸其不要中斷學業,這一句指薛寶釵,寶釵在後面的情節里,也是多次勸寶玉留心仕途經濟。「詠絮才」一典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說晉晉女子謝道韞有捷才,某天大雪,韞叔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韞的堂兄回答:「撒鹽空中差可擬。」謝道韞的回答是:「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讚。後以詠絮才比喻女子才思敏捷。這裡指林黛玉。林黛玉在大觀園也多次詠詩奪魁。「玉帶林中掛」,「玉帶林」是林黛玉的倒讀諧音。「掛」指賈寶玉對黛玉的牽掛,並不指林黛玉最終上吊而死。「金簪」即指「寶釵」,雪當然是薛的諧音,同時又指薛寶釵最終結局淒涼。
(黛玉與寶釵)
接下來的畫是「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判詞是: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這是元春的判詞,畫上的一張弓,弓諧音「宮」,當然也指不祥的兇器,香櫞的櫞諧音「元」。元春在宮裡生活了二十多年,做了什麼呢,一直忙於辨別是非,實指宮廷內鬥。榴花一般指女子懷孕,但卻沒有說石榴結子,顯然,元春最終沒有生下孩子。三春指的是迎春、探春、惜春,初春,就是元春。虎兕另有一說是虎兔,有兩種解釋,如果是虎兕,則指兩股勢力的爭鬥;如果是虎兔,則指虎年之末,兔年之初,指時間點,元春死亡的時間點。大夢歸,指死亡,大勢已去。
(元春)
接下來畫的是「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隻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狀。」判詞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淚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這是探春的判詞。探春有才,但卻是庶女,又生於賈府日漸衰退之時,所以說她「生於末世」。「清明」是祭祖懷鄉之節,但是她卻只能站在江邊眺望,說明探春的結局是遠嫁到了「千里」之外。這與畫中之情景相互照應:她遠嫁海隅,如斷線風箏。
(探春理家)
接下來,畫的是「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判詞是:
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是史湘雲的判詞。史湘雲生於大族史家,但卻自幼父母雙亡,史家的家族富貴並不能帶給他溫暖,他在嬰兒時期就離開了父母。後兩句進一步說史湘雲婚後好景不長,轉眼之間夫妻離散。吊,指憑弔,傷悼。湘江水逝楚雲飛,一則暗含湘雲之名,一則借用宋玉《高唐賦》楚懷王夢會巫山神女之典,說明夫妻生活短如一夢。這也照應畫面里的幾縷飛雲和一灣東流的逝水。
(史湘雲醉臥芍藥茵)
接下來的畫是「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判詞是: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這是妙玉的判詞。玉本來是高潔之物,但偏偏落在了泥垢之中。妙玉出家為尼,自然是為了絕對的「凈」,因為佛家所修行的就是最終到天國的凈土。妙玉又有潔癖(劉姥姥用過的茶盞,她就要扔掉),她追求絕對的潔,卻最終掉在了污泥之中,指妙玉最終為賊人所戕。
(妙玉賞梅)
接下來的畫是「畫著個惡狼,追撲一美女,欲啖之意。」判詞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這是迎春判詞。迎春嫁了孫紹祖,「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系」,是。子和系合在一起是「孫(孫)」字。隱指迎春的丈夫孫紹祖。「中山狼」的典故出自明代馬中錫《中山狼傳》:說趙簡子在中山(國名)打獵,一隻狼將被殺死之時,遇到東郭先生救了它,可是危險過去後,它反過來想吃掉東郭先生。後來人們把忘恩負義的人叫做「中山狼」。指孫紹祖家曾巴結過賈府,受過賈府的好處,後來孫家家資饒富,孫在京襲了職,於是便猖狂得意,胡作非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迎春本是賈府「金閨花柳質」,只得個命歸黃粱。」黃粱「典出唐人沈既濟《枕中記》,說寒儒盧生枕在道士呂翁給他的一個神奇的枕上睡去,夢中享盡榮華富貴,夢醒地只不過是蒸熟一頓黃粱米飯的時間。後來「黃粱夢」指人生如夢,也指人的死亡。
(迎春)
再後來的畫,畫的是「一所古廟,裡面有一美人在內看經獨坐。」判詞是:
勘破三春景不長,淄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這是惜春的判詞。畫面和判詞都比較直觀,指惜春最後的結局是出家為尼。「勘破」指看破,三春是她的三個姐姐的經歷與命運,讓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
(惜春)
接下來的一幅畫,畫的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隻雌鳳。」判詞是: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這是王熙鳳判詞。畫面上的鳳凰指的王熙鳳。而冰山自然是要融化的,王熙鳳藉以倚作靠山的財勢都如冰山一樣難以持久。判詞里,凡鳥二字,合起來就是「鳳(鳯)」字,關於「一從二令三人木」爭論極多,紅學家們一直沒有定論,一般認為是指賈璉對王熙鳳態度變化的三個階段:最開始是聽從,接著就是使令。最後是休棄(人、木二字合成「休」字)。據脂批所言,王熙鳳最終在賈府敗後,落於「獄神廟」,短命而死。無法確認的是判詞的準確意義,但卻可以肯定,王熙鳳最終的命運是悲哀的。而「金陵」二字,照應的是也金陵王家,那正是王熙鳳的娘家(「護官符」里說「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王熙鳳)
再後面的畫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判詞是: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
這是巧姐的判詞。賈巧姐是賈家的晚一輩,是賈璉和王熙鳳的嫡親女兒,美貌是自然的,但依畫面之意,她最終淪落成為紡績為生的農村婦女。判詞所指是賈府勢敗之後,賈巧姐被「狠舅奸兄」所賣。但因為王熙鳳曾經周濟過劉姥姥,最終巧姐為劉姥姥所救。「巧」既指經歷之巧,又指「巧姐」之名。
(王熙鳳與劉姥姥看顧巧姐)
再後面的畫,畫的是「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判詞是: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這是李紈的判詞。畫面指李紈晚年因子得福,因子得貴,最終誥命加身。判詞中,「桃李」寓「李」,「結子完」寓「紈」,而「一盆蘭」寓賈蘭的「蘭」,完又指賈珠生完兒子之後就去世。後兩句紅學界爭論不休,一般認為是化用唐代僧人寒山《無題》詩:「欲識生死譬,且將冰水比。水結即成冰,冰消返成水。」之意,指李紈一輩子三從四德,晚年因子得貴,旋即死去,只留一個誥命的虛名,白白地留給世人作談笑之資。
(李紈)
最後一幅畫,畫中畫的是:「畫著高樓大廈,有一美人懸樑自縊。」判詞是:
情天恨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這是秦可卿判詞。畫面說秦可卿是弔死在高樓大廈之中的。根據脂批,小說的第十三回回目原本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在寶玉夢境(太虛幻境)里與寶玉婚配的仙子就是「可卿」,所以這裡說她是「情天恨海幻情身」。而後兩句與小說情節相符:別以為不長進的東西都出自榮國府,造禍開端的其實是寧國府里的人(指賈珍等人的穢行),而秦可卿正是寧府的媳婦。
(秦可卿)
《紅樓夢》讀到第五回,重點集中在判詞,曹雪芹在判詞對眾人物命運預設方面下足了功夫,一個人一幅畫,一個人一段判詞,到了最後,又有後面的一人一曲的配曲,三者互為補充,《紅樓夢》大書甫開,曹雪芹就先列了提綱,如果真要讀懂《紅樓》,十二金釵的判詞確是必須細讀細究的,因為它太關鍵了。
(《跟著布丁讀紅樓》之23,圖片引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