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育——3D列印創客課程的意義與價值

2020-08-11     OKidea好智力

原標題:中小學教育——3D列印創客課程的意義與價值

「3D列印」是我們現在列印技術的一種進階,與普通印表機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通過逐層增加材料來實現,可以「列印」出真實3D物體。

據了解,將3D列印技術引入兒童教育,在歐美已開發國家已流行多年。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學都開設了3D列印的課程。通過對青少年進行3D列印創新意識、動手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美國智造」確立全球優勢的「秘密武器」。

在國內,由於近年3D列印技術在生產製造領域的應用前景愈發被看好,我國在推廣STEAM創客教育過程中,基於3D列印技術的創客教育模式,也同樣受到師生們的青睞。已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院校,通過開設相關課程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並構建開放、開源、創新及創造的信息化創客教育空間,來為孩子們提供更專業、更有效的創客教育課程。

今天咱們來講解下《中小學STEAM教育——3D列印創客課程》的意義與價值到底在哪裡

(一) 什麼是STEAM教育與創客課程

首先我們需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STEAM教育?STEAM教育其實是將五大學科: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數學(Maths)融合起來的教學。

其真正的作用在於幫助學生不被單一的學科所束縛,促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進行跨學科融合,鼓勵孩子通過跨學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有效的幫助孩子提升綜合能力和跨界思維能力。

3D列印創客課程倡導的是培養孩子自主創造的能力,通過軟硬體將想法實現。

那麼STEAM教育與3D列印創客課程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STEAM教育是我們課程的理論和知識體系的支撐,而我們的3D列印創客課程是則是STEAM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通過集創新教育、體驗教學、項目學習為一體的教學方式,契合了學生富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天性。以課程為載體,在創客教室或者創客空間的平台下,培養學生通過掌握多學科的知識、工具使用的能力、探索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塑造學生形成擁有創新思維的習慣。

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我們通過讓孩子通過數字化工具,其中含括3D建模軟體、3D列印設備、3D列印繪圖筆等來培養孩子動手實踐的能力,讓孩子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中將自己的創意變成實物來驗證。

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讓孩子通過3D列印創客課堂既能夠加深基礎學科知識的理解,又能夠培養孩子的創新創造能力。以項目情景式的教學方式,把孩子的想像變為現實。

(二) 3D列印創客課程的定義

那麼,在這樣的課程里,老師充當的是什麼樣的角色呢?第一,講授者,是知識體系的傳播人;第二,引導者,去引導孩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後,通過組織活動和項目的方式,達成讓孩子通過3D印表機去實現。

那麼孩子呢?自然的就成為了知識的學習者、掌握者,最後成為創造者。

我們還將孩子們的興趣收集起來,形成四個方向和類別的課程:藝術造型類,科學理論類,概念創新類,實用改造類。

藝術造型類:旨在創造出藝術品以及設計能力的培養,注重美感。

科學理論類:旨在反覆驗證,具備科學原理。加深對基礎科學的知識理解的加深。

例如,做一個拱橋讓其承受壓力,可不可以呢?這可不能不著邊際的反覆試驗,要計算,要用力學原理,要有自己的假設,研究和判斷,要不斷地去修正模型。

概念創新類:旨在用模型表達不可思議的創新想法。例如,孩子們可能發明了一個世界上還沒有的東西。一個可以變形成垃圾桶,筆筒,帽子,電風扇的東西。培養孩子通過設計出模型,列印出來,演示說明給大家看看。

實用改造類:旨在讓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設計或者功能變革的設計。例如,孩子的筆帽壞掉了,不是想著去購買一個新的筆,而是通過設計,創造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筆筒。

3D印表機器人創客教育課程引導孩子從3D列印基礎、機器人搭建編程基礎、開源硬體基礎原理課堂,逐步走向以3D列印和機器人搭建編程融合的綜合學科應用課程,由淺入深逐級滲透、PBL教學模式讓孩子們能夠在興趣中學習,創造中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igv33MBLq-Ct6CZCs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