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說 | 有決心有毅力減肥固然好,但嚴厲節食不可取!

原標題:欣源說 | 有決心有毅力減肥固然好,但嚴厲節食不可取!

文 | 馮欣源

北京大學醫學博士

復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

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

寶寶樹專家答答問數已過兩萬

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叢書作者

《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

編輯 | 於雷

畢業於北京大學,作家,編輯

長期致力於益智、教育領域

減肥(節食)

有決心,有毅力減肥,固然好。

但嚴厲節食,傷害身體又傷害心理,不可取!

欣源碎碎念

我對於堅持嚴格控制飲食或高強度健身瘦下來的人,一直是非常尊敬的。這真是有著無與倫比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做成的事,沒有胖過的人,真心無法體會。

不過,換個角度思考,身體有些懼怕,本能規避這樣的方式,是有原因的——容易造成 身心傷害

因此,真的不要指責減肥失敗的人,他們真的盡了力,另外,本能地想保護自己,並不可恥。

方法不對,這本不是自不自律等品質問題。

我在婦科的計劃生育科輪轉的時候,看到太多瘦汀汀的,我見猶憐的小女孩——是的,月經不好,生不出來孩子的女孩,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多數是內分泌紊亂的大胖子,而是瘦瘦的小女孩。如果他們用作用於中樞的減肥藥,更可能出現這方面的副作用。如果是胖子,突然嚴厲的節食,身體也受不了。

這只是節食減肥對健康造成損傷的冰山一角。今天就跟大家仔細說說。

我們愛美麗,更要愛一個健康、開心的自己。

ps. 有關減肥,我把自己搜羅的知識和親身實踐,寫了一本書,在電子書和紙質書店裡哦。公號後台右下方能看到。

不過,我覺得看看之前的公號文章就夠用啦,精華內容已經發在公號里了。下面會附上連結:

前期回顧:

嚴厲節食,有效果,不過傷害身體和心理,不可取!

前面提到的內容,主要是調整飲食配比,總量有所限制,就可以了。調整飲食配比以後,人因為習慣了低胰島素水平,且波動不大的狀態,不會太餓的哦。平常餓了就塞點營養密度高的奶製品,或營養密度低的堅果、水果來吃,少吃多餐。很容易就瘦下來了。

然而,除了介紹比較極端的「生酮飲食」,市面上絕大部分減肥招數是嚴厲節食,加上瘋狂運動!方向錯了。咱們在這兒先講講嚴厲節食的害處。

嚴厲節食,方法包括且不限於一天三頓小黃瓜,小番茄;只吃魔芋;只吃水煮包菜;吃瀉藥或生病拉肚子,把吃的都給拉出去……比較嚴厲的情況是過午不食,最為嚴厲的情況當屬辟穀(這是我國道教傳下來的說法,西方稱「斷食」。以下都統稱辟穀)。有的人間斷辟穀一兩天,有的人連續一兩星期不吃(有人嚴格辟穀,也有人吃一點點紅棗或水煮菜,喝電解質水)……嗷這太狠了。組團辟穀的,還收人家一大筆錢,忽悠聽課,教人自虐,又不能進行醫療監測(要知道面對的常是中老年人,基礎疾病不少的,甚至又耽誤癌症治療的),真是太不好了。

  • 辟穀的理論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很多宗教團體也有類似行為,有節制人的慾望,減少殺生,對神明表達崇敬等等含義。在缺衣少食的古代,人們常常出現這些有點祭祀、節慾意味的行為,也在情理之中。

由於近代從西方舶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各國文化、宗教串起來,還真有不少人對此進行了研究。有些理論是說得過去的。

1.它最大的好處,其實是生酮!辟穀是非常極端的生酮方式。酮體能抗炎,因此對很多炎症性疾病很快就能起效。

2.它的意義也在於節制飲食,變相調整營養比例。人們如今營養比例並不協調,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在嚴厲節食的時候,身體會消耗掉不需要的營養,把身體的營養比例調整到一個比較合適的水平!(因此,人們的身體能做到丟糖,調整油脂比例,就已經很不錯了,多餘的營養還異生成蛋白質。因此不光能修飾體型,還能抵禦不少炎症性疾病。這個效力比生酮的效力慢一點,但更為持久。)

