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銀行營利雙增 數據治理提升風控、品控力

2020-04-09   首條財經

作者:百恆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奮戰回A路的重慶銀行,交出年報成績單。

營利雙增

3月27日晚,重慶銀行披露2019年業績報告:實現營收117.91億元,同比增長10.9%;凈利潤43.21億元,增幅13.1%。

營利雙增,這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凈利息收入方面,貢獻營收88.39億元,較上年增長19.63億元,增幅28.6%。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較上年上升20個基點至5.23%,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較上年下降5個基點至3.20%。受此影響,該行凈利息收益率較上年上升32個基點至2.11%。

非息收入方面,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出現下滑。2019年貢獻收入12.58億元,降幅6.3%,占營業收入比例較上年下降1.95個百分點至10.67%。

對此,重慶銀行解釋稱,主要是財務顧問和諮詢服務手續費、託管業務手續費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所致。

信貸投放方面,截至2019年末,集團客戶貸款及墊款總額為2473.49億元,增幅達16.4%。零售貸款增幅明顯,2019年零售貸款為907.80億元,同比增長32.0%,占總貸款比重較上年末上升4.3個百分點至36.7%。

「補血」需求

受益於業務端的良好發展,資產質量得到一定改善。

截至2019年末,該行不良貸款餘額31.3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人民幣 2.50億元;不良貸款率1.27%,較上年末下降0.09個百分點。由於內生資本積累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51%,較上年末上升0.04個百分點。

不過,受累於表內外加權風險資產總額增加, 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至13.00%,一級資本充足率較上年末下降0.12個百分點至9.82%。

不難發現,雖業績向好,該行「補血」需求仍比較迫切。

作為首家港股上市的內地城商行,2019年5月,證監會官網公布了重慶銀行更新後的A股招股書,擬發行規模不超過7.81億股,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補充本行核心一級資本。

數據治理體系

客觀而言,在整體經濟調整壓力之下,重慶銀行的上述業績,來之不易。

細梳之下,得益於數據化轉型升級。

2019年,重慶銀行數據治理全面開局,著力提升數據資產的ROA。

這一年,重慶銀行全新組建了數據治理專職團隊,制訂3年大數據應用規劃,並理順了全行內外部數據服務歸口管理機制,啟動並推進企業級數據治理體系建設。

據了解,重慶銀行新一輪數據治理管控工作突出的特點是以應用價值為著眼點,強化對數據的分析應用。

零售業務方面,重慶銀行已建成大數據支撐的反欺詐、風險預警等系統,為升級小微、零售信貸產品提供數據支持。

公信貸領域,重慶銀行研發了依託大數據與知識圖譜技術的智能化數據產品——「風鈴智評」系統,並榮獲2019年度中國電子銀行「最佳智慧金融平台」金榜獎。

該系統整合大量行內外數據資源,構建以穿透識別企業之間複雜隱蔽的關聯關係為核心的企業全風險視圖,為銀行公司授信業務風險評估與潛客營銷拓展提供智能化信息輔助支撐。

隨著「風鈴智評」系統的不斷優化升級,重慶銀行各層機構的客戶盡職調查、潛客挖掘、風險審查、授信管理、貸後管理、內部審計等諸多領域管理能力得以優化,有效提升了其風控、品控能力。

同時,重慶銀行還全方位夯實科技基礎設施:一方面,持續優化新一代核心系統,推進同城雙活中心應用部署和萬州災備中心落地。另一方面,有序實施智能運維一體化,強化信息科技安全防護,積極探索區塊鏈、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新場景應用。

戰略卡位

值得強調的是,金融科技正在成為傳統銀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尤其是在此次疫情影響下,大小從業機構的數據化、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成為衡量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考量。

以此來看,憑藉前瞻戰略,重慶銀行已實現精準卡位,後續不乏價值看點,首條財經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