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雲吞麵今昔

2019-07-25     美象府

「老闆,來碗雲吞麵!」在廣州街頭巷尾的麵食店,這可能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雲吞麵,是廣州小吃的代表作。不少旅居海外的廣州人,回到故里第一件事,便是到附近麵店,吃上一碗雲吞麵。香噴噴的雲吞麵,飽含著遊子對家鄉的記憶,也道出廣州今昔許多故事。

傳統的廣州雲吞麵館

廣州雲吞麵歷史悠久。據說,雲吞於唐宋時期由湖南傳入廣東。清朝同治年間,一湖南人在廣州開設「三楚麵館」出售麵食,當中便有雲吞麵。起初「三楚麵館」的雲吞做得粗糙,並不吸引,後經改良,該店雲吞麵自成一派,招徠了大量廣州客人,不久更被許多人效仿,雲吞麵自此在廣州興起。及後,廣州街頭曾出現過這樣一個盛景:眾多肩挑著雲吞麵的小販,在街頭叫賣,敲著竹板發出「獨得獨得」聲,吸引食客。

廣州有俗語:「有錢吃盒仔飯,無錢吃雲吞麵」。但被人們看作「草根美食」的雲吞麵,也大受權貴富豪追捧。上世紀30年代,在廣州西關街邊擺攤的「池記」雲吞麵,頗負盛名,它曾為陳濟棠等當年廣州政界要人和眾多粵劇名伶賞識。當時有不少雍容華貴的闊太,專程乘小轎車到「池記」品嘗雲吞麵,她們身穿旗袍,或像普通百姓般端著碗坐在路邊吃,或躲進車中大快朵頤。

廣州雲吞麵

時至今日,雲吞麵依然是廣州人最愛的美食。無論是早、午、晚三餐還是下午茶、夜宵,雲吞麵都是廣州人餐桌上的「常客」。對於「嘴刁」的廣州人來說,一碗上好雲吞麵,面必須是人手用「竹升」(大竹竿)打制的竹升面,雲吞餡的豬肉要「三分肥七分瘦」,或加入鮮蝦等作餡料,湯需用大地魚及豬骨等熬制而成;上面時,爽口的面要用湯匙架著以免泡軟,雲吞要置於碗底吸收湯味,湯中要放入幾條韭黃。

如今,走在廣州大街小巷,能覓得各具特色的雲吞麵。位於廣州文昌北路的「恆記面家」,被街坊親切地稱為「婆婆面」,該店的老闆娘李英現已80多歲,她20歲出頭便在廣州開店賣雲吞麵,一賣便是60多年,該店專注做爽滑鮮嫩的凈豬肉餡雲吞,平時每天要包近千隻雲吞。上世紀40年代初,李英曾與丈夫一起,到香港上環舊西街的電車站路口,以丈夫之名開「劉澤記」,擺攤買雲吞麵,夫妻倆每天從晚上七時忙活至凌晨一時,常年無休。1948年,李英與丈夫回到廣州,在文昌北路開麵店,售賣雲吞麵至今。現時,李英的外孫還在廣州文明路開設「恆記」的分店,取名「婆婆面」。

恆記麵店

西關婆婆面

廣州和平西路的竹園竹升麵店,是廣州如今為數不多仍保留「竹升」壓打製作麵條的麵店之一,備受街坊喜愛。因早前中國中央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到此拍攝,竹園竹升麵店聲名鵲起,如今該店每天都被食客圍得水泄不通,不少港澳及海外食客也慕名而至,排隊一個多小時,為的就是品嘗該店的雲吞麵。

作者:行平;編輯:徐無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DA4eYGwBUcHTFCnfsZ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