3.有些人瘋狂餓過,身體和心理適應這種狀態,會沒那麼想吃。瘦下來也很珍惜,不會亂吃了。從而改變了進食習慣。但也不一定的,有些人一吃就狂反彈,原因底下會提到。

  • 有更好,更輕鬆的方式達到同樣的目的

好了,這會兒我們了解了原理,完全不用做得這麼極端……很多方式就能輕鬆達到目的啊!

比如,真想生酮的話,就吃生酮飲食啊!當然,沒事不必這樣吃,還是挺麻煩的,身體也未必適應得了,一般還是在治療一些特殊疾病的時候用到,並且非常需要醫生的建議和追蹤評估。丟糖、調整油脂比例,咱們調整飲食就能做到,輕鬆太多太多了。

  • 嚴厲節食,有不少害處

上面提到的針對辟穀、斷食的研究,「情人眼裡出西施」,學者們幾乎只研究好的方面,挺偏頗。壞的方面研究非常少。但我們還是能發現不少線索的。

1.非常容易反彈

我們雖然吃得少了,但飲食搭配的習慣並沒有變化啊!該有糖有糖,該有油有油。

另外,身體會適應低能量的狀態,碰到能量,更加珍惜,利用率更高——也就是再吃東西的時候比過去更容易堆肉!近年來,也有人提出「節儉基因激活」的概念。有待考究,不過飲食的確是能在基因水平影響人的,長期吃得少,身體適應這種低能量攝入狀態,哪天放飛自我吃,身體卻沒調整過來,當然更容易變胖。

舉兩個小例子。

(1)隔日投飼料的魚

如果搜索漁林畜牧類的文章,發現有個方法很有意思:給一組魚隔天投喂飼料,另一組魚天天投喂飼料,每天的量是一樣的。結果隔天投喂的魚飼料錢少了一半,產出的魚的重量卻差不多!這些文章是為了減少成本來寫的。

(2)節食、辟穀的人忽胖忽瘦

咱們也常觀察到一個現象,辟穀的人常常忽胖忽瘦——隨便吃點兒啥就胖,辟穀3~7天,立馬又面黃肌瘦!

咱們那些辛辛苦苦吃小黃瓜,小番茄減肥的人,也是如此,哪天吃多一點,會發現反彈的速度很快。只能繼續反反覆復餓肚子。

(3)改革開放後胖子激增

有學者認為,三年自然災害前後,人們的身體適應了低能量攝入的狀態,激活了「節儉基因」!改革開放以後,多數人衣食無憂,還因為過去的匱乏感瘋狂的吃,就產生了大量的胖子。

當然,這一點還是需要考量的。我個人覺得糖是更為重要的因素,改革開放以後,西方文化滲透,喝可樂、吃麵包或漢堡的人明顯多了啊!主食的來源也更豐富,人們也放飛自我吃。因此必須得考慮高糖的影響,不能把大家變胖的鍋,都背在「節儉基因」頭上。

(4)腸胃疾病治好了,經常會變胖

如果人有胃病(常常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常吃不下多少東西(胃潰瘍比較多),或者有人很愛吃(十二指腸潰瘍比較多),但容易拉肚子,吃進去的都給拉出去了。不過把活動胃病治好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人容易變胖。

……

所以我們有不少線索,發現人們適應低能量狀態後,哪天再遇到能量,就像囤貨似的加以利用,很容易反彈變胖。

2. 可能傷害腸胃

完全不吃,或吃太少,腸粘膜有可能受損的。術後禁食的研究常常會發現這一點,因此如今是建議早早恢復飲食的,哪怕是做的腸子手術,早吃也比晚吃恢復更好。

嚴格禁食的人,還有人出現菌群移位,腸道菌群順著門脈系統進入肝附近。有些人有菌血症,但症狀不明顯(胃腸正常菌群沒那麼毒),有的人特別倒霉的人還罹患了肝膿腫這樣的疾病。

