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早教機構開始關注新興教學理念在學前教育領域中的應用探索,其中以STEAM和創客教育理念最受關注。而伴隨著這些創新教學模式的摸索,以3D列印為代表的新興科學技術也首當其衝地成為了被「研究」的應用對象。
事實上,3D列印走進學前教育,在國外,尤其是美國,早已很普遍。而在國內,也有不少幼兒園開始「嘗鮮式」的引入3D印表機作為特定主題教學活動,反響不錯。(好智力)
學生3D製作的水杯
作為二年級及以上的學生(8歲+),從成長之初至今,已經對空間的概念有著循序漸進的認識轉變過程,從一維對周圍空間的觸覺,到二維對空間形態和構成(平面)的認識,基本處於概念和感官的認識理解,同時對於現在對三維空間概念也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知,即對立體空間結構的認識,當然這也是常規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也有一定關係。OK idea
學生正在完成一個較為複雜的3D作品
對空間立體的感覺,無論是從概念上,還是從實物的具體形象化上對於孩子則依然屬於起步階段,很多學校為孩子們就空間三維的概念和三維創意作品的活動進行了有益的課堂嘗試,且活動充滿了一定的知識、趣味性,在孩子們學習和製作過程中感到既充實又有樂趣,尤其是對於剛剛系統性的專注學習空間的概念,更是增加了他們此次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好智力
在3D列印啟蒙課堂上,孩子們在充滿綠色養眼的多媒體教室內對3D技術列印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該技術是通過金屬或塑料、石膏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老師舉例社會現實很多物品,例如,病人身上用的石膏,通過3D列印出來即輕便,又透氣,非常實用!還有各種裝飾物品、玩具車等等,都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進行設計和列印出來,極大方便了日常生活。好智力
老師就3D整體過程進行了講解,首先是通過軟體進行相應物品的設計,當然也讓孩子們大開腦洞嘗試進行例如房屋等產品設計,然後將設計成功的物品通過3D列印,雖然在操作上不是很熟悉,但是體驗過程已經給了孩子們非常好的理解效果,其實對3D的學習和理解過程也類似於一維到多維的提升過程,起碼這次的課程對後期相似技術的了解已經達到了啟蒙的作用。好智力
三維立體真實的事物作品製作課程是進一步讓孩子們拓展思維的有趣課堂,老師對於三維空間概念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不斷讓孩子有了對身邊事物和空間進行回憶性的勾勒,或許也在腦海中不斷浮現出一幅幅既抽象又思維想很強的畫面,當然孩子們對於學習的效果要通過實踐進行創意可能會更好一些,在老師講解完畢後,孩子們在濃濃的興趣和萬分的期待中開始了創意空間的手工操作,並引導大家要注意區分三角形和四邊形哪個穩定性大,同時要考慮製作作品的重心要調整到位,以確保作品在創意上的穩定性!
可以行走的3D列印憤怒小鳥
動手都腦的實踐活動是孩子們汲取知識的最佳渠道,也是空間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最好辦法,一切交給孩子們來實踐,摸著石頭過河來進行操作。想像是美好的,可是做出來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這種想像可是很多學生實踐操作出現的問題。不過,有了起步,就是好的開端,而且不管如何,各種形形色色,甚至千奇百怪的空間創意產品已經不斷的孩子們手中出爐!
最後老師對幾個樣板作品分別讓學生進行了自我展示和講解,並根據孩子的作品進行深一步結合實際來點撥,讓孩子們在樂趣中尋找知識的奧秘和關聯,以此步步引導,讓孩子們在引導中不斷進行感悟和吸收。這種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的科學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對空間和圖形有了一個區別性的認識,進一步讓孩子們掌握了一個三維印象,從而在小學階段為孩子們後期認識世界和推動自身的創造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在之前,原航空航天部林宗棠老部長就曾向中央寫報告建議:3D列印技術要從娃娃抓起。教育部也曾發布《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鼓勵3D列印融入STEAM教育。
不僅如此,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3D列印能極大地助力學前兒童天賦的培養與保護,尤其是在培養孩子三種能力,即學習力、創造力、想像力等興趣啟蒙方面。可見,未來開展3D列印課程或者引進3D列印進入學前教育是可以預見的發展趨勢。
2020年3D列印在各個領域的應用,特別是航空、建築、製造領域頻繁出現幫助生活生產,科技革新的案例
2020年可謂是3D列印走進教育,走進家庭,線上線下、學校、培訓機構、家庭應對進行青少兒3D列印啟蒙課堂的普及,開設是有非常必要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5N1An3MBd8y1i3sJAJ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