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興趣,這些「坑」我都幫你踩過了!

原標題:培養孩子興趣,這些「坑」我都幫你踩過了!

作者 | sasa

來源 | 媽咪OK(ID:mami-ok)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科學、智商情商。

欣源有話說

這篇是對孩子的愛好,因勢利導的實用指南哦! 非常感謝ok媽再次創作和分享美文

孩子個性愛好迥異。找到他的天賦愛好,事半功倍;

暫時看不出來,就泡在這個環境中耳濡目染,只要爸爸媽媽喜歡,寶貝兒大多會愛屋及烏哦。

延伸閱讀:欣源說 | 孩子學習風格不同,殊途同歸,都能輕鬆學會樂器!——多元智能理論

OK媽說:

對於咱們當爸媽的來說,若是能給孩子多培養一些興趣一定好的。除了技多不壓身,多培養些興趣也可以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天賦特長所在。但是,培養孩子興趣,最大的障礙是,當孩子興致不高、甚至排斥時,我們很難判斷出是天賦不足,還是引導方式不對。

孩子的興趣的確需要引導,但引導並不是要把孩子「引」到我們指定的那條路上。我的朋友sasa和我分享了她在培養女兒興趣時走過的彎路,但幸好她及時發現了問題後調整了做法,情況非常有代表性,分享給大家。

文:sasa

01

沒有無趣的孩子,只有心急的父母

在蔓蔓出生之前,我就對她有個期待——希望她很擅長繪畫。

原因有三:

1、蔓蔓爸爸是位畫師,略微自帶天分的那種。

2、我很喜歡藝術,視為逃離現實的精神烏托邦。

3、繪畫是一種表達語言,可以滋養治癒人生。

從她剛會坐,我就致力於尋找她有遺傳到繪畫天分的證據,並且創造各種機會,帶她進行「藝術的薰陶」,比如翻閱我都看不懂的畫冊,給爸爸布置每天親子繪畫時間……

(對,就是這麼用力,這麼「浮誇」)

(每天努力「薰陶」的爸爸,猛男落淚)

在她快滿1周歲的時候,我終於等來了所謂的「蛛絲馬跡」:蔓蔓小朋友親自動手畫(亂塗)了一道彩虹,我激動地發了圈。

然後,就再沒有然後了……

(就是中間這幾筆亂塗,讓我「驚為天人」)

買了許多畫筆,比起畫在紙上,她更喜歡塞進嘴裡或者扔掉;色彩認知的卡紙,亂撕一通;最慘的是,持續半年分不清藍綠色

輾轉難眠的晚上,問她爸爸:

「會不會白瞎了你這基因?那我跟你結婚圖啥呢?」

「她這才多大?話都說不利索,再等等看吧。」

「你不是說自己2歲就開始在橋頭畫畫,大爺大媽都來圍觀麼?」

「不能拿我比,標準太高。」

「滾!」

但是他說的也不無道理。

1歲前的小孩太忙,忙著吃奶睡覺,聽聲音,還要忙著鍛鍊自己的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忙著認識這個熱鬧非凡的世界……

給她壓這麼多KPI,會不會太沒人性?我決定再耐心等一等,等時間告訴我答案。

02

期待未必是好事,叛逆未必是壞事

整個1歲到2歲之間,蔓蔓都處在亂塗的階段,而且脾氣見長,不允許任何的干涉。

一旦我們說:

「我們要不要畫個……」

「這裡加個鼻子吧?」

「不要!不要!不要!」

然後瘋狂用筆劃到紙都殘破,或者啪嗒一聲把畫本關上,扭頭就走

該放任她的叛逆,還是繼續引導?

蔓蔓爸爸講了他自己小時候相似的經歷,引發了我的思考。

故事開頭要從他2歲就能在橋頭畫變形金剛說起(也就講了那麼100來遍吧)……

總之,在幼兒園裡他出盡風頭,作品也經常參加比賽。就算非常淘氣,老師也都護著他,媽媽也為此很自豪。

進入小學之後,他迷上了漫畫書。但卡通覺得畫得再栩栩如生,媽媽也不會看一眼,還會說「不務正業」。

「得不了獎,不能給大人們掙面子,他們就覺得我的長處一無是處了。從那時開始,我乾脆任何比賽都拒絕參加。」

推己及人,蔓蔓爸爸覺得,她未必對繪畫沒有興趣,而是故意跟我們對著干用行動強調:不要干涉我!