3. 可能損傷大腦

總有寶寶擔心不吃主食會不會傷大腦,事實上,我們自然飲食中的碳水,算下來都完全夠用了,再加上蛋白質,脂質,能量不缺,當然不會傷大腦哦。

但,丟糖,不代表啥都不吃!啥都不吃,真有可能傷大腦的。

一開始,這傷害可能沒那麼明顯。因為身體很智能,會產生很多代償反應,優先供給腦子營養。有些人辟穀後感到神清氣爽,腦子好使了似的。一方面酮體也是供能的;另一方面酮體還能讓人有愉悅的感受,甚至有飽腹感(身體面對飢餓的代償反應);酮體還能抗炎——腦子裡那些多餘的糖、脂代謝產物等影響細胞功能的垃圾給消耗掉了,還有酮體幫忙抗炎,當然血管疏通,神清氣爽了。

不過,咱們身體調用能量的能力,能調用的額度,是有限的。

比如說胖子,特別是年紀稍大的胖子,或多說少都有點胰島素抵抗,胰腺的反應也不如年輕的瘦子靈敏。突然節食,很容易低血糖的!低血糖,非常傷大腦!如果只是調整飲食比例,而不是幾乎不吃,那就會和緩很多。

辟穀起步是3~7天,有寶寶堅持14天,甚至更久!有些人還會建議去做爬山等劇烈活動!從理論上來講,身體囤積的脂肪等營養,能讓人撐很長時間,可能也是動物和原始人類適應缺衣少食環境的一種調整措施。不過具體能撐多久,真是因人而異的,如果人本身血糖、血脂調節功能不那麼理想,身體又長期適應了之前有些紊亂的狀態,突然長時間不給人能量,頭腦糖和脂質等營養缺乏的情形真有可能存在的。不要被酮體產生的美好感覺給蒙蔽了。

理論上年輕人大腦需要更多的能量,老年人內分泌代謝調節功能變差。突然的低能量狀態對他們頭腦是好是壞?需要更多的實驗數據。因為智能不容易評估,同一個人身上不同時間做智力評估,實驗方法也很有限(同一個量表的話,第二次測肯定比第一次好),再一個也得考慮安慰劑效應,主動尋求辟穀的人,跟被動困在礦難地點挨餓的人,心理狀態肯定不一樣,但這種感受是主觀的,變成客觀可量化、對比的指標並不容易。因此,辟穀會不會壞腦子,這個研究不好做的,迄今也沒發現相關數據,但從理論上分析,咱們還是悠著點兒為好。

辟穀會不會弄壞腦子,目前不好說。畢竟大多數人是1~7天低能量攝入狀態。但有些人為了變瘦,長期嚴厲節食,是真有可能壞腦子的。最典型的極端例子就是節食導致的神經性厭食症,除了心理上的適應性調整,很大程度也是器質性腦損傷造成的。一些人沒這麼極端,但處在走極端的路途中。風險肯定是存在的。

辟穀也是上癮的……可以說只要是刺激性行為,身體都會產生些代償物質,讓人舒爽,而這些代償物質,和隨之而來的舒爽感受,往往會帶來微微成癮性!如果經常辟穀,越來越厲害地去辟穀,是不是會損傷頭腦,那不好說了。

因此,欣源肯定是非常不建議長期嚴厲節食!對於需要營養的小孩,年輕人,胖子,年紀大一些的人,更要悠著點。這事兒咱們科學家還沒弄明白,但儘量不要讓自己處於危險的境地哦。更何況有更輕鬆的方式來代替嘛——咱們想要的節食、辟穀的那些好處,通過調整飲食比例和總量,合理活動,完全可以做到的。

