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課群有個家長說她正在經歷親子關係最糟糕的一個階段——她的孩子一不高興就喜歡說「我討厭你」。
最開始是媽媽讓他刷牙他磨磨蹭蹭的,稍微督促了幾句,孩子就爆了:「你是壞媽媽,我討厭你!」她覺得或許是自己說重了,教育方法有問題,沒有引導疏導。
後來,她把孩子送回老家待幾天,孩子以前都挺開心的,那次卻又脫口而出「我討厭媽媽!」
沒人有喜歡聽別人說討厭自己,更何況這個「別人」是自己的孩子呢?
所以這位媽媽覺得很痛苦,甚至曾幾次還跟孩子吵起來了:「我是媽媽,我辛苦給你養大,你怎麼能討厭我!?」這樣的爭吵並沒有緩解孩子喜歡說「討厭」的情緒甚至鬧得大家都更不開心。
每個孩子最開始都是很喜歡依戀自己的母親的,為什麼「長大了」反而開始討厭了呢?
後來我建議那個家長,想要解決問題,首先作為父母我們要允許孩子討厭我們。
允許孩子說「討厭媽媽」、「討厭爸爸」,而不是一聽到這樣的言論就炸了,就覺得你這孩子真是白眼狼真不懂事。
然後,我們再去尋找孩子這個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
當孩子說「我討厭你」,他到底想說什麼?
1、 希望父母關注自己
其實人類都是天生敏感的,表面的說法遠不如實際的做法更有說服力。
儘管很多父母時不時都回合孩子說「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喜歡你」,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父母總是看手機不陪自己就是不喜歡我了;
父母一點小事就不難煩對我發出厭惡的情緒也是不愛我了;父母把我送回爺爺奶奶家是不是就不想跟我在一起呢?
小孩子敏感地察覺到這些又無法準確的表達不滿,只好說「我討厭你」希望來獲取更多的關注。
2、 自主意識萌發
孩子在2歲後,自主意識還是逐漸萌發,這時候他們開始有一些自我的想法,會喜歡說「我不要」,或者反對父母的指令要求。
而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就可能會說出「我討厭你」這樣的話,其實並不是代表真的討厭父母,而是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反對父母的指責或指令。
像開頭微課群中那個家長的例子,孩子只是刷牙磨蹭了一下,媽媽就不耐煩的督促「快點!磨磨蹭蹭的!」。平時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用這種勒令的語氣督促孩子:「快點吃飯!」「趕緊睡覺!」「都幾點了還不起床!?」
這樣的指令會讓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感到很反感,因為他們感受到父母的態度並不友善反而更加叛逆。
另外有很害怕父母會因此不喜歡自己了不愛自己了,最終糾結的心境就化為一句「我討厭你!」。
3、 體驗語言的力量
三四歲的孩子會經歷一段「詛咒」語言敏感期。
這段時間他們可能會冒出一些不好的粗話,像「我討厭你」、「我恨你」、「你真笨」之類的,甚至是一些髒話。
這都是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語言是有力量的。
尤其是有些孩子無意中說出了一些粗話後,大人們一驚一乍的反應更是強化了他們對這種語言的認知。
因為他們感受到原來這種語言可以這樣攻擊別人並能引起別人的注意,所以父母越生氣他們反而越想說,以顯示自己的力量。
所以當孩子在你面前說了不好的話,一定要很平靜的處理,不要給他一種這個語言可不得了的感覺。
如何正確回應孩子的「討厭你」
面對孩子說「討厭你」,很多父母都難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們不希望孩子說不好的話就是不想讓他們表達負面情緒,但其實人人都有負面情緒,孩子也不例外。
有的父母會指正:「我是長輩,我養育你,你不能討厭我。」
有的會指責:「我對你這麼好,你怎麼這麼沒良心?」
還有的會幼稚的互相撕扯:「你討厭我?我還不喜歡你呢!」
這些控制和情感綁架時的回答都不是智慧的回應,那麼當孩子說「討厭你」時,父母們應該怎樣做呢?
1、 肯定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自我意識
不要一聽到「討厭」就強行制止,接納和引導要好過厭煩和阻止。
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負面情緒,尤其在孩子萌發的階段,他會有很多和大人不同的觀點。
如果父母總是一味的說教「不准這樣,不准那樣」,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就會受到限制,久而久之會變成一個很沒有主見的人。
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可以適當順應孩子的心意,讓孩子自由選擇。
比如今天穿什麼鞋子,什麼衣服,孩子穿衣服慢了磨蹭了,也沒必要著急幫忙,在旁邊鼓勵引導而不是指責督促。
相信沒有孩子會面對這樣和善順應的父母還會用對抗性的「我討厭你」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了。
2、 告訴孩子「我喜歡你」
當孩子說了「我討厭你」的時候,除了要接納他的負面情緒,明白這是自我意識萌發階段的常見現象。
另外就是要學會用大人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的情緒,像那種「哼,我也討厭你!」的應對方式完全不能解決問題甚至還會讓孩子與你越來越疏遠。
微笑著看著他說:「沒關係,你雖然討厭我,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你啊。」
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因為他有才華、聰明、漂亮,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們的孩子,所以父母給予的愛應該是沒有條件和要求的。
要讓孩子感受到你這個「無條件的愛」,才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更快的從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更勇敢也更自信。
3、父母引起的原因要及時調整
開頭微課例子中,那個媽媽第二次把孩子送回老家,孩子也說討厭。
其實孩子覺得父母好像不太喜歡跟自己在一起一樣,這樣的誤解或者事實都是由於父母的操作錯誤讓孩子感受到「不被喜歡」。
還有很多父母工作太忙或者太沉迷於玩手機而疏忽陪孩子,讓孩子感覺被忽略,產生對父母的厭惡感。說「討厭」不過是一種變相的反對罷了。
所以,當你的孩子再說「討厭」的時候不妨自我檢討一下,你的所作所為,你的有效陪伴時間,你的言行舉止是否給孩子傳達了「我也討厭你」的感覺呢?
4、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不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不會正確的表達,只會用傷人的話語,那將會對他以後的人際交往有很多不好的影響。所以,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很重要。
當孩子說「討厭你」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導說:「寶寶,今天學到一個詞兒叫『討厭』,這個詞兒表示你不高興,不開心了。
但是這個詞會讓別人也會覺得不開心。
如果你覺得別人讓你不開心了,你可以點明『因為你做了XXX,所以讓我很不開心,我不喜歡你這麼做』。或者轉身走開。」
如果孩子繼續這麼說,家長也可以給予相應的「懲罰」:「你再繼續說討厭媽媽,媽媽就轉身走開不理你了。」
讓孩子明白有些話說出來會讓別人很傷心很難過,承擔了說「討厭」的後果,就會明白以後不能再輕易這樣表達情緒了。
關於育兒,或許你還有很多問題
沒關係,小七老師一直關注家長們的需求
我們將不斷推出能解決大家育兒問題的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fLDHnEBfwtFQPkdsX06.html