想到這裡,我反而覺得釋懷。

期待未必是好事,叛逆未必是壞事。

2歲的蔓蔓,已經早早開始有自主意識了——這難道不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嗎?

從那之後,我們調整了戰略,少做一點,少說一點。

反思這個過程,看似什麼都沒做,其實是保護她的內在動機不被破壞。

給她被尊重被愛的氛圍,讓她覺得對自己的行為有決定權。一旦自主感被滿足,畫畫才有可能變成她真正感興趣的事。

久而久之,我們自己也開始鬆開了「期待」的弦,盡情享受親子時光。

03

學會發揮父母「無用」的功用

轉折發生在她快2歲半的時候。

我看到一篇文章,講了一位爸爸如何在家中創造環境,讓孩子自由揮灑藝術靈感。

於是,我購置了黑板、橡皮泥、樂高等各種材料。也許是時機也剛好成熟了,蔓蔓的創造力逐漸被激發出來。

(第一個橡皮泥作品,超酷的輪滑鞋,其中一隻還設計了反光鏡)

雖然她還是不喜歡拿起畫筆,但是動手能力很棒,跟爸爸一起搭樂高也變成了她每晚睡前必須做的一件事。

(第一個自主創造的樂高作品,Elsa的城堡)

我們還報了一個創藝班,不教技法,只是用色彩去玩不同的材質:報紙、沙子、輪胎、樹葉……

每次她都玩得很嗨,逐漸找到了構建和創造的樂趣。

(對一次創作過程的有感而發)

當然,問題總是會如期而至。

有段時間,幾乎每天父女二人在搭樂高時都要吵架,一度玩伴情誼瀕臨破裂。

爸爸控訴說,每次她構想的搭不起來就著急,爸爸一旦想幫助,就如同引爆炸藥。

有一次爸爸氣到離崗出走,換我去替班。結果發現氣氛非常祥和,蔓蔓全程一副老師的樣子指導我,甚至還會誇獎我。

經過分析我們一致認為,她把爸爸當作了競爭對手,有壓力、好勝心強、急躁……而跟創造力基本為零的媽媽一起,自信心爆棚。

好吧,為我這「無用」的功用鼓掌……

因為工作忙,每天下班的陪玩成為我們跟蔓蔓互相了解的珍貴時光。

趁著這段時間,我們還引導她情緒管理的方法,也會發起良性競爭,讓她鍛鍊抗挫能力。

這段時間我也越來越明確, 自己所期望的並非繪畫技能,而正是像現在這樣:通過繪畫和創造,幫助她表達情緒和情感,讓她的想像力落地,助她成長為有志有趣的人。

04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父母要學會加減法

周末我們一般都會製造各種機會帶去看展覽、兒童劇、動物園、市集……這些體驗對她的語言和認知能力都很有幫助。

(浮世繪展)

(百去不厭的海洋館)

疫情期間無處可去,整個三四月,我們都浸泡在大自然里。

工作日的春季西湖非常幽靜舒適。一片草地、兩張野餐墊、三四個家庭,再加上繪畫和手工材料,一天就能打發了。

(西湖邊的ArtWork,非常美好充實)

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蔓蔓是個怕髒、害羞、矯情的小小處女座(其實是我自己怕髒)。

去到大自然,她徹底釋放了天性:草地上打滾,自己上下山,徒手抓蟲子,下溪打水仗……

更讓人驚喜的是,她突然之間愛上了畫畫,並且找到了自己最順手的畫畫工具(因為要求完美,她更喜歡磁力板,可以隨時擦)。

自然果然是最好的老師。

每天回到家,她會迫不及待地畫下印象最深刻的見聞。從一開始表情的相似和簡單,到現在情境越來越豐富,串成故事。

(最初是簡單的線條,上廁所的小孩)