4. 可能造成內分泌代謝紊亂,引發一些疾病

要知道頭腦需要糖,需要脂肪。身體很多地方都需要脂肪。作用多著了:除了給營養,還能當信使(信號傳遞),潤滑,穩定各個膜功能……宏觀一點看,腦子最要油,各個膜和關節需要油,內分泌器官很需要油,生殖器官很需要油……總的來看,消耗器官很需要油,比如大腦和肌肉等;「製造業」比較活躍的地方,當然也很需要油,比如骨髓、免疫器官、生殖器官等,各種膜結構也需要「潤滑油」,同時也有些體液分泌功能需要消耗一些油。

當然,不同地方需要的脂肪種類不一樣(因此,脂肪攝入種類不均衡,會有影響)。營養過多,糖、脂代謝紊亂,會在不同程度影響這些地方的功能。相反,如果能量嚴重攝入不足,身體會優先保大腦,其他需要油的地方,就很容易受影響。所以,容易受影響的是暴胖的,以及節食導致暴瘦的(天生瘦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為瘦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影響)。暴胖的調整內分泌有比較多的機會,而暴瘦的,暫時功能鈍抑、心理受影響那還好說,如果是長期低能量狀態,產生器質性損害,那療效就很差了。

最容易影響的是生殖系統——首先得保證自個兒活著,活好,才能考慮下一代啊!對生殖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中樞調控,內分泌,到外周效應器官本身,都有可能影響。因此,我以前跟老師做婦產生殖醫學科手術的時候,發現不孕不育這事兒,更多地集中在暴瘦的女孩身上,我們讀書時以為過胖、多囊卵巢、雄激素分泌異常等問題影響生育,其實總體看來沒有瘦女孩多。有些女孩兒直接就閉經了……短期身心影響還好說,如果時間太長,造成器質性損害,想把月經再弄來就很不容易。這些女孩到處求醫問藥,吃中藥,大部分也沒啥效果。

想想看,有性生活,懷孕生產前後的女性往往會更有成熟風韻,不一定是胖,仔細考察,她們的體脂量和分布情況跟年輕小女孩不一樣!身體好像在囤積能量,讓人準備生產,產後也有足夠的能量恢復,參與帶孩子和哺乳,以及繼續準備生產。老天爺早就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了。

再個就是影響潤滑功能。比如非常瘦的人就容易氣胸,當然高的體型和基因也有影響。關節潤滑功能也可能受影響,過瘦的人關節常會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不舒服。當然跟營養過剩、比例失調導致的微炎症狀態引發的慢性疼痛又很不一樣。

至於對免疫、造血等系統的影響,那就眾說紛紜了。研究往往著眼一個小小的點,比如這個免疫因子高啦,那個因子低啦,不能反映整體情況,因子變化跟免疫力變化也不是直接相關的,免疫力這東西也不好量化。另外還得除外其他營養狀況導致的影響,比如嚴重節食導致的缺鐵性貧血,進而影響免疫力,就不能單單只考慮消耗油脂導致的問題了。酮體生成和糖、脂中間代謝產物的減少,又有些正面影響。應激狀態也是把雙刃劍,好的影響壞的影響都有……因此,不能一概而論的,看到一篇文章說好,就跟著說好。這需要更大規模,更全面的數據證實哦。我們的直觀感受也沒辦法給我們提示,有些瘦子弱不禁風,怕冷,愛病,有些瘦子卻格外精神,很少生病。也跟遺傳、心理狀態、運動情況等很多因素有關。

因此,節食對這些系統好不好,就不擺結論啦。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查閱。但要多看啊,千萬不要看一篇文章說好(真正做這方面研究,當然說好的比較多。比如辟穀的研究,就說對免疫力等等各種好。可是礦難的研究,就說各種不好了……看看人的身心狀態,科研人員解讀數據的傾向性,影響多大啊),就立馬去實施,文章著眼點常常比較窄,以偏概全的事兒常發生的哦。

5. 再進食綜合徵,短期的電解質紊亂和長期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缺乏

對於一些被迫限於礦難的人進行研究,咱們發現有個詞兒叫「再進食綜合徵」。

這些飢餓的人被解救了,還給予非常友善的對待,面前擺滿了美味的食物。然而飽餐一頓後,這些人居然抽搐,心衰,嚴重腹瀉,昏迷甚至死亡!

