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以來,我們的祖國能夠從最開始的一窮二白,發展到今天的繁榮富強,離不開那些做出過偉大貢獻的英雄。他們有的奮戰在科研一線,比如鄧稼先、錢學森等人;他們有的則奮戰在生產前線,比如有「鐵人」之稱的王進喜。王進喜是語文課本上的人物,對於他的故事,可能我們已經有所淡忘,但他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一種精神——為了祖國建設不惜犧牲生命的「鐵人」精神。
王進喜是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身為共產黨員的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1949年9月25日,王進喜長大的玉門得到了解放。第二年春天,王進喜通過考試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鑽井工人。此後3年,他一直在老君廟鑽探大隊當鑽工。他不僅能吃苦,還特別勤快,什麼累活他都搶著干。1956年,王進喜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隨後開始擔任隊長。
在當時的勞動競賽中,王進喜帶領隊伍喊出了「月上千,年上萬,祁連山上立標杆」的口號,一舉創造了月進尺5009.3米的全國紀錄。1960年2月,石油大會戰打響,王進喜到達戰場後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在國家「貧油落後」的年代,王進喜意識到到:「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這矛盾,那矛盾,國家建設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同年4月29日,王進喜帶領的1205鑽井隊的第二口油井發生了井噴。
王進喜在之前的搬家過程中右腿受傷,但此時此刻,他顧不得那麼多,扔掉拐杖便帶頭跳進了泥漿池,用自己身體攪拌泥漿。就是用這種危險的「笨辦法」,王進喜帶領團隊支付了井噴問題。當時房東趙大娘感慨道:「你們的王隊長可真是個鐵人哪!」就是老大娘的這一句話,王進喜自此多了「鐵人」的稱號。但就是這樣一位家喻戶曉的「鐵人」,卻在1970年11月15日因胃癌醫治無效而不幸病逝,年僅47歲。
王進喜去世後,黨和政府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將他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這是所有共產黨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王進喜的一生只有短短的47年,卻將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石油開採上面。因為一心忙著工作,所以他對自己的2子3女5個孩子的陪伴並不多。所以當王進喜去世之後,他的5個孩子的成長問題,也被人們所關心。畢竟是英雄的兒女,大家都不希望他們過得不好。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兄妹5人的情況:
長子王月平出生於1952年,8歲跟隨父親來到了大慶,16歲進入部隊當了5年兵。退伍之後繼承父親遺志,在鋼鐵1205鑽井隊當鑽工。現如今的王月平已是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地下資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次子王月甫,他也是子承父業,中學畢業後就在1205鑽井隊當了5年工人。後來在單位的推薦下,進入長春郵電學院大專班學習。後來組織安排他去宣傳部工作,與打井隊的衛生員喜結良緣。
家庭環境也將長女王櫻培養成了一名石油工人,她也嫁給了一名石油工人,丈夫是某鑽井隊的大隊長。但夫妻二人因為工作原因,遠隔千里,一個在大慶、一個在呼倫貝爾。王櫻的心臟有問題,但她堅持上班和帶孩子。即便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她也從來沒有說過一個「難」字。在她看來「和大會戰初期比,現在的條件好多了」。次女王月珍在中學畢業後便去了部隊,後來進入遼寧某部隊醫院當藥劑師,愛人是一名人民教師。
相比於哥哥姐姐們,最小的王月琴是最不幸的。因為出生時正值三年困難時期,所以她從小便營養不良,這也導致了她下肢發育畸形。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她便只能就近在液化氣站當服務員。但即便是這樣,她還是因病去世了。雖然王進喜是家喻戶曉的英雄,但他的孩子們卻並沒有因為這個原因享受到任何的特權。這樣無私的偉大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的。石油是工業的血液,沒有石油工人們的付出,我們的祖國不可能發展得這麼迅速,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