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抗疫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用中醫故事,書寫「中國答案」

2022-07-31     影視前哨

原標題:中醫抗疫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用中醫故事,書寫「中國答案」

導讀:作為全國首檔中醫抗疫的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記錄下新冠肺炎疫情時期的真實抗爭,給出了醫療紀錄片品類的「中國式解答」。

文 | 霓星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的全國首部展現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於7月30日在優酷獨家上線。它把中醫題材置於時代背景中,並用中國獨有的語態,將這一特殊時期的記憶留存。

「沒有硝煙的戰場」,

用影像記錄真實抗爭

2022年1月1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院士代表中國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向世界衛生組織遞交了《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循證評價研究報告》。

時間回撥到2020年1月25號,大年初一。中國中醫科學院首批國家中醫醫療隊馳援武漢。黃璐琦肩上扛的是兩大任務:第一個,治病救人;第二個,通過治病救人能體現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

從這份融合了中醫藥的治病理念與國際化的醫學論證的報告說起,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的鏡頭對準的是中醫藥與新冠肺炎疫情抗爭的真實故事。

重症監護室中醫生運用針灸治療新冠患者

攝製組跟隨國家中醫醫療隊的足跡,先後奔赴武漢、瑞麗、南京、天津、香港、廣州、北京、上海等城市,並跟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海外抗疫醫療隊遠赴多個國家。在秉承「抗疫」第一的原則、不影響醫務人員救助患者的前提下,深入疫區完成跟拍。在儘可能近的距離捕捉人物細節,將一個個起死回生的感人故事全景式地記錄。

從緊急馳援到篩選「三藥三方」寫入國家診療方案,從國內舉措到國際協作——《國醫有方》的場景在病區、在實驗室、在中醫藥數據中心、研討會、在社區和街頭。該片深入抗疫第一線,透過前線人員的回憶與講述,切實地捕捉中國醫生與新冠病毒步步為營的博弈。

新冠恢復期患者運用艾灸調理身體

「虎杖這個提取物可以對冠狀病毒有效,抑殺它;馬鞭草提取物對小氣道的炎症有作用,病人喘憋重都是小氣道的炎症。所以我們等於又把這兩味藥加在裡邊了,這樣組成的一張方子,命名叫「宣肺敗毒方」。在診療過程的復現中識藥、講藥,《國醫有方》用中醫藥的一味一方中,去帶領觀眾解讀中醫的基礎藥理與內在邏輯。嘗試在時代的真實情境中,闡釋中國人對於天地自然運行的理解。

歷經千年歲月,中醫仍經久不衰地守護著一方百姓。而從中醫到中西醫結合,國醫也在試驗與融合中不斷向前。

從多元個體視角出發,

展現荊棘中的前行

每一個小的「邁步」,都凝結著多方的付出——該片從中醫院士、中醫醫務人員、西醫醫務人員、康復患者、中醫藥科研人員等不同角度,對國醫抗疫予以描摹。

《國醫有方》一方面從中國醫生的視角進行正面闡述,普及基礎的中醫藥知識、解構中醫之理。另一方面,從患者視角將鏡頭「反打」,在親歷者的口述中感受中醫藥的裨益。

經過中醫藥專家們的臨床療效觀察,篩選出寫入國家診療方案的「三藥三方」,成為了中醫抗疫的經典藥方。在金銀潭醫院,記錄黃璐琦醫療隊分秒必爭的醫療救治;深入社區,記錄仝小林團隊在大規模戰線上阻斷疫情的蔓延的舉措;於實驗室大後方,記錄張伯禮團隊結合前線的臨床數據對有效方劑的篩選。從了解個體症狀、整體防控思路、緊急科研攻關幾處入手,透過不同角度,還原辨證論治新冠的各個環節。

從左至右張伯禮、黃璐琦、仝小林三位中醫院士馳援武漢

同時,其視點聚焦始於中醫,卻不止於中醫。

中國醫生的抗疫歷程,是充分考量實際情況,以中西醫的精誠合作為基礎,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一整套「防治組合拳」。在與這場與病毒的「持久戰」中,中醫藥的全面介入,讓前期的預防、患病後的症狀減輕等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效果。

「其實不要怕,只要自己相信醫生,相信黨、相信政府,要有信心,可以好的,完全可以康復的。」金銀潭醫院第一批出院的患者如是說。

79歲的新冠康復患者付爺爺,回憶起當時的經歷,說道「我吃了幾十副中藥,中藥的效果還是蠻不錯的,鞏固我的治療。所以非常感謝葉教授。他們不但救了我的命,而且為了我的身體的恢復也做了很大的努力。」時任的第二批國家中醫醫療隊杜護士則感慨:「老爺子的這個成功治癒,或者是說成功的一個明顯的好轉,給我個人帶來的還有一方面就是中醫的自信。」

「他這個防護服上面寫的廣東德叔,每次查房的時候,都會幫我把把脈。」「扎了三五天就知道,明顯也效果要好多,起碼我從床上可以下來走路了。」——紀錄片中,新冠肺炎康復者的親身講述,流淌著醫患關係中的信任與溫情。

仝小林院士在前線分析確診病例

幾組對應關係、多個思維切面,敘寫特殊時期的國民情緒。個人化的感性敘事視角,讓觀眾能在共情中感受中醫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的方法與療效、突破與艱辛。

國醫抗疫見「中國智慧」,

醫者仁心述人文關懷

《短兵相接》《各個擊破》《兵貴神速》《中國智慧》——前三集沿循時間,順敘中醫抗疫歷程;第四集則站在空間維度,講述中國醫生在國際協作中的醫者仁心。視野從國內轉向國際,中醫藥在全球抗疫局勢中積極而深遠的作用,在《國醫有方》中得到呈現。

四集的篇幅里,這部網絡紀錄片的故事既有時間上的承接,又有空間上的延展。新冠的變異病毒株仍在蔓延,在這場全球範圍內的疫情攻防戰中,中醫藥的努力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進行藥物研究工作

最後一集的鏡頭對準中醫藥在抗擊疫情的國際協作中作出的努力。

2020年武漢疫情結束後,李浩率國家海外援助醫療隊出征,遠赴海外援助同胞抗擊疫情;仝小林院士團隊用科學實驗來論證中藥效果,推進中醫藥更好地進入國際醫學體系;黃璐琦院士率中國中醫科學院的實驗室,對武漢辨證施治的藥方予以科學論證,把藥方落地為便於大規模推廣的中成藥,並且同步打造中醫的第一個P3實驗室。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組分庫中存儲了六萬餘份從傳統中藥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群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介紹中醫藥診療方案,向10多個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中醫藥產品,選派中醫專家赴29個國家和地區幫助指導抗疫。這些數字代表的,是「風雨同舟,休戚與共」的中國格局。

探中醫之理,感國醫之情——網絡紀錄片《國醫有方》以「國醫」為題,用紀實影像聚焦中醫抗疫故事。讓觀眾了解到中醫、中西醫結合抗疫的方法與療效,講述特殊時代語境中的國醫智慧與「中國式堅守」。其為醫療紀錄片的「中國故事」提供了一個範本,書寫著中國智慧,記錄著國醫品格,「中醫自信」也油然而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2378817009fe8fa3dc1f9ff2d76da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