因為人長期適應了低營養攝入的狀態,身體也得在缺乏攝入的前提下,維持血糖、電解質等水平穩定。這會兒突然有了食物,血磷、血鉀、血鎂突然變化,非常容易造成嚴重的電解質紊亂進而導致心律失常,長期沒有接受食物的腸胃一時也接受不了,還會狂腹瀉,進一步導致電解質紊亂!這是要命的哦。有些人沒出危險,但也許身體在危險邊緣爬了一遭,自己卻不自知哦。

現在做辟穀的團體,慢慢了解這些知識,還是會補充電解質了,再進食的時候也會悠著點,有個兩三天的過渡期。不過,也得考慮長期的影響啊,鐵、鋅、B族維生素……

如果不是專業醫務人員,還是比較難進行密切觀察、護理、監測的。

哎……不吃東西導致營養不良的情形,多了去了。

6. 傷害心理

前面提到過,神經性厭食症,可能有器質性腦損害因素參與的。不過,除了器質性因素,單純的心理影響咱們也得考慮啊。

網上的文章,大多看得人自慚形穢——鼓勵人們自律,甚至嚴苛地對待自己。每天幾片水煮蔬菜加水煮雞胸肉兩塊,每天走一萬步。

仔細想想,這樣真的好嗎?

且不說這理論對不對哦。我已經花了幾萬字篇幅來闡釋了。其中有個很大的問題:嚴苛節食、健身,甚至運動成癮,人的心理會健康嗎?

除了基因因素影響(有些人天生規劃性強),大部分人是不希望搞得自己不大高興的。不吃東西真的讓人很不開心,每天一萬步也真是讓人心有戚戚。做不到就是不自律?No,這都是合情合理的事。而且還要權衡,得犧牲自己工作,陪伴家人的時間和精力來做這些事,咱們把工作(自我價值實現)、家人放在比自己高一些的位置,也非常合情合理。

想讓自己開心,熱愛生活,用心工作,關心家人……心理多麼健康的一個人啊!

每天吃小黃瓜、小番茄嚴格節食,每天8小時健身房,白天走幾小時去公司上班,晚上還要圍著城市跑步。那樣嚴苛地對待自己,其實已經有點自虐的意味了。有時候自虐後身體代償產生的快感,還會讓人上癮。運動成癮,聽著很美好,其實跟其他壓力導致的成癮,性質一樣的,雖然不如自殘、自傷那麼極端。

人為什麼要虐待自己呢?多數時候是對自己自卑哦——覺得自己不夠好……要麼是對別人怨憤——不喜歡別人說我不夠好!

說實話,真對自己過分下得了狠手,很難說心理狀態好不好……還是單純的有信念?如果是那些明明知道吃減肥藥、腹瀉藥、寄生蟲……傷身體,還要吃的人,那真是有點兒……呃……遊走在變態的邊緣了……

好哩,這一點見仁見智啦!大部分人是普通人,不是明星,其實對美的追求,不用給自己定個明星的標準哦。

小胖子們總給自己傳遞兩個信息:「你不夠好」,「做不到這些事的你更是糟糕透頂」……終於減下來卻一直惴惴不安,擔心反彈;如果減不下來或反彈了,或嚴苛減肥弄得自己很憂鬱,容易自暴自棄,覺得自己更不好了……

其實,與其嚴苛對待自己,我更希望你做一個覺得自己特別好, 不願節食,快樂享受食物和玩耍的微胖界可愛女孩哦!

今天的內容,提到了身體的記憶——長期做不到的,就不要去做。下期還會跟大家深入探討這部分內容哦!

作者 | 馮欣源 版權所有

編輯 | 於雷

來源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系列書

《夏娃的困惑》系列書

轉載&合作 | 請聯絡微信wtmmdxb-fxy

插圖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網

均為CC0協議(可商用)

動圖 | soogif官網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

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音樂 | 無與倫比的美麗 - 蘇打綠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