(後來到觀察生物的細節)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創作於我催她抓緊睡覺的夜晚。左邊是怪獸媽媽,右邊是嚇得尾巴立起來扭頭逃竄的老鼠寶寶。

蔓蔓爸爸越來越佩服她:「已經比我厲害了。許多大人只能做到畫得很像,卻失去了這樣豐富的想像力。」

也是在這段時間,我們掌握了正確誇獎她的姿勢

比如她畫了一幅新作,如果說:「你畫得太棒了!」她一定會生氣。

如果問:「小豬眉毛好搞笑,新設計的嗎?看起來很開心,可以告訴我它在做什麼嗎?」接著她就會滔滔不絕地講起故事,一邊講一邊添劇情。

夸到她真正用心的點,她的動力和成就感才會更足。

(樂高從大塊得寶進階到了小塊,依舊是每天必須做的工作)

如今,我對她已經沒有再多的奢求了,這樣就很好。

越來越感覺,做父母是道數學題。加加減減,什麼時候多做一點,什麼時候少做或者不做,都是學問。

希望我能保持觀察和思考,時刻提醒自己,別做孩子的掌控者,讓她自己綻放生命力。

OK媽最後說:

隨著OK的逐漸長大,和他一起成長的7年,我越來越相信孩子天生的興趣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就像OK愛畫畫這件事,永遠不需要其他人任何的敦促,他就會主動去畫。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我們從杭州周邊旅遊歸來,全家人在車上都非常疲憊,OK也是「眼神無光「。我和OK爸就想著奔回家睡覺,但那天晚間OK剛好有一節畫畫課。於是我和OK爸決定請假,卻沒想OK死活不同意,儘管他已經很睏了。後面我們不得不帶他去上課,他強打精神堅持上完課的樣子實在好讓人感動過。

所以,我一直主張家庭教育是 給孩子提供內心滋養的那部分,爸媽在這其中做的更多的或許應該是 順勢而為,也就是既能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發揮長處,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內核,也不會讓爸媽自己太挑戰太擰巴。

作者 | sasa

來源 | 媽咪OK(ID:mami-ok),媽咪OK,港大教育學博士創辦、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成員指導。關注0-6歲寶寶大腦科學、智商情商。

聲明 | 本文為轉載文章,已獲授權,如您希望轉載,請聯繫原作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本人無意侵權,如您覺得有侵權行為,請速與我聯絡刪除。

頭像 | 唐小鴨,雁楓樺,擎石設計,版權為本公眾號所有,翻版必究。

《跟馮欣源堅守自然養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論+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實踐+解答疑問

第三本:母乳闢謠+特殊寶寶

第四本:哺乳媽媽生病和用藥

第五本:母嬰安睡

第六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上)

第七本: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下)

第八本:育兒謠言-濫喂食水篇

第九本: 不一樣的快樂音樂早教

第十本:嬰幼兒怪現象-屎尿屁嗝脹氣篇

第十一本:史上最輕鬆愉悅高效的減肥法

紙質書、電子書

都已經上架開售哦!

非常感謝大家支持!

部分內容可在公眾號查閱

關鍵詞目錄在後台左下方

系列叢書已經寫好數百萬字

主要內容:

母乳喂養及母嬰睡眠

嬰幼兒護理(屎尿屁嗝、嬰兒怪現象、家庭護理操作)

育兒謠言(行為誤區篇、濫喂食水篇、礦物質篇)

輔食營養(輔食添加誤區、簡單易上手案例)

早教(嬰幼兒發育,反自閉症過度診治)

輕鬆帶二胎等諸多內容

涵蓋: 養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請期待!

不僅如此

欣源仍會像勤勞的小螞蟻

不斷學習、實踐

數年如一日為您製作

專業、精緻、全面、實用的育兒內容

爭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歲哦~^_^

鳴謝

夢朦(momo)繪製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實在太感動了

號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紅書、視頻號

同時開通了哦!

搜索「馮欣源」可關注^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